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观音菩萨介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观音」观音菩萨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观音菩萨介绍
(一)菩萨因何名观世音阿缚卢积多伊湿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萨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闻名不著于名。见相不惑于相。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真。自在无碍之智慧。旧译阿那婆娄吉低输。汉译观世音。观。能观之智。能所圆融。有无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世音。所观之境。万象流动。隔别不同。类音殊唱。俱蒙离苦。菩萨因何名观世音?根据众经。现取三说:(1)《悲华经》:宝藏如来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发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我当字汝为观世音。’此说菩萨因地具大悲心。普令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宝藏佛为其命名观世音。(2)《楞严经》:‘恒沙劫前。有佛住世。名观世音。由我所得。圆通根本。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当时观世音如来。在大会中。为我授记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无碍。如声逾垣。如月印水。有感必应。故观世音之名。遍闻十方世界。此约菩萨因地修行法门而言。一切众生。向外分别声闻。生毁誉心。起贪嗔痴。造淫杀业。受三途苦。菩萨耳根不向外闻。反闻耳根能闻的闻性。功夫成熟。六根应时销溶。寂灭现前。证圆明三昧。上同诸佛。下化众生。随缘施设。无不自在。(3)《法华经》:‘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
赵朴初 佛学常识
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此约菩萨利生法门而言。即通常说的寻声救苦。(二)观世音菩萨的相好根据
太虚佛学常识南怀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相好如下: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头顶:有肉髻。冠:以毗楞伽摩尼宝为天冠。天冠中有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各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项:项有圆光。四周各有千由旬。圆光中有五百化佛。为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手指:手一指端。各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中。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中。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下足: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又根据《楞严经》记载。观音菩萨获得耳根圆通。能使见闻知觉浑然圆融。交彻互用。为一为多。随意自在。能现无数妙容。能说无边神咒。首: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臂: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因陀罗臂。目: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三)印度补怛洛迦山据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说明观音菩萨虽久远劫来已成佛道。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随类现形。寻声救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他的道场。现在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处。在中国有二处。据《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第二十七参访观自在菩萨章》说:鞞瑟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芬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此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名补怛洛迦。住于南印海上。是一个岛屿。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各种华果树林。有柔软的香草。飞泉与镜湖。交相映彻。真是一个海上仙岛。无量菩萨围绕。观世音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对其宣说大慈悲法。说明慈悲是观音法门的根本。《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对观音道场也作了叙述:一时佛在普陀洛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与无央数菩萨。无量大声闻。无量天龙八部神等。皆来集会。时观世音菩萨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现。总持王菩萨见此。叹未曾有。问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谁所放?佛言:今此会中。有菩萨名观世音。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为欲安乐诸众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此说普陀洛迦山上。有观世音宫殿。释迦牟尼佛在此山与观世音菩萨等无央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聚会说法。观世音菩萨除成就大慈悲外。还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时。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大唐西域》卷十写道:秣剌耶山东有布怛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奇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其间。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历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玄奘所记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自在菩萨往来于此。观自在菩萨常现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满足。说明应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布怛洛迦。梵文potalaka音译为补怛洛迦、普陀洛迦、布达拉等。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慧苑著《新翻华严经音义》卷下:‘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远及也’。此山被定为现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我国藏族僧人多罗那他(西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记载:优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礼。我国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均由此得名。观世音菩萨在此山为无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说法外。还常随释迦牟尼佛到各地说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佛在室罗伐竹林道场。观自在菩萨与无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围绕。《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说: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二万人俱。时毗舍离国人民遇大恶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以大悲心。怜悯一切。救济苦厄。俱到此国。住城门间。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大悲薰心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咒》。《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授记经》说: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二万、菩萨二千人俱。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势至与眷属。如力士屈伸臂顷。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菩萨前后围绕。以大功德。庄严成就。端严殊特。无可为喻。光明遍照娑婆世界。上述各经都说明观世音菩萨。常随释迦牟尼佛说法度生。千江有水千江月。观世音菩萨虽然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侍辅。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一心称名。他是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四)我国浙江普陀山后梁明贞二年。日僧慧锷到五台山参拜文殊道场。看见一尊观音大士圣像。清净庄严。想请回日本供养。又怕该寺当家不肯。于是就偷偷地将这尊圣像请走了。慧锷得到这尊圣像之后。立即买舟东渡。准备回国。当这条船驶进浙江定海舟山群岛新逻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涌现无数铁莲花(今称莲花洋)。挡住航道。使船不能前进。如此三日三夜。船无法开出。只能绕著普陀山四周打转转。慧锷见此奇异。当即跪在圣像前面求忏悔说:大士。弟子因菩萨圣像庄严。我国佛法未遍。圣像少见。所以想请圣像回国供养。如果因我是不与而取的。或我国众生无缘供养。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养圣像。慧锷忏悔完毕。船飞速的驶到潮音洞边。安然停下。慧锷登山后。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渔民的茅舍。见舍主张翁说明来意。张翁欢喜异常地说:菩萨愿意住在这个荒山孤岛。说明与我们太有缘了。就请师父和菩萨一并住在这里。我把房子让出来筑庵供奉菩萨。将全山民众招集起来参拜菩萨。慧锷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筑庵安住。民众称此庵为‘不肯去观音院’慧锷就成为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从此普陀山成为我国著名的观世音菩萨道场。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菩萨了。(五)我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据五世达赖著的《西藏王臣记》载:西藏民族的起源。是观世音菩萨的悲力化成一头变种的猴。由圣救度母化作一个罗刹女。与猴配合。生出六个孩子。像父亲的孩子思想敏捷。悲心广大。像母亲的孩子。面多赤色。秉性刚强。由此逐渐繁衍而成西藏人民和区域。观世音菩萨还化现人。藏王松赞干布。想在布达拉(即普陀洛迦)山顶。建一王宫。住在那里。使四方所有的国王不由自主地倾向自己。八种自在功德能应运而生。于是他亲眼看到天空中现起‘唵嘛呢叭口弥吽’六字真言。放出五色灿烂的彩虹。辉映到山石上。自然现出观世音菩萨。救度母。马头金刚等圣像。又从观世音菩萨像上放出光明。照射到六字真言上。这些光明往来交织。成为稀有奇观。松赞干布即从尼泊尔请来匠人。依照自然出现佛像的风姿。雕刻出身所依——佛菩萨像。语所依——六字真言。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山建造出帝释王宫般的华丽高贵的王宫。将妃眷安置到这里。又将神变大将军安扎在宫里。西藏各地部落主。闻知松赞王能遣发神变大军。都慑于他的雄威。心悦诚服的表示归顺。这些传说。表示西藏地区对观音菩萨的广泛信仰。上述三说。说明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没有一定。哪里有虔诚的观世音菩萨信仰。哪里有观世音菩萨大悲救世的精神。那里就是普陀洛迦;那里就有观世音菩萨。所谓‘清净为心皆普陀。慈观济物即观音。’(六)大悲行解脱法门《华严经》说: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时。请问应云何学菩萨行?观世音菩萨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量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大悲行解脱法门。大悲是观世音菩萨的特德。被称为大悲观世音。大悲是佛具有的不共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住合称为佛所特有的十八不共法。凡夫和声闻圣者。只能说悲。不能说是大悲。佛的大悲是怎样的呢?《根本说——有毗奈耶杂事》卷二说:‘世尊于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无不知者。恒起大悲。饶益一切。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诸世间。于善根处。谁增谁减。谁遭苦厄。谁向恶趣。谁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济令出?’以大悲心观世间众生。是佛的不共功德。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大悲救苦。与佛的功德平等。怎样修学大悲行解脱法门?主要是平等视一切众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时时刻刻拔除众生的痛苦为己任。如何能起平等心?根据佛法缘起的教义。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彼有则此有。彼生则此生。彼无则此无。彼灭则此灭。如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依赖于农民的耕种。工人的建造。商人的流通。知识份子的教育。军警的保护。是不能生存的。人与众生的关系也是如此。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没有动物世界对人类的贡献。人类的生存也是困难的。从根本上来说。一切有心识的动物。都是业障深重的苦恼众生。无始以来与自己都有过亲密的关系。能常常这样想。平等心大悲心。就会自然生起。观世音菩萨大悲行解脱法门主要的内容。即《法华经》《楞严经》记载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从三十二应来看。观世音菩萨应化的主要对象。是天、人、神三类。三类之中。以人为主。如《法华经》列举人类有十六应。占三十二应的一半。再将第十六‘人’扩展为各式各样的人。那就是人类的海洋了。值得注意的是。《法华经》说观世音菩萨现有优婆夷、比丘尼、长者女、居士女、宰官女、婆罗门女、童女等七种女身。充分说明观世音菩萨深切同情广大妇女苦难的命运。另外。女人的性格。慈忍柔和。具有无私的母爱。与观音大慈大悲有少分的相应。实际上观世音菩萨是大丈夫相。《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世音。’观音菩萨怎样获得三十二应的?据《楞严经》说:由于观音供养观音古佛。承蒙观音古佛教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令我成就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说明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是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同体大悲。对众生悲仰之心。即大士之心;大士悲悯之心。亦即众生之心。凡圣体同。感应道交。能令众生。于大士妙应身心。得十四种无畏功德。若众生在苦难中。一心称名。交相感应。使在怖畏之中的众生。蒙救得脱。即获无畏。由于大士圆通妙力。功能德用。故令众生。脱苦无畏。《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众生苦无边。观音的妙智力无边。对众生的苦。无所不救。此说十四者。略举数例而已。非谓大士仅救十四种苦也。(七)大智行深般若法门菩萨修证的特点。是悲智双修。唯有建立在大智基础上的大悲。才能无感不应。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法门。在《心经》里称为‘深般若’。其内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经文三段。一标宗、二释义、三总结。一、标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佛教以五蕴概括物质与精神的现实世界。在众生的心目中。认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自性)。因而起种种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生死流传。无有解脱。观自在菩萨。观五蕴法依因缘而存在。没有孤立的独存性;依因缘而起灭变异。没有永恒的不变异性。深求诸法自性不可得。照见五蕴皆空。破除实有的错乱妄执。体证绝诸戏论的一切法空性。而得生死解脱。度一切苦厄。二、释义:一切法是因缘所生。是在种种关系和条件下的综合活动(复合体)。求其独存实体(单一体)不可得。故名为空。这个道理。顺于胜义。又称胜义空。一切诸法。虽然无自性。而缘起法相。却在因缘关系下显现。这种空有不二的关系。古人概括为‘毕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毕竟空。’例如‘阳焰’。水汽在阳光下上升。远远望去。形成波动的一池清水。不但口渴的鹿会向前去。人也会误认为是水。这如幻如化的‘阳焰’。说它是真实。深求却无一丝儿真实性可得。说它什么都没有。却又可见可闻。分明显现。世间的一切法。也是如此。说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却又因果分明。丝毫不爽。这一因缘有不碍自性空。自性空不碍因缘有的道理。阐述了依因缘有显示自性空。依自性空而成立因缘有。因缘有与自性空。相依相成。相即无碍。观自在菩萨的空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远离空有二边妄执。显示空有无碍的中道正观。由此菩萨才能‘世间即涅槃’。‘生死即解脱’。‘烦恼即菩提’。‘不离世间而同入法界。不著生死。不住涅槃’。显露菩萨不离世间。不舍众生的大智大悲精神。三、总结。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指在修证上即色观空。证入诸法空相。空中无色、受、想、行、识、众生界的五蕴。是生死的现实。唯有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才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健。所以《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禅宗的祖师也说:‘终日看山不见山。’因观空而契人诸法实相。达到空有无碍。即是观自在菩萨的深般若法门。(八)耳根圆通(金刚三昧)法门根据《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自陈证悟的历程时说:回忆在恒沙劫以前。有佛出世名观世音。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秉承教示。由耳根的闻性。下手起修。初于闻中。循性逆流。回光返照。不但不闻所闻的声尘。能闻的闻性。也复寂然。能所二相一齐消失。如是定力日深。能闻的根。与所闻的声尘。同时俱灭。湛然无边的境相现前。继续用功修持。不但所觉的湛然境空。能照空境的智亦空。空觉极圆。不但智境寂灭。能空的空也灭。生灭灭已。不生不灭的真心。自然显现。放大光明。于一刹那。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不受空有等观念的系缚。寂照含虚空。十方圆明。一时俱足二种特殊功德。第一。上契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同体。并同一慈力。可运无缘大慈。普度众生。下合十方六道。一切众生心性。能与众生同忧患。共悲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楞严经》说的三十二应和十四无畏。与《法华经》所说不同。《法华经》说是从菩萨的大悲心流露出来的。《楞严经》说是从金刚大定显现出来的。也即金刚大定的功用。所以能成就三十二应化身。随机赴感。任意游诸国土。普度群迷。同登彼岸。所以
佛学基础常识问答
《楞严经》关于十四无畏的描述。每一条都联系到金刚三昧。然后著重指出这是三昧不可思议功能所起的德用。例如第二条设入大火。火不能烧。《楞严经》先分析观世音菩萨。旋转缘外尘的妄知妄见。返归自性的真知真见。见觉属火。既返妄归真。内见觉之火已息。世间外火。不能为害。以此功能而起德用。加被众生。故使诸众生。若入大火之中。只要一心称观世音的名号就不会被火烧伤。这样从理到事合乎情理分析。既肃清了神秘论的迷雾。又能使人们树立对观音的正确信仰。所以先师圆瑛大师说:‘《首楞严经》最上乘’。可谓深得如来深奥妙旨。(九)陀罗尼法门陀罗尼法门或名总持法门。或名真言(咒)。是佛菩萨修持得果的心法结晶。世有无量数佛。故有无量陀罗尼门。同一陀罗尼门。亦有无量数佛修持得果。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根据《大正藏》卷二十、密教部三。有关观世音菩萨陀罗尼门的经咒、仪轨。有七十种之多。说明观世音菩萨在密教菩萨中占有重要地位。观音菩萨的现身有十五种:1、无染著观音:指观音菩萨虽处于五浊恶世的娑婆世界。仍能清净无垢。不被诸法染著。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意为观音菩萨以一切如来大悲心为体。观察诸法。除贪嗔痴三毒烦恼垢。2、千手观音: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略称。有四十手。每手各有一慈眼。能随所欲。救度三界二十五有一切众生。3、十一面观音:头上有十一面。表示断十一品无明。得十一地佛果。又十面表示现身十界。救度众生。合其身的正面。恰为十一面。4、如意轮观音:表示菩萨住于如意宝珠三昧。转法轮的意思。指观音菩萨能如意说法。救度六道众生之苦。给予世出世间的利益、成就一切众生的所愿。5、不空绢索观音:不空绢索。指菩萨以大悲为绢索。救度一切众生。使其所愿不空。又因菩萨披著鹿皮袈裟。故称鹿皮观音。6、马头观音:指菩萨头戴白马头。现忿怒形。所以列入明王部。又叫马头明王。或大力持明王。指马思念水草毫无杂念。喻菩萨一心救度众生。马飞快的奔跑。喻菩萨迅速运其大悲。救度一切众生。7、准提观音:又称准提佛母。或七俱胝佛母。准提意为清净。功德广大无边。不管在家的出家的。清净的与不清净的众生。都能救度。8、披叶衣观音:因其真言功效强。信奉的人特多。据称诵一次能护身。二次能护伴侣。三次能护全家。四次能护村落。五次能护国家。9、白衣观音:因常居于白净处。得名。又有白身观音。大明白身观音。大白衣观音。意为清净。都以不染著观音为代表。10、阿么提观音:阿么提译为宽广或无畏。其形象为骑乘白狮三面四臂像。据《阿么提观音仪轨》说:古代于阗国有一信士。常念观音圣号。时值邻国。刑律残酷。信士去拜谒国王。劝其实行仁政。国王领信士去看后宫。始知后宫为观音净土。王即观音菩萨。因该国众生刚强难化。观音即以刑戮来济度之。此即阿么提观音的由来。11、多罗观音:多罗译为眼睛。或目精。亦译为度。或救度。因其出生自观音的眼睛。故名。西藏地区。信仰多罗观音的最多。在《观音授记经》里。对多罗观音的功德说明极详。12、青颈观音:此与马头观音一样。现忿怒形。13、毗俱胝观音:毗俱胝译为嗔目。或皱。现忿怒形。因脸上有皱纹。又张目发怒。故名。14、杨柳观音:是指千手观音。四十手中的扬柳。杨柳喻菩萨利生。恰似杨柳的随风荡漾。无处不现身。15、水月观音:梵语那迦室利。译为水吉祥。《大日经疏》说:‘水吉祥。或自莲花中出水。垂手出水。’上述十五尊观音各有真言。这里从略。在我国流传最广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简称《大悲咒》唐三藏法师不空译。此咒共计八十四句。内除‘娑啰娑啰’句。系表示五浊恶世外。其余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萨。虽咒内同句甚多。然所代表的菩萨。则每句不同。其图像见《大悲心陀罗尼经》此咒系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观
佛学常识mobi
音菩萨受之于千光王静住如来佛。时观音菩萨始住初地。一闻此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欢喜。发誓弘布。安乐众生。即时应愿。身生千手千眼。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持诵此咒有以下诸功德: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1)能得安乐;(2)除一切病;(3)延年益寿;(4)常得富饶;(5)灭一切恶业重罪;(6)永离障难;(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8)远离一切诸怖畏;(9)成就一切诸善根;(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
佛学常识归敬三宝
;(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持;(1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1)不为饥饿困苦死;(2)不为枷系杖击死;(3)不为冤家仇对死;(4)不为军阵相杀死;(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7)不为水火焚漂死;(8)不为毒药所中死;(9)不为蛊害死;(10)不为狂乱失念死;(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12)不为恶人魔魅死。(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14)不为恶病缠身死;(15)不为非分自害死。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魍魉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大悲咒》具有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因此为一般佛教徒朝暮课诵。不可缺少的内容。一切法会更是必诵之咒。希望大家精进诵持。此外我国蒙藏地区。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口弥吽’。流传很广。此即观世音菩萨微妙心印。虽简单一句。同样能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而证圆通。(十)净土法门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有著特殊关系。(1)说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说观世音菩萨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阿弥陀佛佛位的继承人。(3)说观世音菩萨现于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辅佐。西方三圣的一尊。三说之中。第三说至为普遍。谈得最具体的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经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对上品上生、上品下生的人。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分别执金刚台、紫金台、金莲花。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一弹指顷。往生彼国。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人。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至行者前。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已信解。发菩提心。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上述内容说明对上品的人。西方三圣齐去接引。对中品下生以下的四种人。则由观世音、大势至接引。可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观世音菩萨协助阿弥陀佛的主要工作任务。净土三经说持名。观想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由西方三圣、或观世音、大势至接引往生。但在观音的经中。若人忆念观音。临命终时。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无需接引。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说:于此世界若有人想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名者。是人当来远离生老病死无常之苦。犹如鹅王。随风而去。速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无量寿如来。听闻妙法。如是之人。永不受轮回之苦。无贪嗔痴。无老病死。无饿饥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莲花化生。常居彼土。又若人诵持观音陀罗尼法门;也可得生极乐世界。如《佛说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经》说:‘持此咒者。现身复得四种果报。何种为四?一者临命终时。得见十方无量诸佛。二者永不堕地狱。三者不为一切禽兽所害。四者命终之后。生无量寿国。说明观音法门的归趣。是导向净土。使一切众生永远离苦恼得安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3330.html
以上是关于「观音」观音菩萨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观音」观音菩萨介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