佛教-如时之春,如日之晨——访方立天教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时之春,如日之晨——访方立天教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时之春,如日之晨——访方立天教授
2009年12月9日,北京龙泉寺悟光法师、贤启法师代表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到时雨园小区2号楼拜访方立天教授。笔者与陈居士随法师们前行,真感恩师父的恩赐!让我们有殊胜的机缘学习。
方教授生于1933年3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
初见方教授,感觉这是一位有着哲人风范的长者,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一对低垂的寿眉下,目光深邃而睿智,语默动静之中,让人如沐春风。
中国佛教的历史意义
贤启法师:方教授,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很想了解,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
方教授: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地位
首先是从文化上来看,它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之所以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流,我认为,就是它的价值观、它的世界观有别于儒、道还没完全具有的因素。
比如说“缘起”的理论,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内在根据、外部条件结合而成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这才符合事实啊。中国历史上在老百姓的观念里,就有 “惜缘”——珍惜缘分。懂得这个缘是一个关系,是一种过程。这实际上是给中国人贡献了一个很重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非常重要。
因为佛教讲的因果理论,中国古代民间也有,但是讲的不是太完整,也回答不了很多在民间看起来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人的品德不好,但还高官厚禄,生活非常好?有些老实巴交的,现在很贫困,在被压迫的地位?它回答不了。
那佛教就提
这个善恶因果,可以讲是建立在一种自然观的基础上。为什么要做善事?不能做恶事?因为有因果。如果你坚信这一条,就会自觉地去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个很重要。
另外一点很重要,它给你一个希望,对未来有个憧憬,有个理想。如果大家都这样,那这个社会是变好了。大家都有个道德准则,大家都有希望,社会环境就会彼此和谐、协调、融洽。
这个生死观念,这个因果理论,过去儒、道都说的不够,而且有的讲得离事实距离比较远。你说长生不死,中国人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长生不死的。彭祖八百岁那都是远古的事情,搞不清楚有没有这个历史事实。怎么来安顿死亡?这个当然是很重要的。这就涉及到人生的价值意义,这个是大的事情。所以这个也是非常好的。
还有佛教也给中国古人提供思维方式,就是思考问题的定式,怎么看问题,特别是中道思想。佛教的中观学说,主张看问题不能看一面,要看两面。正的、反的;生的一面,灭的一面;来的一面,去的一面;同一的一面,相异的一面;断的一面,常的一面;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你都要看到。这是从缘起性空那个道理指出来的,两个方面,它不是单边主义了。它就是要求你两边看问题,全面看问题。
后来还有“圆融”的理念,天台宗三谛圆融,华严宗理事圆融、事事无碍,这都是很好的思维方式。这是观察世界、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种观念。这个对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佛教在历史上的作用很多了。
佛教还给中国人留了很大的遗产,就是文学艺术。艺术方面,现在很多旅游点都是佛教的。还有很多建筑艺术、雕塑,除了四大名山外,还有敦煌,这些成为世界艺术的宝库,这是很重要的。这也还有经济作用,文化作用。佛教在山林里,在都市里,我认为它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周边人的人文素质。
都市佛教主要任务是要提高人文素质,不是向“钱”看,这是主要的。山林佛教也有这个问题。这个经济上的效益,是附带的。最好有一天,有朝一日,寺庙不收门票。目前中国也挺复杂,有的不收钱,它还维持不下去,好多因素。但是将来……
悟光法师:希望有这一天!
方教授:对。佛教给历史上的作用很多,对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的影响都很大。佛教在历史上正面的作用是主要的,它是符合中国老百姓需要的。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nr/201007/t20100710_161179.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时之春,如日之晨——访方立天教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时之春,如日之晨——访方立天教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