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菩萨道的经论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大乘经论里有许多蕴含菩萨道的思想。今列举《圆觉经》、《解深密经》、《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论》等三经、三论。略说菩萨思想的经证。 一、《圆觉经》: 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朝罽宾佛陀多罗译。是唐、宋、元、明以来。贤首、天台、禅宗等教下、宗下。盛行讲说研讨的经典。 本经的内容。是佛陀为文殊、普贤、弥勒等十二大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主张人人本具圆觉妙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由于凡夫以四大、六尘作为身心假相。就像病目妄见‘空中华’、‘第二月’。 如何证得与佛陀平等无别的圆满觉性?佛陀对普觉菩萨说明:欲求圆觉。要尽一切虚空、一切众生。皆令入究竟圆觉。对弥勒菩萨开示:修学圆觉法门。应求诸善知识。发广大心。正立菩提愿。承受善知识教诲。能免于堕入邪见。不妄自修诸魔业。 佛陀最后嘱咐圆觉菩萨:佛陀灭度以后。末世众生求道不成。当精勤忏悔往昔恶业。安住大悲心。为诸大众施大饶益。才能圆满菩萨发心。 二、《解深密经》: 本经共五卷。分八品。唐玄奘大师译。以大乘境、行、果甚深奥妙的法义为全经的宗趣。乃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之一。更是大乘唯识学证知阿赖耶识的理论根源。 《解深密经》初四品明所观境。次二品辨能观行。后一品显所得果。在序分时。即明示如来庄严所依。‘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依定慧等持之力。入三解脱门。 《解深密经》的〈地波罗蜜多品〉中。佛陀为观自在菩萨说明六度为一切菩萨的学处。并以修学五法:一者、信解正法;二者、修十法行;三者、护菩提心;四者、近善知识;五者、勤修善品:作为资益六度万行的完成。 三、《胜鬘经
佛学小常识顶礼
》
佛学常识何为三有
: 本经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共十五章。立‘如来藏’之说。以‘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宣说如来藏的密意。本经融和《法华经》‘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及《华严经》‘净心妙有’的思想。并集其大成。 全经的宗旨。有四种含义:一者、摄受正法。救度众生;二者、奉行大乘。胜二乘果;三者、破烦恼缠。显如来身;四者、净秽平等。解缚一如。 胜鬘以十大受、三大愿。开展菩萨大道。坚持净戒、不慢尊长、不嗔众生。以无厌心为众生说宁舍身、命、财。护持正法等。都显示菩萨的愿行就像勇猛的狮子。信受大乘。心无怯弱。 四、《大乘起信论》: 简称《起信论》。马鸣菩萨造。南朝真谛大师译。共一卷。以‘一心、二门、三大’为理论基础。建立一心二门、真妄同体、净染同一的思想。发挥真如缘起论‘心性本净’的境界。 《起信论》主张‘心性本净’。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但须种种方便熏修。才能得其明净。论中提出四种方便。可远离信心怯弱。毕竟不堕二乘之地:一者、信真如之理。起于大悲;二者、惭愧悔过。止一切恶;三者、爱敬三宝。能消业障;四者、大愿自在。遍一切众。还有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等方法。成就四不坏信。 《起信论》总述菩萨发心修行的过程。是依‘众生总摄一切法’。统合净染的分别。就如同《华严经》所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五、《瑜伽师地论》: 本论篇幅很大。共一百卷。弥勒菩萨说。无著菩萨记。唐朝玄奘大师译。内容分五部分。其中以〈本地分〉的十七地义最为重要。说明三乘十七地所依、所行的境界。 十七地概分为境、行、果。境即
佛学常识经书
三乘人所观的境。行则为三乘行者的修行。以修习闻、思、修三种慧行为共法。在第十五地中的‘菩萨地’提及:菩萨以发心为依止。并以平等分布。心喜施与;修和敬业。善顺他心;知恩知报。不怀怨结;难行事业。皆无畏惮;诸苦难中。悉能安忍;性不顽钝。性不愚痴等六波罗蜜多。满足福慧资粮。成熟菩萨种性。 菩萨种性优于二乘。由大悲心熏发。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于涅槃不多愿乐。于众生不生厌离。 六、《菩提道次第论》: 这是西藏宗喀巴大师所著。全论述说三士道。即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的修学过程。此为总摄佛教全体要义。故名《菩提道次第论》。 三士道共同基础有二:一、为亲近善知识;二、为思惟人身难得。下士道为离三恶趣。升人天之道
一分钟佛学基础常识
。须皈依三宝、深信因果、止恶修善;中士道为涅槃道。以戒、定、慧三学。出离三界生死;上士道为菩提道。欲救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以六度成熟自身。以四摄法利乐有情。 ‘三士道’的修行是不分宗派传承。都要学习的善品道法。故又称‘共同道’。 此外。与菩萨道有关的经论尚有:《华严经》中菩萨以清净身、语、意成就愿海;《法华经》中菩萨常以无畏施与众生;《维摩经》中菩萨因众生病故病;《大智度论》中明言菩萨以六波罗蜜为实践方法;《摄大乘论》中。以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为菩萨共遵学处;《入菩提行论》中。则说先忏悔罪障。恭敬三宝、师长。并以随喜修学一切善法方便。方入菩萨广大行门。圆满菩提。
佛学常识中一水四见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31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菩萨道的经论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菩萨道的经论介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