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禅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学
‘拈花微笑’是禅宗最古老的公案。是人间最美丽的传说。二千多年来。禅的智慧流传在人间。开启了世人的眼目。照亮了万古长夜。 禅学渊源于印度。盛兴在中国。禅学可概分为两类:广义的禅学是指西元前五世纪佛陀创立佛教开始。发展至八世纪的大、小乘印度禅。即所谓的‘禅那’之禅;狭义的禅学则指发端于中国隋唐时代。而后开演为‘五家七宗’的‘禅宗’。 印度‘禅那’。意译为‘静虑’。或‘思惟修习’。即: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其目的是
佛学常识pdf下载
藉由‘四禅八定’的禅定基础。禅观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以达到涅槃清净的圣果。中国‘禅宗’的禅又称‘宗门禅’。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印度禅法早在东汉时就已传入中国。并于魏晋南北朝盛极一时。只是当时并未开宗立派。当时‘禅’与‘定’被视为是一体的。参禅就离不开打坐。此所谓‘以定摄禅’。到了魏晋时期。般若学盛行。禅学经过离言扫相的般若学的洗礼。禅的修持逐渐由打坐参禅。转向对宇宙实相的证悟。南北朝佛性论的兴起。更使中国禅宗融和‘般若实相说’与‘涅槃佛性论’为一体。奠定了思想
佛学常识读后感
和方法论的基础。般若学与佛性论于是成为中国禅学的两大理论基
佛学入门常识
石。进一步把中国的禅学带向自性自悟的最高禅修境地。 禅。是佛教的主要修行之一。佛教重视行证。透过禅的思惟实践。佛教的思想、信仰得以具体的实证、体验。禅。并非禅宗专属。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在教理或实践法门上。皆与禅有密切关系。例如:无四禅八定的修持。则无俱舍宗;无五重唯识观的实践。则无法相宗;无般若空观的中道实修。则无三论宗;不实修止观。则天台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乃至净土宗的行者念佛求生净土。亦须修十六观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甚至四谛、十二因缘、四念处等佛陀一代时教。都是透过禅观而证悟。禅的‘止观双修’为修证之要、定学之门。居三学之枢纽。禅学之于佛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然而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并非不依经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于文字、经教。须知文字、经教是‘标月指’。其目的在引导学人见自本心。悟自本性。因此。从初祖达摩以至五祖弘忍。皆以《楞伽经》为禅宗印心的典据。到了六祖惠能。由于闻说《金刚经》。当下茅塞顿开;及至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为其印心。终于‘漆桶脱落’。亲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的自家面目。于是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从此取代了达摩东来以‘《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的传统地位。并为中国禅学开启了历久不衰的黄金时代
聪明常识 智慧佛学
。 六祖大师见性开悟后所宣讲的《六祖法宝坛经》。更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此外。《永嘉证道歌》、《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禅源诸诠集都序〉、《古尊宿语录》、《无门关》、《碧岩录》等。无一不是禅门骊珠。 禅。是佛法的核心。是中国佛学的骨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禅。不但是中国唐宋以来民族思想的根本精神。尤其宋朝以后的孔、孟、老、庄各家学者。无不学禅、研禅。‘禅解儒道
佛学基本常识 李炳南
’、‘禅儒相融’的结果。佛教不但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融和了中国文化。并且孕育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佛学精髓--禅学。 近代由于敦煌禅籍的发现。学术界对禅宗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所以有胡适、吕澄等国际知名学者投入禅学研究。于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的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禅学研究的热潮。甚至席卷欧美。形成一股禅学热。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禅。能帮助人类寻得失落的自我。转化二元世界观的谬见。因此一直深受知识份子的青睐、共鸣。并且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发挥影响力。所以。廿一世纪将是佛教的世纪。更是禅学的世纪。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28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禅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禅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