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教理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7:0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教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教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教理

一、‘空’的意义是什么?   ‘空’。是佛教重要的教义

佛教佛学基本常识

。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实际上。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意思。  空是什么?空是正见。能由现象的存有之中发觉本体真空的真谛;空是般若智慧。由此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种现象;空是因缘。空是不二法门。空蕴含无限。所以虚空无相。无所

佛学常识六根六识

不相。空像数字中的‘○’。放在‘一’的后面。就是‘一○’;放在‘一○’的后面。就是‘一○○’。可以无限的增加至天文数字。空也像数学中的‘X’。无所不可代表。无限广大。空又像‘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有无量的意义。可以代表一切感谢与祝福。空是真理。是万有。就如同虚空孕育了万有。空气孕育了大地万物一样。  空并不是无。而是要我们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无对待。空去一切差别观念。空去一切戏论。甚至连这个空都空去。然后才能享有一个大圆满、大自在的世界。    二、什么叫做‘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是指世间的森罗万象。无论有情、无情。动物或植物。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一花一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和合而成。   ‘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如人的毛发齿爪、皮骨筋肉、脑髓等属于地大。‘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如人的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便尿等属于水大。‘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如人的体温暖气等属于火大。‘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如人的一呼一吸属于风大。  譬如:一朵花的绽放。一定要有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水’分。温暖如‘火’的阳光。以及流动的微‘风’。倘缺少一大。便无法开花结果。人所以能生存。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若是四大不调。必定生病。甚至四大分散。便离死亡不远了。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皆空’。意指万物由众缘所生。若缺少因缘和合。则不生万物。四大皆空。不仅在众缘离散时才说空。当人健康的时候。花正开放的时候。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就是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要说‘有’。就是如实的‘空性’。    三、什么是‘真空妙有’?  《中论·观四谛品》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空是建立万有的原理。以棉布为例。从缘起法来看。布是空的。因为布只是因缘和合的假相。譬如布的原料是来自棉纱。棉纱是由棉花的纤维纺成。棉花又来自种子。种子要有土地、水分、阳光、空气、肥料、人工等的栽培灌溉。才能萌芽、成长、开花、结果。之后果熟开裂。种子密生棉毛。可供纺纱。因此。棉布是棉籽结合了宇宙万‘有’的因缘而成。所以从万有的因缘上看。它的自性就是空。这就是所谓的真空能生妙有。    四、什么是‘无常’、‘无我’?   ‘无常’是指世间一切都是刹那迁流变化。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就如同

佛学名词常识

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

李莉娟佛学常识

时间上是瞬息万变。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是三世迁流不住。故说无常。  然而因为无常。所以人生才有积极、乐观、奋发的一面。譬如穷人只要肯勤劳努力。也有发财的一天。因为贫穷也会无常变化。因此。无常带给人生无限的光明与希望。此外。无常提醍我们珍惜生命、把握当下。尤其学佛者明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无常观。更能精进不懈。进趋佛道。可以说无常蕴藏了无限生机。是升华人生意义的真理。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无我’指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无我。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而是要我们摆脱有形对待关系的束缚。使自己安于无人我、无对待的境界中。能够‘无我’。才能融入大众。才能‘以众为我’。所以‘无我’是修行的根本。    五、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世间上有唯物论、唯识论、唯心论及唯人论。佛教讲的是唯识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里的‘心’指的就是‘识’。不同于唯心论站在反对唯物论的立场。否认一切物质存在的说法。  唯识家认为宇宙万有的存在。必须透过‘识’。依识的虚妄分别执持万有。才能产生一切生命现象。譬如:没有‘我’的精神。无法建造房子;在房子里摆上石头、字画。也是自我心识(意)存在的展现。又如:过去对未来世界的梦想。成为今日科技发达的原动力。这个梦想亦即是一种心识的酝酿。所以。法界之内的宇宙山河都是透过自我‘心识’的现起。才有种种功用。亦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六、什么是‘缘起性空’?   ‘缘起’是宇宙现象的原理。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所以其本性为空。常人对空的认识。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无不变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因缘和合的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七、什么是三藏十二部经?   ‘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是佛陀的教法。是佛教的教义。是佛弟子依之修行的指南:   1.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凡所有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佛陀教法。都属经藏。   2.律藏:梵语音译‘毗奈耶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心性。对治众生恶习所制定的教团生活规则。   3.论藏:梵语音译‘阿毗达磨藏’。意译‘对法藏’。是佛弟子将经典教义加以论议、解释、整理。而成组织化、体系化的典籍。   ‘十二部经’是将佛陀教法。依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种类。又称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十二分经。   1.契经:又称长行。是以散文方式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通大小乘经典。也包含律和杂藏。   2.应颂:又称重颂。和契经相应。而以偈颂重覆阐述契经所说的教法

佛学常识 太虚 pdf

。   3.记别:又称授记。本为教义的解说。后来特指佛陀对弟子们的未来修证果位所作的印证。   4.讽颂:又称孤起颂。全部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因非重述长行。故称孤起颂。   5.自说:是佛陀不待他人请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如《阿弥陀经》。   6.因缘:是记载佛陀说法教化的因缘。 7.譬喻:以譬喻来宣说法义。如《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8.本事:是叙述佛陀及佛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事迹。   9.本生:记载佛陀过去世种种大悲行。   10.方广:宣说广大深奥的教义。   11.希法:记载佛陀及诸弟子等希有殊胜之事。   12.论议:记述佛陀论议、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是一切论书的通称。  有一首偈语。正可说明上述十二部经的内容:  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  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51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教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教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464.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