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4 01:2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

佛教知识68条

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皈依法,即按佛所教授的一切正法做真正的修习,从今往后,无论顺境、逆境、快乐、悲伤、安适、怖畏,直至成佛之时,不舍弃正法,不依止佛法之外的教法。

为圆满地皈依法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再皈依佛法之外的教法。
这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佛法,才好确定什么不是佛法。前面我们讲到,佛教的法门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乎教法和证法。教法为经、律、论三藏,证法为戒、定、慧三学。与三藏、三学相抵相违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体系,佛弟子不能皈依信奉,不能以之作为自己修行的指导和参照。

如果大家一时不能了解三藏三学的内容,那么简单的方法是以四法印为标准,这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若与之相抵相违的,就不要皈依、随学。

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的,一切依赖于内外条件而生成、显现的事物都没有独立、实在的自体,刹那生灭、无常的事物都不离苦的本质,贪嗔痴等烦恼彻底息灭方能达到无苦安稳之境地。
以四法印去衡量,就知道什么样的见解是背离解脱之道的。比如认为存在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事物不需要因缘便能生成、存在,无常的事物具有乐的本质,或者认为通过其他方式,甚至是通过强化贪嗔痴等烦恼可以获得究竟的安乐等,这些见解都是与佛法相违的,如果用它们来指导修行(包括日常生活),我们的见行便会与离苦得乐的目标越来越远。

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学说、理论特别多,有些借用佛教的名义,套用佛法的名词,实际宣扬的却不是佛法,不是引导人趣入解脱道的正知正见,还有一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闻思,修证也欠缺,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解释佛经,往往与经文原义出入很大。对于刚刚进入佛门对佛法还不太了解的人来说,要区别分辨的确非常难,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闻思佛经、律藏、佛教论典以及公认的大德撰写、讲述的开示。

第二、皈依佛陀教授的一切正法,而不是其中一部分法。
有人在皈依之后会说“我皈依的是藏传佛教”或者“我皈依的是汉传佛教”,这种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既然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三宝不分藏传、汉传,都是一样的。

法宝指佛陀教下的一切正法,包括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等,这些都是佛陀智悲境界中流露出来的妙法。

你可以说你修学的是藏传佛教的某法门或者汉传佛教的某法门,而讲到皈依,则是皈依全部佛法,不能认为自己皈依的只是藏传、汉传,大乘或小乘。

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意乐、因缘,传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解脱。就个人修行和解脱而言,选择与自己最相契的一个宗派、一个法门,一门深入地修学,就能够解脱。同时,作为大乘佛子,我们誓愿度化一切众生,众生千差万别,所以要“法门无边誓愿学”,才能以不同的方法应机随缘度化众生。这里所说的修学无量法门,并不是要大家现在就做到,而是立下一个誓愿,然后随着自己智慧、悲心、能力的不断增上,一步一步去实现。

普通人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所有法门都一一去学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专修一个法门的同时,要对所有法门平等地恭敬、信仰,不能排斥甚至毁谤其他宗派、法门,否则便有谤法、舍法的过失。

另外,皈依法宝意味着同时皈依佛的教法和证法。作为三宝弟子,不能只恭敬、顶礼、赞叹、皈依经律论等教法典籍,而不同等对待自他相续中生起的戒定慧所摄的一切证法功德;或者只随喜、皈依佛菩萨相续中戒定慧的功德,而不一样对待未证悟者相续中经闻思修产生的戒定慧功德;或者只顶礼、皈依证法,却未认识到证法功德是由闻思修教法而来,因而忽略、轻视了教法典籍。

第三、皈依法之后应断杀业。
佛法的宗旨是利益、救度众生,若伤害众生性命,则直接与法相违。《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佛法是引导我们出轮回的,而杀业令人深陷轮回。若能持守杀戒,自息杀心,则利人利己,与法相应。

杀生的行为会感应惨烈的果报,无论信佛与否,都应该尽力避免杀生。那么,什么是杀生?不小心伤害到众生的性命算不算杀生呢?

完整的杀业须具

佛教知识绘画素材网站推荐

足四个条件:杀害的明确动机、具体的杀害对象、采取实际行动、实现了预期的结果。
首先,要有明确的害命的动机。如果是无意当中、不小心伤害了物命,虽然有果报,但不会承受完整杀生的果报。

其次,要有具体的杀害对象。比如,要杀这只羊或这条鱼,心里有很明确的目标。

再次,要真正采取了实际行动。若只是心里想一想,或者说,做好了杀的计划和准备,而最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就不具足杀生的条件。

最后,实现了预期的结果,真正把对方杀死。如果起了杀心,采取了杀的行动,但并没有杀死对方,也不算造下完整的杀业。

只有四个条件全部具足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杀生,须承受完整的杀生的果报。希望大家看了这段解释之后,对自己的行为能有更明确的判断。

世间一般人都有恻隐之心,佛弟子以慈悲为怀,更应该爱护众生,远离包括杀生在内的一切恼害众生的行为。

第四、法留存在僧宝的心里,外在的各种法本是法的所依。

皈依法后,对佛经等法本乃至其中破损散落的书页,只言片语,都应恭敬顶戴,视为珍宝。《金刚经》云:“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如此,一切法本也都应当如此恭敬供养。不要把法本直接放在地上,或者从经书上跨过,或者翻页时手指蘸唾沫,诸如此类不恭敬的行为皆应努力避免。

以上简单讲解了皈依法宝后应该避免的一些行为,那么应该做的又有哪些呢?怎样才是如理地受持法宝?

关于这个问题,法王如意宝曾经这样开示:“你们首先需要认识到,佛法除了教法和证法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内容;思维安乐、痛苦都是无常的,所以杂事、次要的事等都应该放下来,应当只是闻思教法、修行证法。

“所有的宗派都是佛陀的圣法,故应当无偏地观想清净,不能以对自宗贪执、对他宗抵制的心造下谤法的严重罪业。一切行为都不要盲目跟随浊世的众生,要按佛陀的律藏中所讲的那样行持,一切功德的所依是清净的戒律,护持三乘戒律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当今正值佛法衰落的时期,能通达一些正法的人不要一个人独善其身,应该发起勇猛广大的心,精勤讲经说法,在这个浊世再也没有比学法和弘法更殊胜的善法了。”

法王如意宝的开示是受持法宝的诀窍。

《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佛的无量功德皆源自教法和证法。如今我们有幸值遇佛法,应当珍惜,精进地闻思教法,修行证法。即使是在家弟子,平时要顾及工作、家庭,琐事缠身,仍然应该想办法挤出时间来闻思修。佛法只有教证二法,除此以

关于佛教四八十知识的介绍

外没有别的,如果自称学佛却既不学经律论,也不修戒定慧,严格说来就算不得是在学佛。

法王如意宝在开示中还教诲我们,一方面自己要精进地学法,另一方面要尽己所能地弘法。

初学者对佛法的了解还很粗浅,修持上也没有扎实的基础,不具备直接讲经说法的能力,这种情况

佛教知识百字明

下如何弘扬佛法呢?

首先,精进地闻思修佛法本身就是在弘法,自相续中通过闻思生起证法的功德,自己这个众生便得到了利益和度化。度己的同时,我们身心的行为和变化将影响、感动其他众生,使他们也对正法生起向往之心,进而了解和修学佛法,这是度他。

其次,作为初学者,我们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尽量向其他人推介佛教的法本,比如经书、大德开示等法本、光盘,网络转载等,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佛法。这就是在弘法利生。

再次,祈请善知识长久住世,祈祷善知识弘法利生事业开展顺利。如果自己有条件和能力帮助善知识弘法利生的话,要努力去创造顺缘。另外,平时行持礼佛、供佛、忏悔、诵经、放生等善法时,将所有善根如法回向十方大德弘法利生事业顺利圆满,众生能尽早见到佛法的光明。这也是在间接地弘法利生。

法宝无比殊胜,恭敬抄写法本,以香花灯烛等洁净美妙的供品供养法宝及讲法的法师,听闻法师对经论的讲解,熟记、温习、讽诵经论,认真细致地阅读、思维经论,将经论中殊胜的见解转化为自心的见解,并不断串习,对治烦恼,这些都可以迅速积累福德,开发智慧。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857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皈依法宝:三藏与三学 学佛成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2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