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明进导演谈《琉璃之光》的创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明进导演谈《琉璃之光》的创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进导演谈《琉璃之光》的创作
《琉璃之光》首演圆满成功,明进导演、药师佛饰演者刘福阳等演员与海内外高僧、法师合影
排练现场合影
首部佛教大型史诗舞剧《琉璃之光》2012年12月7日晚于湖北剧院震撼亮相,迎来好评如潮。在三天的首演期间,佛教在线记者采访到了该剧的总导演、编剧、编舞明进导演。曾创作过《弘一大师》、《功夫传奇》的明进导演介绍了他在该剧创作、编排过程中的思考、秉持的理念、面临的问题,并对佛教题材的舞台剧等现代艺术形式在创作方面的要求、如何从信众走向广大社会观众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记者:这部《琉璃之光》舞剧由您亲自导演、编剧并编舞,能介绍一下您当时承接这个活动的因缘吗?
明进导演:一开始药师佛文化节组
记者:您是怎样在短短的时间里把握住药师佛信仰的内涵的?我听说您当时也问了大和尚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能谈下当时的情况吗?
明进导演:之前我对释迦牟尼佛的经历比较熟悉,因为我一直梦想着要做一部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剧,药师佛我还真是一无所知,于是就恶补了一下。当时我把各种有关药师佛的资料都收集起来,并仔细阅读,发现其实这些都是相通的,因为按照佛典,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不二的,他们成佛的经历也都是一样的,其实我是按照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经历来做的。我向大愿师父求教的主要是一些实修上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些没有经过修炼的人,是无法理解佛教的深层义理,更无法体会修炼过程中的境界。大和尚就跟我讲了一些有关修炼过程中“四大”的问题了,什么是地、水、火、风,临终前“四大”如何分离,修炼时“四大”如何聚拢。还有七重身心、红白菩提等。
记者:您如何在剧中体现出实修层面的内容?
明进导演:这些东西就只有佛教信众们能够看得懂了。对于普通观众一般无法理解像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生命的起缘、轮回等这些佛教中的概念。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面临的就是,如何让这部剧从面对信众转化为面对社会大众。
现在社会大众对一些情节性的场次能够看得懂,比如说第三场解脱生苦和第四场解脱病苦,而像第一场大慈大悲和第二场十二大愿,他们就没有办法懂了,所以这些都是要继续修改和深化的一些内容。但是有一些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就像《红楼梦》不是谁都能读得懂一样,无论你读过多少遍都有不明白的地方,因为你不可能要求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要让所有观众读懂,如果所有观众都能读懂的话,那这部作品肯定是没有价值的。
明进导演为大愿法师等药师佛文化节组委会人员介绍创作理念
舞美造型
记者:您以前还创作过《弘一大师》、《功夫传奇》两部佛教题材的剧作,如何以现代艺术形式表现佛教题材,影响更多的观众?这方面请谈谈您的想法。
明进导演:其实佛教的题材,一般人是很难做得了的,他们没有办法去做。一般的编导,如果不了解佛教深层次的理念、义理,没有一些修证,就根本做不了。比如空间关系他们就解决不了,因为
记者:在创作过程中,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明进导演:最想表达的一点就是我们人的生命其实是很完美的,但因为智慧不够——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仅停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没有涉及到灵性层面——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对于一般人来讲,未来是否还会活着?死后到底会去哪里?都不会去关心的,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当下的生活、今生的生命。物质关注的是生活,精神关注的是情绪,而灵性其实关注的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东西。现在很多人生病或出现这样那样的烦恼,其实都是在灵性上出了问题,灵性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情绪,也就是我们精神层面。所谓灵性,从佛教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按照人格来说就是集体无意识的东西,按照道家来说就是风水的问题,总之是一种深层理念,我们必须通过一种深层的修炼才能观照得到。释迦牟尼佛通过深层修炼以后观照到了,从而解脱,所以他开始教化人。这种解脱是本质上的,同时也是一种生命的圆满。我认为这是佛教最核心的内容。任何宗教都讲终级关怀。我们人类最恐惧的就是死亡,死亡就是终极,而宗教
排练现场
排练现场
记者:演员是一部剧中的灵魂,在排练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引导演员们进入角色呢?
明进导演:其实包括编导在内,他们至今为止也没有办法进入这部剧,只有在做动作艺术的过程当中,从外形上进入,让他们深层次去理解是不可能的。同时让演员们深层次的深入,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刘富扬(药师佛的饰演者)就不一样了,他演的是佛,因此他的表演就要基于一定程度上对佛的理解。这方面除了他作为演员天生的悟性之外,还有他饰演过李叔同的经历,因此能找到一些感觉,但在开始的时候也不行,很难进入状态。所以我就告诉他一点,我说你把你自己想象成一个佛,我就是一个佛。因为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想象来完成,这种想象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怎么用最简化、最直接的方式去引导他启发他呢?我就是让他记住两个字——慈悲,就是在做一些动作当中体验到一种慈悲。如果你让他去了解什么叫十二因缘,那他是无法理解的,到现在你问他什么叫十二因缘,什么是四圣谛,他也不知道。但是在表演中,他会从心里头生发出一种慈悲,慈悲的心态、慈悲的神态、慈悲的动作,这些
大愿法师对演员们表示肯定和鼓励
欢喜交流
记者:这的确是佛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面临的问题。
明进导演:你看在西方,宗教题材的舞台艺术创作就非常多,但我们中国几乎是不涉及的。但是不做也不行,为什么今天人如此的贪婪?就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如果人们把所有的欲望全调动出来,那就没有修为了。儒家讲仁,仁就是修为,佛教讲成佛,成佛的过程就是修为,就是让人的生命从低级的动物状态升华到更高层面,甚至是佛的高度。如果人的生命仅仅停留在欲望无度的动物状况,那人类的文明就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图、文:晏如)
相关新闻:首部佛教大型史诗舞剧《琉璃之光》揭开神秘面纱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rw/tj/201212/t20121226_202649.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明进导演谈《琉璃之光》的创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明进导演谈《琉璃之光》的创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