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年高僧之:一代奇僧大休法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百年高僧之:一代奇僧大休法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年高僧之:一代奇僧大休法师
大休(1870-1932)。为清末民初时期临济宗的一代奇僧。法名演章,号大休、醉禅、石道人等。四川仁寿县人。俗家姓鄢。他幼年学儒、稍长学道、十三岁上峨眉皈佛。十七岁受戒于新都宝光寺。先后住持过杭州圣水寺、富阳天中寺、孤山寺照胎台。还有苏州的龙池庵、寒山寺、洞庭西山包山禅寺等名刹。这在僧人中恐怕是少有的。他虽然饮酒茹荤。不拘戒律。蓄须不剃。但始终是一位艰辛护道、弘扬佛法的高僧。一位为寒山寺复兴作出杰出贡献的主持。出家后的二十年里。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各大名山大川。
大休在苏州期间。为各寺院做了不少善事。在龙池庵期间。曾协助住持雨峰振兴佛法。将寺庵修葺一新。闲暇之余。与雨峰切磋书画技艺。吟诗唱和。他兼通琴诗书画。尤善画石。当时江南寺院名刹。都以张挂大休的巨幅画作为荣。其驰誉画坛的“百怪图”杰作。所画山石奇诡多致。李根源、张一麟、金松岑、吴湖帆、周梦坡等著名人士鉴赏后。均留有题跋文字。
他喜古琴。是当时浙派著名的大琴家。民国十二年(1923)。大休到寒山寺任住持。题有《衲承诸山重举寒山寺住持·赋此呈梦坡居士教正》诗。云:“钟声吹到客中船。张继诗吟海外传。久秘寒岩天籁寂。重瞻初地法螺缘。缚峁莫测风颠汉。遁迹难寻石壁禅。在昔高僧宏戒律。惭吴道力恐难肩。”当时的寒山寺久荒不治。香烟稀少。经他不遗余力的募款。寺院修葺一新。取得有屋四十间的好成绩。民国十四年三月。康有为来寒山寺游玩。见大休正在募修藏经楼。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立即题诗一首:“曾踏天台入化城。寒山频到听钟声。大休又饶丰
民国十六年(1927)。应国民党元老李根源之邀。大休前往太湖包山禅寺做住持。第二年他便完成了轰动画坛的《百怪图》。他的绘画作品由此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好评。难怪当时江南一带寺院大多挂有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所铃之印全由他本人刻制。不仅如此。他的诗文也了得。常常与名士交往酬唱。就在大休圆寂前一阵子。拍了照片无数。照片后分别题写七律诗一首。大致为“学道穷年道也穷……切勿劳形经外寻”之类。但凡苏州的朋友一家一家登门送去。不多天。便无疾而终。据说是坐在木渎天马山崖的一个石龛里圆寂的。他的家人及当地村民一起将石碑竖起。封住石龛。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1932年冬。大休在苏州圆寂。现苏州天马山麓新修有大休墓园及“大休息处”灵塔。有《语录》、《百怪图》、《琴谱》等流
宣化上人自述:在苏州灵岩山。我遇着一个真正放下的和尚。这个和尚是参禅的。一天到晚参禅打坐。他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大休。他真是个“大”休。不是个“小”休。他自己把一切都预备好了。这叫“大”;“休”就是休息的休。什么都不作了。为什么呢?他自己修行。自己了道。
他给自己造了一个坐着的石棺。这叫坐罐;一般人死了。是躺到棺材里头。他自己在苏州灵岩山后面的天平山。石壁上凿一个洞。这洞正能坐下一个人。他又用石头造了一个门。可以开关。他把这个罐作好了。他自己就坐进那石壁里。结上双跏趺坐。把石门关上。自
印光法师很推崇这位大休禅师。我到过苏州那个地方。去拜见大休禅师。他真是休了。连眼睛也不睁开看看人。我去到那儿。给他叩头。他一句话也不讲。为什么呢?他自休自了自安排了。无障无碍。
按:如大休和尚等。不拘戒律。喝酒吃肉。游戏人生。圣人行迹非凡夫可以仿效。除非达到喝毒药和喝水一样的功夫。虽达到与喝水一般若三界烦恼未除。仍有退堕之危。所以我辈凡愚还是老实听话为妙。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262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百年高僧之:一代奇僧大休法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百年高僧之:一代奇僧大休法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