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1 02:2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广钦老和尚。现代台湾之著名苦行僧。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他于一九四七年来到台湾。弘法四十年。是台湾家喻户晓的高僧。在台湾。早年间人称他“水果师”。可是他年轻时代在泉州清源山修苦行时。当地人称他“伏虎师”。这些称号是由何而来的呢?这要从他幼年的生活及出家的经过说起。

老和尚早年已显露预测功能

老和尚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幼年家贫如洗。四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妻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做养子。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子勉强过得去。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亲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广钦七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不幸九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伶仃。后来经远房亲戚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十一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上是煮饭、扫地、打杂。混口饭吃而已。

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养父母早逝。人生无常。说死就死。人生终要走这条路。自己何必再绕圈子呢?于是他决计返回家乡。出家修行。

默默地做一个苦行僧

就在宣统三年辛亥。他二十岁时。回到福建。投入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他派名广钦。法名照敬。后来以广钦行世。初出家。做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做伐木工人差不多。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忽然间一念嗔心生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

没有走多远。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如今吃了这一点苦。就灰心转意。这不是有违初衷吗?”想到这里。立刻返回寺内。收拾好工具。向转尘老和尚覆命。老和尚一切看在眼里。说:“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以后你

学习佛教法师必须去的地方

就知道。”

经此一番教诲。更刻苦自励。不敢再有退转之念。他自思自己不曾读书。不认识字。既不能讲经说法。又不会敲打唱念。唯有吃人不吃。做人不做。才能植福报恩。于是除了出坡的工作外。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众吃饱。他吃残饭。甚至于把桌上地上散落的饭粒收拾起来吃。寺院中砍柴煮饭、搬砖运瓦的粗活贱役。都抢在别人前面做。从无怨言。

“不倒单”

如是做了十多年的外坡及杂役。改委为香灯。早起晚睡。香灯就是寺庙中管理烧香、添油、香花、水果、上供、清理佛殿、敲钟、打板等等工作的人。在一个冬夜。他睡过了头。晚了五分钟起来打钟。结果全寺的和尚都跟着他一起多睡了五分钟。他醒来以后大吃一惊。赶快去敲钟。寺庙里的师父才起来做早课。

广钦和尚心中惭愧。觉得这所有的罪过都是他的。在佛教里面常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是不可以让这些修道人误了修行的时间的。于是他就跪在大雄宝殿前面向这几百个同修谢罪。向他们一个一个顶礼谢罪。并且发誓从此不上床睡觉。所以广钦老和尚从三十五岁开始夜“不倒单”。就是晚上不睡觉。坐在椅子上。不倒下来。整整六十年。他都没有躺下来睡觉。真的非常了不起。

有很多人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很向往这样的境界。希望也来“不倒单”。有一次广钦老和尚跟他的弟子说:“你们不一定要‘不倒单’。因为‘不倒单’很不简单。”一个修行人要有非常大的愿力。然后要有非常好的修行才可能做得到。

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到了一九三三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但还未受具戒。仍是一名沙弥。他之所以不肯受戒。是自觉资质鲁钝。不敢上欺佛祖。下瞒众生。直到他在鼓山寺的一次精进佛七中。证得念佛三昧。才敢去受戒。据他三十年后对一位外国来参访者说:

有一次我随大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着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一顿。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在大殿地面上盘绕。然后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当时没有感到什么寺庙的建筑和人事物。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音。由上至下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阿弥陀佛的圣号。当时自己也不晓得有没有在行香。也不晓得是在哪里。光是阿弥陀佛而已。最后维那的引磐声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回到寮房。我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声中。鸟语花香。风吹草动。都在念佛声中。长达三个月之久。

“水果师”和“伏虎师”的由来

就在这一年。他到福建省莆田县慈寿禅寺。从妙义老和尚受具足戒。这时他的剃度师瑞芳已经圆寂。他受戒归来。决意入山潜修。得到转尘老和尚的应允。携带几套简单的衣服。外加十多斤米。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觅得一个岩壁上的山洞为安身之所。开始了十余年的潜修生活。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是一座茅草丛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层比一层高。而后山则丛林密布。时常有乡人入山打柴。广钦进山。往高处攀登。找到一个宽五六尺、高一人许的山洞。恰可供他一人安住。于是他就在洞中坐禅念佛。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后就以树薯野果充饥。日久成为习惯。他就断了人间烟火。成为一个专吃蔬果的自然人。后来他到了台湾。也一直以水果为食。因此信众就称他为“水果师”。到八十岁以后。因为牙齿全脱。始渐用流质的果汁牛乳为食。

清源山的后山猴子很多。亦偶有老虎出没。他居山日久。人兽和平相处。彼此了无畏惧。后来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的传说。

广钦和尚四十三岁时。在清源山的石洞打坐。坐了几天后。有一天突然听到老虎吼叫的声音。这个老虎不是直接进来。他站在洞口。看到洞里面有人。就先把尾巴伸进来扫一扫。然后大叫一声。意思是说:“这是我的地方。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就是叫广钦和尚离开的意思。

广钦和尚非常瘦小。但是当老虎叫了一声之后。他不但没有畏惧。还把老虎叫住说:“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完以后。老虎大叫一声。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老虎走了以后。不但没有到别处去。还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来。蹲在广钦和尚修行山洞的门口。在那里替他看守门口。每天在那里游戏。所以广钦和尚在泉州。人家称他“伏虎和尚”。

在广钦和尚闭关修行时。常没有东西吃。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只见它们吃着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他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心想:当下的我。这副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他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他食。广钦和尚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广钦和尚。于是。他暂时衣食无缺。这就是“猴子献果”这个故事的由来。

入定四月险遭火化

广钦和尚在洞中潜修。经常入定。传说往往一定经旬。

有一阵子。入山打柴的樵夫。因久不见这位“伏虎师”的踪迹。就找到洞中探视。见他跏跌而坐。状甚安然。不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过些时日。又不见师父行踪。再拐进去瞧瞧。见依然故我。摸摸看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和心跳。这样几次后。心中不免怀疑;于是跑去承天禅寺。禀告转尘老和尚。转尘老和尚告诉他们这是‘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为奇。可是日子一久。这群柴夫也就甚觉纳闷。虽说他们是乡野无识。可是。谁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动。坐这么久?于是再入山洞中。试着去叫广钦和尚。见无言以对。摸摸鼻孔。也没呼吸进出。他们料定广钦和尚是必死无疑。又有人往承天禅寺通报。以人死入土为安。应早料理。不可任弃荒郊。

转尘老和尚是广钦和尚的师公。就是师父的师父。转尘老和尚心想。死了就要拿去埋。或火烧也好。就跟这些樵夫说:“你们去准备柴火。我们准备把他火化好了。”但是又觉得不能太莽撞。于是速与佛门大师——弘一大师捎信去。请他老来鉴定生死。当时。弘一大师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获函。即托人来讯阻止。千万不可鲁莽从事。候其来视再作决定。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禅寺后。遂与转尘老和尚。还有一些樵夫走到清源山——广钦和尚入定的地方。果然见他坐在那里。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心脏也停止跳动。弘一大师知道是入定的现象。轻轻地在广钦和尚的耳边三弹指。广钦和尚就从定中出来。当他出定的时候。弘一大师赞叹说:“像这样甚深的禅定。在古来大德也是非常难得稀有。”这一次的入定。长达四个月之久。

抵台弘法

广钦在洞中潜修十余年。他的内证境界。非外人所能揣知。一九四五年。下山返回承天寺。这时山下世间。中日的八年战争已近尾声。未几就抗战胜利了。翌年夏天。端午节后。福建永春的林觉非居士。到泉州探友。以游览承天寺而与广钦和尚相遇。洽谈甚欢。对广钦和尚事以师礼。二人往还十余日。分别之时。并告以将赴台湾谋职。广钦和尚告林居士曰:

你到台湾教书。务要与我来信。台湾佛教受日本神教影响。已是僧俗不分。我与台湾有缘。将渡海兴建道场。度化众生。

林觉非抵台湾后。初在学校任教职。继而入铁路党部任党职。一向与广钦和尚保持联络。一九四七年五月。在林觉非的安排下。广钦和尚与一位台籍的普旺法师结伴来到台湾。普旺是基隆人。后改名普观。为基隆市佛教讲堂住持。现已圆寂多年。

广钦和尚抵台湾时。年已五十五岁。初在基隆的极乐寺、灵泉寺等处挂单。数月之后。过了中秋节。他到了台北县新店市。在碧潭吊桥对岸的空军公墓附近。觅得一所废置的日式空屋。临时住下来。翌年。于新店市后街的山壁间。凿了一个山洞。命名曰广明岩──后来于此改建成了广明寺。到了一九五一年。他在山洞右后方的大石壁上。雕凿了阿弥陀佛大佛像和佛龛。佛龛高两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像高两丈一尺。莲座高三尺。长八尺。宽六尺。这是台湾首开凿石造像风气的第一座大佛像。

超度亡灵。保寺安宁

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件夜度日本人鬼魂的故事。那时任职台糖公司的周宣德居士。住在万华昆明街的台糖宿舍。他常到附近的法华寺礼佛

佛教法师第四期

。受寺中斋姑之请。每星期天在寺中为信众讲经。据寺中斋姑告诉他。寺中夜间闹鬼。门窗会无人自启。电灯也会无人自开。所以夜间无人敢住在寺内。

有一天下午。周居士在法华寺附近的西宁南路上。遇到一位身材不高的老和尚。周居士合十为礼。请问法号。答曰:“广钦。”问住何处。答:“没一定。”周居士看他步伐轻盈。目光炯炯。颇像有道行的样子。乃请他到法华寺休息。二人进入法华寺。老和尚礼佛。然后在地板上跏跌而坐。寺中斋姑欲为老和尚备晚餐。他说:“我不吃饭。只吃水果。”周居士到寺外买了一串香蕉。放在他身旁的木桌上。到了黄昏。他不言去。周居士与斋姑等相继离寺。留下他一人在寺中过夜。

第二天早上。周居士与斋姑们到了寺中。老和尚仍坐在原处。手指殿前右侧一客房说:“那里有两个日本鬼。你们去翻开榻榻米。取出尸骨。让我给他们超度。”斋姑们找工人来。掀开右侧日式房内的地板。果然找到了两具骷髅。老和尚叫他们把骷髅放在焚化冥纸的炉中烧掉。他在旁念佛念咒。然后回到殿中说:“已经超度了。”

当日他仍没有走。吃了些香蕉。晚间仍在原处打坐。第三天早上。他说右侧后面的寮房里还有一个鬼。工人掀开日式房的地板。果然又发现一具骷髅。也送入炉中焚化。老和尚念佛持咒后说:“他也走了。”

在老和尚超度亡魂之后。寺中平

佛教法师与师父有什么区别

安无事。夜间不再有异常事件发生了。

三个月的超度冤魂。使工程顺利进行

一九五一年底。老和尚听说土城、三峡交界处的成福山上。有一个天然的古洞。有一天。他率领几名弟子到成福山。攀藤而上。在山上发现一个东向的天然大石洞。高两丈多。深两丈多。宽数丈。他打发弟子们回去。独自留在洞中。夜间有月光照射。翌晨朝阳初升。曙光照耀洞中。老和尚为之命名曰“日月洞”。洞顶有泉。清澈甘美。于是就在洞中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他在洞外搭建木屋三间。供奉地藏王菩萨圣像。并在洞顶另建茅棚。接引弟子同修。日久之后。附近的善男信女去参拜他。愈来愈多。

一九五五年。板桥的信众们。在土城火山的半山腰间。购了一片竹林地供养老和尚。他去看时。由小径进入。在竹林中砍去竹子。整出一片方丈的土地。再用砍下的竹子编为竹榻。敷以杂草。往上一坐。对随他去的信众们说:“此处甚好。你们回去吧!”于是就在竹林中露坐。以水果为食。过了两个月。他又平出一片土地。搭建一间瓦屋。供奉佛像。拜山的信众愈来愈多。信众捐资在供佛的所在兴建大雄宝殿、三圣殿、简单的寮房。这时到了一九六一年以后。数年之间。“水果师”的大名不胫而走。传遍了台湾各地。

此处所建的寺院。老和尚为之命名为“承天禅寺”。改火山名曰“清源山”。以纪念他剃度出家的祖庭。及面壁潜修的清源山。广钦老和尚创建的承天禅寺(位于台湾新北市土城区)。图为今禅寺一角。

台湾的横贯公路。是一九六一年前后开始辟建的。后来修到天祥那一段。工程遇到了

佛教法师的排名

阻碍。这边修好、那边塌陷。工程毫无进展。负责其事的林则彬居士。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苦恼之余。到承天寺去请广钦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答应他到现场看看。老和尚到了天祥。即在崖上搭了一座草寮。每日在山上打坐。原来日本人统治时代。在这里杀了许多山胞。冤魂不散。聚集在这里。经过

佛教法师讲风水

老和尚三个月的超度。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后来横贯公路竣工时。林则彬居士在老和尚打座的草寮之处。建了一座塔。

白眼相向。如沐春风

老和尚在天祥住了几个月。又应中部善信之请。由花莲到了台中。在龙井乡南寮的山上。创建广龙寺。到1964年年底才返回承天寺。就在他出门的这段时间中。承天寺的监院竟借口屡次请老和尚回山。而老和尚不回来为由。遂将寺中的积蓄。按等级职事发给众人。各自散了。等到老和尚回来。重新开始收拾烂摊子。重整寺院。并继续兴建山门和未了工程。曾有善信向老和尚建议:“这些无法无天的坏人。应该送他们到法院。让他们接受法律的制裁。”

老和尚说:“佛门广大。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我们应该惭愧。自己德能不足。无法感化他们。不应以嗔恨对嗔恨。”

还有一次。有些皈依的弟子去听演讲。认为讲演的法师有影射批评老和尚的意思。就打抱不平上山报告老和尚。老和尚非但毫无愠意。反而要上来报告的弟子去忏悔“误会讲演法师”的过失。并替那位法师解释其言辞的佛法含意。告诫弟子假如今天人家指名道姓骂我们。尚要诚恳感谢。何况人家没指名!老人家还严肃晓以“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大义。他赞那位法师“能在花花世界度众生。实是菩萨”。并自谦说:“我还不敢去呢!”

广钦老和尚最令人震撼。最伟大的“神通”是他的忍辱功夫。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当年广钦和尚在大陆泉州时。住山洞十多年回到承天禅寺。不久。摆在大殿的香火钱丢了。当监院师与香灯师传出这个消息后。举寺哗然。广钦和尚没回寺以前。从来没掉过香火钱。他回来没多久。举寺赖以维生的香火钱居然会不翼而飞。而且让大众直接连想到的。就是广钦和尚每天夜里都在大殿里坐禅。若说有人动手脚。第一个知道的应该就是他;既然他没有发现是谁偷的。那么偷香火钱的人。最有可能的人选是谁呢?在大家心目中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此。整个寺里上下。大家虽然都不明说。只要一进大殿。碰到广钦和尚。没有不以白眼相向的。古人说:‘万夫所指。不病而死。’他在众人默摈之下。一句表白说明的话也没出口。一点不满怨怼的心也不起。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多礼拜。大家仍然怒目相待。他依然如沐春风。这时候。监院师与香灯师才出来讲话。揭开这段公案的谜底。原来香火钱并没有掉。这只是监、香二师想藉此事考验广钦和尚。究竟在山上十三年。历练出什么样的人格来!没想到他居然在众怒之下如沐春风。经监院香灯这一表白。众和尚都自觉惭愧。这一个多礼拜。天天怒目所向的竟是一个人格完美、超然物外的道人。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倍生一份敬佩赞叹之意。而他却依然故我。不为毁誉得失动容。

一九六九年。老和尚又在台湾土城乡公所的右后方。创建广承岩。计有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禅房、华藏塔。工程前后持续十余年。由老和尚的弟子传斌法师主持其事。

承天寺早期所建的工程。由于地基不实。施工匆促。十多年之后。地基陷落。墙壁龟裂。不得不拆除重建。所以在一九七六年。先将三圣殿前的女众寮房改建为两层钢筋水泥的楼房。翌年开山整地。重建大殿、三圣殿。

一九八二年九月。老和尚又派出随侍他十多年的弟子传闻法师。到高雄县六龟乡的宝来村。创建妙通寺。一九八四年七月。该寺工程尚在进行期间。老和尚移锡该寺。是年老和尚年已九十三岁。一九八五年底。老和尚在妙通寺传戒──按照中佛会排列的顺序。一九八五年应该由土城的承天寺举办传戒大典。因承天寺的规模容纳不下大批戒子。所以在其分院妙通寺举行。这次报名受戒的戒子有两千七百多人。其中包括出家众五百多位。是台湾光复以来。由一九五二年开始的三十四次传戒中。人数最多的一次。这当然是广钦老和尚德望的号召所致。

幽默风趣中透出禅机

广钦老和尚幼年未曾读书。所以不识字;终其一生。不曾高树法幢。登坛讲经。但他一生的行持就是经典。就是说法。有一次。佛学家蓝吉富教授。带著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的学生去参拜他。其中一位依严法师。首先问老和尚曰:

“请问老法师。修苦行是指做甚么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老和尚答:“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

慧根法师接著问:“请问老法师。对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老和尚答:“没有甚么看法。我觉得很自然。你们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样弘法。”

不错。老和尚是以修行弘法。他的行持就是在讲经说法。为世人树立修行的榜样。所以他对参访者说:“我觉得一个新出家的人。应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饭。勤劳作务。不管是拣柴火、挑水、种菜、煮饭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开。一个初入门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办法是一心念阿弥陀佛。”老和尚承担宗门家业。却一生念佛。也一生劝人念佛。蓝吉富教授尝请问他:“您是否走禅宗路子?”

老和尚答:“不是。我偏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慧根师问他:“弘扬佛法。在现代这个时代。以何种方式较为中肯?”

老和尚答:“唉!我刚刚讲过了。你们是以读书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需要。”

老和尚也有其幽默风趣的一面。而他的幽默风趣皆含禅机。某日。有一位教授。自认禅定功高。一大早撞进老和尚禅堂。一语不发。自个儿坐将起来。老和尚亦默默无言以对。过了很久。那位教授说话了:“老和尚。您看我这是第几禅?”

老和尚说:“我看不出来。”

教授说:“听说您的禅定工夫很高。我已到了第四禅。您怎么看不出来?”

老和尚说:“我三餐吃饱没事干?”

随手拿一张卫生纸。嘴巴动几下。转头问教授:

“卫生纸跟我讲话。你听到没有?”

那教授犹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默然而退。

某日。一位清修法师来访。对老和尚说:

“我修某某三昧数十年。今来台觅地修行。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您修某某三昧数十年。应该由您与我开示。我没修过甚么三昧。无法与您言说。”

某法师又说:“我想闭关。大约要几十坪地。外面弄个小花园。您老看如何?”

老和尚说:“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若是心要闭关。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是不入地狱。”

老和尚在念佛声中安然入寂

老和尚平时生活简朴。日常以水果为食。故有“水果师”的称号。八十岁以后。因牙齿全脱。不能啃水果。改以流质的牛乳及果汁为食。八十多岁以前。除雨天外。夜间恒在露天跏跌而坐。数十年如一日。有人发现。拂晓之时。满山林木草丛上皆布露水。惟老和尚跌坐之处。数尺的直径内地面全干。老和尚到了晚年。间或在室内或廊下过夜。仍是常坐不卧。即俗所称的“不倒单”。

八、九十岁时。以至九十以后。圆寂以前。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扶。身体轻健。动作敏捷。

一九八五年。老和尚在高雄县六龟乡的妙通寺传戒。戒期圆满。以要看承天寺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回台北土城。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承天寺。四众弟子闻知。蜂拥上山。数日后是丙寅年正月初一。老和尚召集各分院负责弟子及承天寺大众。老和尚说他将“要走了”。对各人一一嘱咐。并说明圆寂之后。尸体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嘱咐完毕。示意要返回妙通寺。众弟子以老和尚坚欲南下。不敢强留。乃送老和尚回高雄。这天是一九八六年的二月九日。

回到妙通寺后。老和尚日以继夜的念佛。有时亲敲木鱼与弟子们一起念。最后两、三天。他猛力出声的念。郭惠珍居士在《倾听恒河的歌唱》一文中说:

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高龄?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体力难以支持。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您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的说:“各人念各人的。个人生死个人了。”

农历正月初五——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老和尚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对身边众人说:“无来亦无去。没有事。”说完。还向徒众颔首莞尔。在安详中闭上眼睛。过了一会。众人见老和尚不言不动。近前察看。原来老和尚已于众人的念佛声中安然入寂了。享年九十五岁。

老和尚一生并没有高建法幢。升座讲经;也没有妙笔生花。以文章度世。但他参禅念佛、平实无奇的行持却感动了、度化了千千万万的人。老和尚一生没有著作。圆寂后。弟子们把他平时的训诫。辑为《广钦老和尚开示法语录》行世。更为神奇的是。在广钦老和尚圆寂往生时。竟有莲花在空中显现。有人还当场拍摄下这朵妙莲。

广钦老和尚圆寂往生时。显现在空中的妙莲。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2702.html

以上是关于「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皈依」虎皈依、猴献果、空中现妙莲—广钦老和尚的传奇一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38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