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玄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4 17: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玄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玄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玄奘有些不安,瞧这架势,摩沙法还没有放弃祭神的想法啊。

他忍不住说道:“据沙门所知,真正的神都是具足福德的,绝不会轻易杀生。你们的血祭一定有问题,该不会是有人曲解了天神的意思吧?”

“肯定是的呀!”阿萨摩大声说道,“我听说,湿婆神的面貌威严端正,头顶装饰着恒河与弯月,常在火圈中翩翩起舞,其舞姿曼妙绚丽,舞到极处可以将世界毁灭,连诸神都不能幸免。有这么个英俊又强大的丈夫,女神还不满足,还要找什么凡间男人,这不是无聊吗?”

船上众人发出稀稀拉拉的笑声,摩沙法的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

安达逻尼凑到玄奘身边,小声问道:“师父,你说佛门弟子慈悲为怀,可是面对想要杀死你的人又如何?也能原谅吗?”

玄奘道:“佛陀当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虽不及佛陀,但是,我愿照他说的去做。”

安达逻尼泄气地坐在了一旁。

玄奘的宽容大度令摩沙法感佩不已,也让船上的其他人产生了好奇之心。

阿南达忍不住问道:“师父啊,难道佛陀就没有嗔恨心,就不会发脾气吗?”

玄奘道:“佛陀若是有嗔恨心,会发脾气的话,他又怎能成为佛陀呢?”

“不对!”阿萨摩突然喊道,“我读过一部经典,上面说,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带着五百徒众前来听经,佛陀却很生气地斥责他们,让他们出去!这不就是嗔心使然吗?”

“你确定这部经典你读全了吗?”玄奘看着他问道,“还是仅仅浏览了一个大概?或者根本连看都没有看过,只是道听途说?”

阿萨摩愣了一下,随即不好意思地说道:“法师还真是厉害,什么都瞒不过你。我确实没读过那部经,而是听一位到我们村行化的苦行者说起过,在某某经典中有佛陀发脾气的描写。”

玄奘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经典就是这样被传讹的。”

阿萨摩好奇地问:“法师,莫非这是那个人瞎编的故事?”

“倒也不完全是瞎编,而是断章取义。”玄奘耐心地向他解释道,“这个故事本身是有的,舍利弗与目犍连带了五百徒众去参加法会,但是这五百徒众成群喧闹,不尊重庄严法会。佛陀命他们出去,并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出于慈悲心,怕他们做出恶业。这就好比大地覆载我们,一切如如平等,如果你在地上跌倒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的缘故,你能怪大地对你不好、对你生气吗?”

听了这个比喻,船上的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摩沙法也频频点头,觉得心服口服。

然而一旁的阿南达却感到不服:“佛家不是讲因果吗?难道做下恶因的人,就不该受到恶果吗?”

玄奘道:“阿南达,你相信因果是对的,但也不要追求事事有因就有果,因为许多因果是需要将时间放长了去看的。”

师徒几个又聊了一会儿,安达逻尼突然说道:“师父,到了阿耶穆佉国后,你到我家里去接受供养吧。”

“不必了。”玄奘道,“我要去竭若鞠奢国会见尸罗逸多王,要去礼拜佛陀的出生地、得道地、讲经地和涅槃地,还要去那烂陀寺求法。生命短暂,要做的事情却那么多,实在耽搁不起啊。”

“那样的话,我们就要同师父分开了。”阿南达有些遗憾地说道。

玄奘道:“相聚总是暂时的,分别才是这世间的常态。你们回家后,要好好修行,要依法不依人,有些事情需要亲自求证,方可不负此缘。”

“可是师父不在身边,我们可读的经书又很少,跟谁修行呢?”阿萨摩问道。

阿南达也说:“听说修行的路有许多条,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是啊。”玄奘感慨道,“佛陀提供那么多的法门,这是他的慈悲心,他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路径。”

“自己选择修行路径,怕是很容易走偏吧?”摩沙法突然又插了一句。

“你已经走偏了。”阿南达取笑道,“你们信奉邪恶的女神,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人牲贡献给她?”

摩沙法神色一变,却偏偏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不要无礼。”玄奘制止道,“现在摩沙法是在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才对。你们一路上都在对人家冷嘲热讽,这样的身、语、意,是与修行相悖的。”

“是,师父。”阿南达赶紧垂下了头。

既然认了错,玄奘也就不再说什么,而是就着前面的话题接着说道:“至于你们方才所说的修行法门,那并不是最主要的。佛门那么多法相,说到底还是要教人们识破妄相,从而妙悟到本有真心。并非要我们入海算沙,历数名相。”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摩沙法,突然说道:“在这船上左右无事,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佛陀带弟子们来到一条大江之上,他俯身拾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对弟子们说:“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扔到江中,你们谁能告诉我,石头会浮着,还是沉没?”

说罢,佛陀扬手一掷,石头落到江水中。

弟子们莫名其妙,心想:石头入水,自然只有沉下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

然而师命难违,弟子们齐声回答说:“石头沉没了。”

佛陀叹息一声道:“这块石头没有缘分啊!”

弟子们更加糊涂了,石头落水下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难道它有缘分就可以不下沉了吗?

这时佛陀又问:“如果我跟你们说,有一块石头三尺见方,放在水上不但没有沉,反而过江而去,石头也没有湿。你们相信吗?”

弟子们全都摇头,说:“这怎么可能?”

玄奘讲到这里,问摩沙法等人:“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摩沙法立即摇头,安达逻尼三兄弟也都说:“这不可能。”

般若羯罗显然听过这个故事,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但是佛陀说,这是可能的。”玄奘道。

很多人惊奇地看着他。

玄奘道:“其实这件事情再简单不过了,佛陀说,那块石头拥有善缘。什么是它的善缘呢?就是船。石头放在船里渡江,自然既不会下沉,也不会被弄湿了。”

众人恍然大悟,安达逻尼忍不住拍了一下脑袋道:“我真是糊涂,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想到!”

玄奘道:“人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恶人遇上善缘,也能做好事,成好人。所以,人生在世,应该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多结交一些好的朋友,这些就是人的善缘了。”

阿南达等人连连点头道:“法师说得太好了,佛陀真是个大智慧者!”

玄奘道:“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法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备而系统,佛陀也从未撰写过一部著作来教育后人。他传教的方式都是即兴的,经常借用身边的小事来借题发挥,寓大于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比喻,使弟子迅速明白其中的喻义。”

“我也明白这里的喻义了。”阿萨摩道,“一个好的老师就像是一条渡船,渡我们到达自由的彼岸。”

“你说得对。”玄奘道,“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位圣贤名叫孟轲,他幼年时家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于是孟轲又模仿起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于是孟轲就开始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儿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你们看,孟母三迁其居,择邻而处,为

佛教常识学拜佛学烧香

的就是要给儿子找一个好的善缘啊。”

“原来师父的家乡还有这样充满智慧的母亲。”安达逻尼激动地说道,“师父,你就是我的善缘!”

“法师!”摩沙法突然站起身来,在玄奘身前跪下说,“这件事确实是我们有罪。我们作孽多端,行为颠倒。今日有幸遇见法师,感动上天,才得了这一番教诲。请从今日起,许我们放下屠刀,洗手归正,永远不再做劫掠和血祭之事了。愿法师能替我们做个见证!”

说罢,叩下头去。

阿萨摩点头道:“我就知道,你们先前在祭坛那儿的忏悔,并没有真正放弃血祭。”

摩沙法流下了眼泪,道:“弟子先前只当法师不是凡人,以为天神下旨,不许用法师血祭。这一路上还在琢磨着祭期将至,不知再到哪里去找人牲。现在弟子知道错了,欲拜法师为师,领受五戒。”

“阿弥陀佛!”玄奘手捻佛珠,轻诵一声佛号,“摩沙法,你终于回头了。”

两天后,小船抵达了阿耶穆佉国。玄奘与他的新弟子们合掌告别,互道珍重,他决定趁天还没黑,抓紧时间再行一程。

摩沙法有些依依不舍地问:“我们何时才能与师尊再次见面?”

玄奘道:“缘是不可攀的,我们只需各自燃起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在短暂的人生中多做善事,少种恶果,一切随缘便是。”

“是,弟子谨遵师命!”

摩沙法同他的伙伴们个个欢喜,礼拜辞谢,上船而去。

夕阳西下,五条小船向着恒河的上游划去,天水交接的边际灿烂如火,半个天空都流金溢彩,小船仿佛要被巨大的落日融化了!

锻金老人感慨地说道:“果然是佛法无边啊,此事若非法师求法殷切,一片至诚,感动天地,如何能得到这般结果?”

安达逻尼兄弟听了,也都点头说是。

死里逃生的经历,让玄奘更加相信佛祖和菩萨在冥冥之中保佑着自己。有了神明的护佑,哪怕前路再危险、再困难,也没什么可怕的。

离开阿耶穆佉国后,玄奘同般若羯罗穿越一片荆棘繁茂、猛兽纵横的热带丛林,到达遍地甘蔗粳稻的憍赏弥国。

同其他地区一样,当地的佛教已经衰落,外道势力大为兴盛。玄奘来到一所倾废荒芜的寺院遗址,他看到寺院东面的杧果林中有一处房屋旧基。据记载,这里是无著菩萨撰写《显扬圣教论》的地方。

佛寺东南方的楼阁上有一砖砌旧室,世亲菩萨曾在室内撰写《唯识论》,驳斥小乘佛教,责难各派外道。

这里还有过去四佛的坐处,以及经行场所的遗迹,有佛陀用过的水井和浴室,井里的水仍然充足,浴室却已塌毁。

这里有具史罗长者的故宅,宅内有一座三百多尺高的阿育王塔。当年,佛陀曾在此说法数年。

此外,这里还是护法菩萨降服外道一举成名的地方。而护法菩萨,正是那烂陀寺寺主戒贤法师的师父,位列大乘唯识宗十大论师之首。

两个僧人在都城的废旧王宫里四处巡视,参拜圣迹。他们发现,这里还有一座巨大的精舍,高约六十尺,内有一尊檀木佛像,上悬石质顶盖,看上去庄严肃穆。

两位游僧散花礼拜后,便向精舍的守护人询问这尊佛像的来历。

守护人说:“这尊佛像是当年的邬陀衍那王所制作,是世界上的第一尊佛像。”

“第一尊?”玄奘惊讶不已。

守护人点头道:“法师大概也听说过,当初佛陀悟道后,曾去弥勒菩萨的睹史罗天为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说法,历时三月不返。当时的邬陀衍那国王很担心他再也不回来了,再加上思念佛陀,于是便想得到一幅佛陀的画像,聊作慰藉。他找到目犍连尊者,借他的神通之力把一名工匠送上天宫,亲眼瞻仰佛陀说法的形象,用檀木雕刻出这尊佛像。当佛陀再度回到人间时,这尊檀木佛像还曾起身迎接世尊,世尊慰劳他说:‘教化世人,很辛苦吧?开导末法之世,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这个神话般的故事让玄奘非常感动,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尊佛像道:“如此说来,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接近佛陀样貌的佛像了……”

“所以这里常有灵异之事发生。”那守护人道,“最常见的就是,夜间不时地有神光发出;再有就是,这尊佛像重如须弥,各国君王都曾调派人手,试图抬起佛像。虽然人多势众,却

佛教知识 传承的必要

不能移动分毫。于是只能绘制图形供养,这样大家就都能够获得真容了。”

“竟有此事?”玄奘注视着这尊檀木佛像,心中一时竟生起爱乐之念,笑着说道,“佛像搬不动,想必是世尊未见到有缘人,不愿离开。那么,是不是谁能搬得动,这尊佛像就归谁供养了?”

“这个……”守护人万万没有想到,玄奘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看着跃跃欲试的玄奘,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了。

般若羯罗在一边笑道:“玄奘师兄,我知道你与佛有缘。你若有心,佛陀一定会满足你的愿望的。只是这尊佛像在此已经有些年头,你若真想供养,不如请人照原样再塑一尊。至于这一尊,就让他继续留在这里吧。”

见他当真,玄奘不禁莞尔。

他确实有得到这尊佛像的念头,希望能将其带回东土,让故乡的人们也能一睹这最初的佛颜。既然此地的人也舍不得,那就只能请当地的能工巧匠将这尊佛像复制下来,日后带回故国了。

想到“回国”二字,玄奘心中竟是一阵激荡——离开故土已有数年,现在的自己已经来到了这佛的国度,却还没有求到真正的佛法,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平安归国,将佛陀的光辉遍洒中原大地?

离开此地时,守护人的一句话,又让玄奘原本轻松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佛陀说,佛法会逐步灭尽,憍赏弥国轮在最后。所以上自君王,下至平民百姓,凡是入此国境者,想到佛陀的这番话,都会感到悲伤……”

你成功地让我也感到悲伤了。玄奘心中自语,我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会遭遇无常,连佛法都不能例外。可是,为什么我要诞生在这像法时代,亲眼看着佛法一点一点地走向湮灭?

怀着万分感伤的心情,玄奘离开了憍赏弥国,继续朝他的目的地而去。

大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五月,玄奘和般若羯罗法师马不停蹄,终于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来到了羯若鞠阇国。

一踏入国境之中,就见道路两旁禾稼丰盛,花果繁茂,一派富裕安乐的景致。更难得的是风俗质朴,就连偶尔撞见的行人,也都是面带笑容。他们个个模样俊美,服饰鲜艳,举止文雅,一派丰足安乐的样子,看着就让人舒服。

“这是个适合安居的国家!”骑在马上,看着路旁茂盛的稻谷,玄奘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同为中印度国家,有的富裕,有的贫穷;有的风俗淳厚,有的多诈多杀;就连人的相貌都有如此大的区别,这里的人容貌俊美,衣着也整洁有致。而有些地方的人相貌丑恶不说,偏偏还喜欢露形露体。不同国家间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这难道就是众生的共业吗?”

“众生的共业,再加上佛陀的护佑。”般若羯罗道。

见玄奘回过头来看着他,般若羯罗又跟他解释了一句道:“师兄还记不记得那些商旅说过,这里的国王信奉佛法?”

玄奘想起来了,说道:“正是。他们还说,戒日王是个转轮圣王。他的国家有佛寺一百多所,僧人一万多名,外道几千名。佛法与异道都十分昌隆,信徒也是一半对一半,而在佛学方面,各种流派的学问都有人潜心研学。”

般若羯罗高兴地点头道:“不瞒师兄说,羯罗早就想来这里礼佛了,却因为各种俗事一再耽搁,抽不出身。所幸这次大王命我来此会见戒日王,期盼着能通两国之好。其实,就算大王没有此令,羯罗也是要来的,算是了却儿时的一桩夙愿。”

两人说着话,突然空中一个响雷,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瞬间将他们连人带马淋了个透!

“糟糕!今年的雨季怎么提前了?”般若羯罗的马一不小心陷入一个泥坑之中,他狼狈地下马去拉,玄奘也过去帮忙。

中印度的雨季大约是从每年的五月十六日开始,到九月十五日结束。其间大雨倾盆,河流泛滥,道路淹没,交通中断。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只好待在家中或村子里,以他们前一季所收获的农作物为生。出家人外出行化也会极为不便,何况还有无数的农作物及昆虫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伤害。因而几乎所有出家人,都会暂时中断他们的行化活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隐居下来。

想当年,佛陀和他的弟子们都曾应邀在精舍,或安静地花园里度过雨季,有的时候,他们也退隐森林。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便成群结队、不避风雨地来到佛陀的住所,聆听佛法,尽可能地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来亲近佛陀。

“如果现在佛陀依然住世的话……”玄奘的心中有些伤感,他多么希望能够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

大雨大得铺天盖地,道路上泥浆横流,积水没膝。两个僧人顶风冒雨行进了两百余里,隔着密密的雨帘,终于看到不远处那座雄伟的大城。

“师兄请看,那便是国都曲女城了!”般若羯罗用马鞭遥指着前方的道路说。

“曲女城?”玄奘重复了一遍,“好古怪的名字!”

“师兄莫嫌它名字古怪,它可是恒河岸边最大最富裕的城市了。羯罗幼时便常听到这座城池的名字,虽说今日第一次到此,竟觉得熟悉之至。”

“那定是师兄前世与此地有缘了。”

玄奘说着,又朝那个城池遥遥望去——此城西临恒河,看上去高大坚固。依他估算,方圆至少有二十里。

想到即将完成国王的重托,般若羯罗十分高兴,他兴致勃勃地对玄奘讲起了曲女城的由来——

“很久以前,这座城市名叫拘苏摩补罗,意思是‘花宫’,国王号梵授王,他有一千个儿子和一百个女儿!

“当时,这里还有一位修行者,在恒河岸边修炼瑜伽。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都一动不动。很多年过去了,他的身上落满泥土,外形便如枯树一般,飞鸟游禽栖息在上,并遗下一颗尼拘律树的种子。那颗种子在他肩上的泥土中逐渐萌芽,年复一年,修士身上竟长出了一棵垂荫大树!树干粗壮,枝条上结满果实,鸟儿们也开始来此筑巢。当地人觉得惊奇,便尊称他为‘大树仙人’。”

玄奘津津有味地听着,像这样的苦修者,他在恒河岸边的丛林里经常见到,虽然没有身上长树这么夸张,但是长藤萝苔藓的,却是屡见不鲜。

“有一天,梵授王的女儿们来到河边游玩嬉戏,恰好被大树仙人看到。只一眼,他竟被女儿家的姿容美态给吸引住了。于是他从坐了多年的森林里走了出来,去面见梵授王。他说:‘我栖息于山野之中,已经过去了许多岁月,出定后就看到你的女儿,欲爱之心顿生,无法摆脱,所以远道而来求婚。’他还说,自己已经得道,拥有了无上的神通,如果国王不答应他的请求,他就要施咒降祸给这个国家。”

听到这里,玄奘不禁苦笑道:“一念无明,便堕轮回。可叹这大树仙人修行多年,欲界爱染之心竟然不退反炽,多年的修行怕是要白费了。”

“是啊。”般若羯罗道,“不过他的威胁还是起了作用的。你想那国王毕竟是个凡夫,怎么敢得罪仙人?偏偏又想不出什么对策来,只好对仙人说:‘请您先回去静候佳期,待我与女儿们商量,挑选一个吉日良辰。’仙人于是欢喜地返回林中。

“仙人去后,梵授王便去征求女儿们的意见。理所当然地,女儿们都不愿意嫁给这个古怪的老仙人。国王不好用强,又惧怕仙人的报复,整日忧愁不已,面容憔悴。

“年幼的小女儿觉得奇怪,便趁国王空暇之际问道:‘父王有一千个勇武的儿子,能令万国归顺慕化,现在却因何事忧愁呢?’

“国王叹息道:‘你年幼不知,那大树仙人前来求婚,而你的姐姐却无一人肯从命。你知道婆罗门仙人神通广大,能施咒术降灾招祸。倘若不称他心,他必恼怒,到那时悔之晚矣,所以父王才有所畏惧啊。’

“听了父王的话,小女儿决定牺牲自己来拯救这个国家。梵授王无法可想,便用车驾将小女儿送至仙人处。

“那仙人见国王送来的竟是一名稚齿女童,且不及她的姐姐们漂亮,很不高兴地说:‘大王一定是轻视我这个老叟,所以才送此女童来嘲笑我!’

“梵授王连忙说道:‘我怎敢嘲笑仙人?实在是没有办法,我已问遍诸女,但无人肯从命,唯有这最小的女儿愿来供您使唤。’

“仙人勃然大怒,降下恶咒道:‘这些女人瞧不起我,着实可恨!我定要惩罚她们!我要让你那九十九个女儿全都变得弯腰曲背,形貌丑陋,终生无法嫁人!’

“此毒咒一出,梵授王的九十九个女儿都变成了弯腰曲背的老妪,从此,花宫城便被称作‘曲女城’了。”

“原来这便是曲女城的由来。”玄奘摇头叹息道,“佛陀说得没错,没有正念的指导,单纯的苦修是无法出离烦恼的。这位大树仙人枉自修炼多年,仅仅有了些微神通,心中却还是欲海难填,嗔恨不退,离得道只怕还差得远。”

般若羯罗道:“师兄所言极是。世人起修行之心容易,退此心更易。这雨怎么越下越大了?咱们赶紧进城吧。驾!”

两人进得城来,但见城门两侧浓荫夹道,城内楼台殿阁相望,台榭栉比,道路整齐,园林相望。城中遍植花果树木,虽在瓢泼的大雨中,色调依然光亮鲜艳。路旁时不时地出现一个水池,水流澄澈,里面盛开着各色莲花。一些商贩就站在屋檐下,贩卖着来自域外的奇珍异宝。

玄奘手握缰绳,在宽敞的街道上策马而过,边走边赞道:“真不愧为印度的名都!玄奘一路行来,走过的城池不下百座,也只有我大唐的长安、洛阳和成都,可与此城相媲美了。”

“师兄所说的那些地方,倒让羯罗心向往之。”

“心向往之,不如躬而行之。待玄奘取到真经,回归东土之时,师兄也来同行如何?”

“若有那样的机会,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般若羯罗笑道。

又行一程,玄奘越来越觉得这里的地势颇为熟悉,似乎在哪儿见过。

走到一座高大的伽蓝前,他终于想起来了:“这里不就是法显大师在《佛国记》中所称的罽饶夷吗?以前只在书中得知,真没想到,今日玄奘也能到此。”

般若羯罗惊奇不已地说:“原来以前也有师兄的同乡到过此处。”

“是啊,两百多年了。”玄奘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感叹道,“玄奘这一路,是踏着前辈高僧的足迹来的。”

“二位法师是要挂单吗?”一个年轻沙弥从寺中出来,合掌问道。

“正是。”般若羯罗忙合掌还礼。

“那么,快请进吧。”那沙弥赶紧将他们引了进去。

这座伽蓝名叫跋达罗毗诃罗,寺中住持毗离耶犀那也算是当地的一位名僧。两位游僧入寺后,连湿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被人引去拜见。

“二位法师是从圣城钵逻耶伽过来的吗?”毗离耶犀那仔细打量着这两个浑身湿透的年轻沙门,缓缓问道。

“正是。”般若羯罗欠身答道。

毗离耶犀那屈起手指轻轻掐算着:“从钵逻耶伽国往西南方向,渡过阎牟那河,一直到憍赏弥国,那一大片地方全是森林,里面多有恶兽、野象出没,行人从那里经过,常会无端遭到攻击。二位法师能够至此,也算不易了。”

“还好。”玄奘谦逊地说道,“路上虽遇到些虎豹和野象群,但它们的性情大都温和,并没有招惹我们。想来是因为佛陀的慈悲护佑,才让我们有惊无险,安然渡过丛林。”

“难得,难得!”毗离耶犀那连连感叹。

玄奘只是笑笑,心中暗想:猛兽、野象哪里比得上强盗的凶险?猛兽吃饱了便会慵懒地散步、歇息,便是有人从它们身边走过,只要它们觉得安全,也不会抬一下眼皮;强盗可就不同了,他们贪得无厌,永远没有饱足的时候,好在还可以用佛法去感化他们。

毗离耶犀那十分好客,热情邀请道:“今年雨季提前,二位法师一路辛苦,就请在此安居吧。”

玄奘合掌道:“多谢大师,我二人正有此意。不知这附近可有佛陀圣迹?”

“圣迹到处都是。从这里往东,有个劫比他国,那里有一所著名的伽蓝院,乃佛陀圣迹‘三宝阶’。二位法师既是来求法礼佛的,便不可错过。”

“三宝阶……”听到这个名字,玄奘不禁猜测道,“想是供奉着佛、法、僧三宝?”

“不不不。”毗离耶犀那连连摇头道,“这‘三宝阶’是一排并列的阶梯,中间一排是‘黄金阶’,左边一排为‘水晶阶’,右边一排是‘白银阶’。想当年,如来离开胜林,升上忉利天宫,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后准备返还人间。帝释天于是施展神通,建立宝阶。佛陀从善法堂起身,由天神大众随护,踏中间的黄金阶而下;大梵天手执白拂,踏银阶侍奉于右侧;帝释天手持宝盖,踏水晶阶而侍奉左侧。这时,诸天菩萨都陪随而下,撒散香花,一时间璎珞缤纷,香烟氤氲,因而留下这三宝阶。”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合十道,“依大师所言,果然是个殊胜之地,弟子定然前去拜谒。”

三人又说了一阵子话,不觉天色已晚,两位客僧起身告辞,般若羯罗合掌道:“弟子还

佛教的必备知识

有一事请问方丈。”

“法师请讲。”

“不知大王何时上朝?弟子也好前去拜见。”

“法师

佛教知识拿杵上座

要见大王吗?”毗离耶犀那问。

“正是。弟子从磔迦国出来时,大王便曾反复叮嘱,一定要去曲女城拜见戒日大王。”

毗离耶犀那恍然大悟道:“原来法师是磔迦国的国师,老僧倒失敬了。”

“不敢。”

毗离耶犀那沉吟片刻道:“若是如此,二位来得可不巧了。”

“大师此言怎讲?”

“最近一段时间,大王一直在外巡视,未曾归来。”

听了这话,般若羯罗不禁皱起眉头,问:“那么,何时能回?”

“法师说笑了,国王的行踪,老僧又怎会知晓?”

见般若羯罗面露失望之色,玄奘安慰他道:“师兄不必心焦,玄奘这一路也曾听说,戒日王经常巡视各地,察访民情,且居无定所,随其抵达之地,搭建茅屋居住。但他通常不会在雨季外出,这里毕竟是国都,想那国王也快回来了。”

“法师说得甚是。”毗离耶犀那道,“只是那戒日王若是在外巡视期间刚好赶上雨季,也会停下脚步,在行宫内准备佳肴,宴请各派学者贤人。那样的话,就不知何时归来了。不过,二位法师既然来了,就在此耐心等候吧。”

“多谢大师!”玄奘道,“师兄,咱们就在这里安居,正好向方丈大师讨教些佛法如何?”

“好啊。”毗离耶犀那笑道,“老僧也有很多不解之处要向二位法师请教呢。”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8061.html

以上是关于玄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玄奘-学佛:曲女城的传说 学佛成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66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