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法-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7 02: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法-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参”是一种心的功能。既然心能够“推”、能够“缘”的作用很强,就让它去缘。当缘到无所缘时,心思顿空、万心

神武知识教导在佛教

顿歇,真心就显现。“参”是在“动”里攀缘,逼自己去了解什么、去明白什么,是运用第六意识的特殊功能,让心攀缘到极点,逼着攀缘心找不到答案,最后累了。妄心停下时,清净心就显现——是从妄到无可妄。

“念佛”是在平静之中、在身心安定之中,放舍一切,连净相都不可得,这时真心显现。至于默照,是和谐安详的一种体现,但不可停留在安然相上。圣严师父教诫我们,修行要舍,舍到无可舍,真心显现,这才是祖师禅。

不论你用任何方法修行,都要顿见自己清净本体,而不是落在语言文字上去求,也不是像如来禅《华严经》的渐次修行。如来禅的渐次方法,大致上是指导禅众发什么样的心,修什么样的心,最后成就什么样的位次,而且要按照有次第的位次,一个一个依序成就。比方说,认知这个烦恼,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对治这个烦恼,对治之后得到怎么样的智慧,之后,再由下一个善知识告诉你下一步要怎么修。就这样修一个法、断一种烦恼、证一分法身,绝对是一步一步渐次地成就。

禅宗不一样。不管默照或话头,只要是祖师禅,就是教你直缘自己的真心修行。不论你用念佛、数息、随息、听声音,这些修行“前段”的方式,都只是让身心达到统一的过程。到了身心统一的程度,就教你直缘自己的真心去参究“到底是什么”。

禅宗既然直缘真心、不论渐次,为什么还教人要先达到身心的统一呢?因为如果你的身心还没有达到统一,你就还是用妄心在“想”,不是用真心在“参”。禅宗六祖惠能教人参的第一个话头是“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但在参之前,却得要先“不思善、不思恶”。什么是不思善、不思恶?如何做到不思善、

道教佛教入门知识书籍

不思恶呢?我们念佛,如果念到妄想都放下,或者参话头,参到最后什么都找不到了,参到这个“妄心”累了、不想去用功了,突然放下,那时就相应了!就从一心进入无心了!其实,就只是这样的道理而已。参禅的人如果不了解,就会修得很苦,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下手。

就我所知,有很多用默照的人,可以在境界上得到安宁,身心也能有安然的受用,但默来默去,默到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真心,就像大慧宗杲说的“冷水泡石头”一样,泡一辈子也泡不出来。这是因为落在身心相里去受用,当下就是不悟!所以大慧宗杲才会批评默照为邪禅。

师父教我们的不是邪禅,大慧宗杲也不是,天童正觉老人更不是这样!会变成邪禅,是做弟子的人,自己用功掉在境界相里。

禅宗的修行,一定是从本体去观照,所以才称之为“默而常照、照而常默”。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是停留在“定”。比方说,喝水的时候清清楚楚,吃东西的时候明明白白,没有任何杂念心思,这

赵朴初佛学常识

只是定,不是禅。这样的观照,叫做“制心一处”,其实“五停心观”跟这样的观照很相似,但观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四禅八定或九次第定。

很多人用话头也用错了。当你问、找、攀缘到最后找不到的时候,有的人就停在那里,累了,不想再找了,一样落在身心的相上执著。当你参到你的心无处可攀,又不知如何是好时,就会变得无所适从,而无所适从刚好是话头最好的机缘!就是要让你无所适从,没有心可去修,也没有法可修,你怎么办?还是照样起疑去用功!就在无所知

道教个佛教知识区别大吗

的时候,起个觉照的念,继续问下去就对了!问到最后砂锅也破了,闷葫芦就会开了!

其实,佛法没有两样,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契入而已,大家不要妄生分别。

以上是回答这位菩萨提的“自己是念佛的人,不是参禅的人”的疑问。接下来,这位菩萨还说“被打香板,所以很想回家”。这很正常啊!

一开始修行时,你当然会有“人我相”。虽然你们发心来学佛,但是你带着“人我心”进来,你学得愈多,你的“人我心”愈大,所以一切都好困难!

还是我师公厉害!什么经典道理都不讲,就是由生活历练考验,弄得我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就这样考验我,逼得我非得人我相不起,否则无法生存。你以为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就会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吗?不会。放下自己身心执著时,那时候的无染无私才叫做正确的原则,否则落在自己的看法,都还是叫做见知、我见的知见。

所以,请这位菩萨不要再拿“被打香板就想回家”这件事来责怪自己了。挨打了,起烦恼是很正常的,你就告诉自己还须要用功,下次再来参加共修活动时,如果师父毫不客气给你一巴掌,你就把另一边的脸转过来给他。圣经里的教导是,如果有人打你右脸,你就把左脸转过来。

有一整年的时间,我有缘亲近竺摩老人(竺摩老人就是继程法师的师父)。我还记得他有一幅画,画中的弥勒菩萨拿着大布袋,布袋前写着:“寒山问拾得,有人打我骂我辱我该如何?”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打骂或侮辱,你要想想你在生命里受到的很多打击。

在语录里,拾得是怎么回答的?“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其实,这就是达摩二入四行里的报怨行。

你先不要说这样的处理太消极,也不要说这样的处理没有男子汉的骨气。男子汉的骨气一起来,血流三步,你就出问题了。

大家都知道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是破落的士大夫贵族阶级,家境中道衰落后,生活过得很辛苦。因为士大夫只会“礼、乐、射、御、书、术”贵族生活那一套,衣着打扮也和平民不同(比方说,要在身上佩一把剑),但对于种田、做买卖等等的谋生技能就完全不懂了。韩信这个破落的贵族,在衣食生活上过得很辛苦。于是他就到各地流浪。

韩信的流浪不是像现在的流浪汉,而是四处去求见能赏识他的人。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城市,遇到地痞流氓,流氓看到韩信身上的佩剑,当众辱韩信说:“你身上的佩剑,表示你一定知道怎么用剑,如果你觉得你的剑很利,就用你的剑把我的脑袋砍下;如果你的剑不利,那就只是个装饰品,那你就不配在身上佩着,既然如此,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2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佛法:参到“妄心”累了,突然放下!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58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