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悲智如海——本焕长老剪影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悲智如海——本焕长老剪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悲智如海——本焕长老剪影
《净土》杂志 文/顿智
2011年。我曾与本焕长老有过几面之缘。且最终如愿在本老座下皈依三宝。本焕老和尚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我的眼前。我也经常随身携带着一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卡片。背面就有老和尚一百零四岁法相。及其亲笔所题“但愿众生离得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每当有放逸的想法时。我就会把卡面拿出来看上一看。仿佛听到老和尚郑重地告诉我:“欲望是热恼。念佛即清凉。”于是。心里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我想。在我学佛的道路上能顺利前进。树立正信。这和本焕老和尚的影响和教诲是分不开的。本焕老和尚是我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求道途中的引路人
我是2011年春节期间接触佛法的。在此之前。我很少关心佛教。甚至都没
我和老和尚第一次见面是在弘法寺的方丈室。记得当时我捧了一束花去拜见本老。磕过头之后。老和尚指着厅堂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告诉我:花拿去供佛。他的声音很含糊。气力微弱。显然他的身体状况不很好。然而。为了满足信众的需求。老和尚
正好墙上贴了一幅老和尚亲笔题写的永嘉《证道歌》中的名言“无明实性是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似乎是一个最恰当的注脚。老和尚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大变迁。一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只是借此幻化空身而做佛事。还会有追求无病无恼的想法吗?至此。我才真正地理解佛教的精神超越。
老和尚问我叫什么名字。有没有皈依。我
让信众都能走进山门
弘法寺座落在鹏城第一高峰梧桐山山麓、罗湖区仙湖植物园中。当时。植物园对所有朝山礼佛的人收取门票。虽然只有二三十元。但却把一些低收入的信众拒之门外了。来植物园的绝大部分是常住深、莞本地的信众。他们是直奔弘法寺礼佛、听法。而不是来参观那些珍稀树种的。一律收取门票。让人心中着实有着解不开的疙瘩。也有一部分信众产生了误解。认为弘法寺与植物园合伙掏信众的腰包。则赌气不愿意再去弘法寺。
本焕老和尚听说这件事。很是忧心。并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自古以来。“天山名山僧占多”。而旅游部门的“圈地运动”又不可避免地把佛寺囊括进去。这里面自然就有很多的问题。也会影响到佛教的健康发展。本老与寺院的常住执事商议之后。决定从当日起。关闭寺门。不接待一切信众及游客。并在寺门外及主要路口张贴布告。告知此事。却不说明什么原因。因为牵涉到经济利益。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看谁能熬到最后了。于是。一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悄悄进行着。
一个星期过去了。植物园内冷冷清清。不但门票收入直线下降。连园内的景点及游乐施设也无人光顾。最后。园方撑不住了。主动找寺院谈判。在老和尚的坚持下。园方答应了凭皈依证免门票的条件。由于很多人都有皈依证。甚至不太信佛的。为了到植物园
难忘的浴佛节皈依仪式
四月初八。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弘法寺举办三皈依法会。当天参加皈依的佛子大约有两三千人。佛堂都站满了。我前一天晚上得了重感冒。虽然身体很不舒服。但由于不愿错过这次皈依。我还是早早地起床。挤上了去仙湖植物园的公交车。
下午一点半。皈依仪式正式开始。在请师等待的一个小时里。全体诵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的病体差不多也熬到了极限。发高烧。天旋地转。兼之上午坐车三四个小时。胃里也出了问题。想吐又吐不出。都快昏倒了。当本焕老和尚被搀扶进佛堂时。我坐在地下。竟然站不起来了。然后在皈依过程中。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拜也拜不了。
我能做的只是尽全力听着。本焕老和尚非常吃力地从口中挤出那些仪规:“香花迎……”似乎每一声都会随时迸断。着实令人揪心。当时我心想。本老既然体力不支。怎么不让别的师父代劳呢?尽管信众都是慕本老之名而来。但毕竟不忍心看到本老过于劳累。本老坚持主持完所有仪式。最后开示说:你们要保重身体。健康地学佛、修行。这时。我再次有种想哭的冲动。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感人的珍贵开示。真正明白了高深的佛法原来是最平实的。
建寺安僧接引众生
继复兴广州光孝寺之后。创建深圳弘法寺投注了本焕老和尚晚年的大量心血。在一个经济特区。完全没有历史基础建这么大一个道场。来安僧接众。非常的不容易。然而经济越发达。思想越开放。越是需要有精神信仰的同步跟进。事实上。当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与信仰生活是脱节的。面对着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和价值体系的崩溃。大都市里的人们是渴望信仰的。尽管他们对佛教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一方面。被生存逼迫得近乎麻木的人们无暇认清佛教出世超脱的教理;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佛教徒的善良、无害、慈悲为怀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些都能唤起他们内心的宗教热情。看到了这样一个方便接引众生的潜在机会。本焕老和尚神来之笔。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创建了这样一个菩萨道场。
虽然弘法寺的香火很旺盛。但本老的心中还是有些遗憾。深深地感触着经济社会对佛教与传统道德的严重冲击。他看在眼里。明在心里。知道来这里的。到底有多少为了佛法、为了修行?而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发财、平安、心想事成。似乎成了信众们的主流追求。但创建一个道场。让信众先走进来。也是十分必要。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接触佛法、并得到法益的机会。于是。在本焕老和尚的带领下。弘法寺僧众们精进修行。积极开展对外弘法活动。潜移默化地转化着这种烧香拜佛为福报、不求出离生死轮回的倾向。而要把众生真正接引到觉悟的道路上来。让众生避开生死险道。走上清凉的坦途。是老和尚的本怀。
本老常怀赤子之心。喜欢称自己为小和尚。可在信众的眼中他是佛门泰斗。是众生的清净福田。每天都有上万的人来弘法寺。当然最想见到的就是本老。为了满众生的愿。本老每天都出来坐在丈室的接待厅。方便接引众生。本焕老和尚就是这么悲心似海。不舍任一众生。“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给众生创造得度的机缘。真可谓大乘行者的典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4188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悲智如海——本焕长老剪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悲智如海——本焕长老剪影;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