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莲宗十五祖印光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印光大师」莲宗十五祖印光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莲宗十五祖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1861—1941)。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邰阳人。俗姓赵。幼年随兄读儒书。颇以儒家圣学为己任。赞同韩愈、欧阳修
大师生下来仅六个月便得眼病。几近双目失明。后来虽然痊愈。但眼力已受损。眼睛稍有发红。即不能看东西。受具足戒时。因为大师善书写。所以凡是戒期中所需要写的法项事宜、悉令等。都由大师代作。由于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就象灌满了血。幸好。大师早先于湖北莲华寺充当照客时。帮着晾晒过经书。所以得以阅读了残本的《龙舒净土文》。从而知道了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乃是了生脱死
大师修持净土法门。长时间以来不能达到一心不乱。这时听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的道场。于是在自己二十六岁的时候。辞别老师而前往资福寺。这一年的十月。大师入堂念佛。由于感受到祖师们的遗泽。所以净业大进。第二年正月。大师告暂假。去朝拜五台山。回来后仍回到了资福寺。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务。三年之中。大师除了念佛正行以外。还研读了大乘经典。由于深入经藏而妙契了佛心。所以径路修行。达到了理事无碍水平。
三十岁时。大师来到北京的龙泉寺任行堂之职。三十一岁时住持圆广寺。二年后。普陀山法雨寺化闻老和尚进都城北京来请经藏。虽然检阅、料理等事繁杂而少人手相助。但大家都看到了大师做起事来严谨、精进。所以把大师进荐给化闻老法师。老法师也以为大师道行超卓。所以在南归普陀山的时候。请大师随他伴行。并把大师安排住在寺中的藏经楼上。寺里的僧众看到大师励志精修。都深为钦佩。而大师自己却安然不自满足。
光绪二十三年夏。寺里僧众们一再坚请大师讲经。推辞不过。于是大师便为大家讲解《弥陀便蒙钞》一卷。讲完即于珠宝殿侧闭关。历经两期六年。从而学行倍进。出关后。由了余和尚与真达等僧。特意创建“莲蓬”供养。大师与谛闲大师(清末四大高僧之一)先后在此居住。不久又被迎请回法雨寺。光绪三十年。因为谛闲长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所以又请大师一同入京都。帮助料理一切事项。请经南回后。大师仍住法雨寺经楼中。
大师出家三十余年。始终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也不喜与人往来。更不愿人知其名字。只期昼夜念佛。早证念佛三昧。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元年(1912)。大师时年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的文章数篇。刊载在《上海佛学丛报》上。署名“常惭愧僧”。人们虽然不知为谁。但其文字般若已足以引发了读者大众的善根。从此。大师便名震遐迩。当时。有徐蔚如、周孟由等诸居士。见大师文章后盛赞:“大法陵夷。于今为报。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于是。民国六年再搜得大师的文章二十余篇。刊印在北京的佛教刊物上。题名为《印光法师文钞》。民国八年再次搜得大师的文稿。于是又印成续编。并与《文钞》一起合并印出。从此以后。不断有商务印书馆、扬州藏经院、中华书局等印行大师的《文钞》。同时又不断增补大师的文章。
大师的《文钞》文以载道。流通广布。而大师本人的道化。也是滂浃于海内外。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充分发挥了禅、净二宗的奥妙。抉择其间难易。发挥前人未发之处。但又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为末法中应病良药。大师深知末法众生慧浅福薄。所以不仅阐明佛理精邃。而且倡导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五伦八德等以及儒家经世之道。但这一切都不背于净业三福。并每每发挥尽致。由于文义典雅。所以“纸贵洛阳”。人争请读。由此而仰慕大师道德。渴望列于门墙的善男
大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敬物。全都代人广种福田。或是用于流通经籍。或是救济处于战乱中的饥贫百姓。权衡重轻缓紧。稳善措施。为了结合时代特点。大师创建“弘化社”。二十余年。不仅流布佛教诸书。而且更广印如《了凡四训》、《安士全》等资粮读物。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也在百万余张。法化之宏。前未能比。不仅如此。为佛法常住。大师先后领导修缮了普陀、清凉、峨眉、九华等四大名山的山志。又于江苏吴县修复灵岩山。使之成为近代我国净土宗第一大道场。在民国时期。对于政府的“废庙兴学”运动。据理力争。为许多庙产得以保留做出了世大的贡献。
大师耳提面授。开导学人。句句发自肺腑。字字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出于大悲心切。凡受教化者。即使禅宿儒魁或达官显宦。如有不是。大师也敢于呵斥。绝无假借。由于深感世风日下。所以大师特别提倡因果报应说。以为不如此则不足以挽颓风而正人心。人根痞劣。非实行信愿念佛。决不能了生死而出轮回。所以。不管贵贱贤愚、男女老幼甚至囚徒。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实事实理来谆谆启迪。令学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而又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来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捷径。大师虽通宗通教。但从不谈玄说妙。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闻者皆是当下受益。因为大师平实无奇、言行合一。所以真修实践的人。都乐于亲近。
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大师示疾。十一月初四早一时半。大师由床上起坐。对在场众人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罢即大声念佛。至二时十五分。用水净手后起身站立。说道:“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说完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法师赶到。大师叮嘱他道:“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说后就不再言语。只是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按大师生前数日之内把一切安排稳当。虽不明言所以然。但确说明大师早已预知时至。大师圆寂。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第二年二月十五于佛涅槃日。也正值大师往生百日之时。举火荼毗。奉灵骨塔于本山石鼓之东南。印光大师一生操守弘毅。学行俱优。感化甚广。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宗第一尊宿。后人盛传大师乃为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其对近代中国佛教的伟大贡献在于:
一、摧邪显正。中兴净宗;二、创建弘化社。广印善书。法泽遍于海内外;三、建立灵岩寺净土道场。重振莲风;四、行菩萨道。广济水深火热众生;五、续佛慧命。使法常住。保护寺产免受废除;六、至行盛德。感召末世众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36575.html
以上是关于「印光大师」莲宗十五祖印光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印光大师」莲宗十五祖印光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