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0-18 06:0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

  智旭大师(1599—1655)。字澫益。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母亲金氏。父亲岐中公。持念大悲咒十数年。因梦观世音菩萨送子。而得生大师。时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亥时。

  大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为圣教。乃发誓灭“佛、道”二教。并开荤酒。作批判佛教的文章数十篇。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文及《竹窗随笔》。此时方以往过错。于是倾所有批判佛教的书付之一炬。

  大师二十岁注解《论语》。当注解到“天下归仁”这句话时。便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这时大悟“孔颜”心法。当年冬天。大师丧父。此时得闻《地藏本愿经》。于是发起出世之心。

  二十二岁。大师专志念佛。焚尽以往所作文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时。听到《大佛顶楞严经》中有“世界在空。空生大觉。”一句。心生疑团。怀疑“大觉”何以能生起“虚空”和“空界”?为解此疑团。因而决意出家。体究此宇宙人生的大事。

  二十四岁时。大师三次梦见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当时憨山德清大师住在曹溪。路太远而不能远从。于是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当年夏、秋两季。大师在云栖寺听闻古德法师讲解《成唯识论》。听后感到此论与《大佛顶经楞严经》的宗旨有矛盾。非常奇怪。佛法岂能有分岐呢?带此疑问。大师前往径山(杭州西北处)坐禅。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极处。身心世界忽然全都消殒。至此大师觉悟。知此身乃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只是因为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所致。并非从父母而生。从此。大师对于“性、相”二宗全然透彻。

  二十六岁。大师于莲

中国年龄最大的佛教法师

池大师塔前接受菩萨戒。二十七岁。遍阅律藏。见当时禅宗多有流弊。于是决意弘扬律宗。

  二十八岁时。大师丧母。悲痛无限。丧

湖北省佛教法师

葬礼毕。大师焚弃笔砚。前往深山。掩关修行于松陵。关中大病。于是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病愈后。大师结坛持念往生咒七日。燃臂香三炷。祈求三宝加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当时。四方禅者大多轻视净土宗。而大师悲心愿切。独倡“持名念佛”法门。大师以为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并认为“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因为身体力行。专弘专修。使得莲风也随之大振。

  大师四十九岁时著《弥陀要解》。依天台宗“五重玄义”方式。说明《阿弥陀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实相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不退为“用”;大乘菩萨藏无问自说为“教相”。又以《阿弥陀经》总摄一切佛教。以“信愿

国内有名的佛教法师

行”总摄《阿弥陀经》的全经宗旨。特别指出:念佛圆摄一切佛教。持名一法统摄一切宗、教、事、理……学佛当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因此。近代净土宗印光大师盛赞《弥陀要解》:即使阿弥陀佛再来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也不会超过智旭大师。足见大师于净土宗通达之深!

  一六五五年元月二十一日。大师示疾。遗嘱其身火

佛教法师来历

化后。屑骨及粉分施禽、鱼。与众生结往生西方之缘。午时。大师跏趺坐于床角。向西举手而逝。时年五十七岁。当时即合龛于坛中。圆寂三年后。门人弟子才遵嘱如法火化。当启龛时。大师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跌坐巍然。牙齿全然不坏。弟子不忍遵照

佛教法师讲孽缘视频全集

大师遣嘱而散骨灰。于是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大师一生著书。除《弥陀要解》外。尚有《唯识心要》、《毗尼事义集要》、《阅藏知津》、《法海观澜》等四十余种流行于世。大师曾选定《净土十要》。作为净土行人必读著作。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3657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莲宗十一祖智旭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24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