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
在印度从前是有种性制度的。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固定的种性。只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有的拥有特权。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形式不同。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区分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印度的种性
佛学常识边地
制度是属于划分较为严格。区别明显的。分为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欧洲我们看到的就是皇室、贵族与平民的区分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形式上改变了。依然有人生下来就会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权力。属于上层社会。有人生下来就是普通人。被他人所支配。没有任何特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
佛学常识txt下载
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 有十种原因。会让我们生下来就成为下族姓报。首先是不尊敬父母。佛法中对于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我们说的儒家的孝并不一样。这个孝是理性的。在因果业报规律的指导下的孝顺。 有人会说。佛法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太不自由。其实不是佛法强制人去做什么。而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那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比如上面说的。没有尊敬父母、尊敬修行者、尊敬婆罗门。就会有下族姓的果报。 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尊敬出家修道者。佛法经典中已经不是一处讲到。尊敬婆罗门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婆罗门是印度种性之一。和我们说的婆罗门教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它不是指宗教。是指阶层。
佛学常识翻译
是出家僧侣、学者阶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 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对于老师、长者不能尊敬、礼敬。恭迎奉座。也会导致下族姓的果报。见到尊长应起立迎接、让座。这一点对现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导意义。平素我们生活中。对待父母尊长。要有起码的礼节、来迎奉座、尊重闻讯。是不可少的。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不能遵循父母、圣贤长者。有益的教诲。我们平素对于父母师长有益的教诲、合理的指派理应听闻顺意。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将来的果报就是下族姓、出身不会高贵、他人不会尊敬。因为自己没有尊敬该尊敬的人
佛学常识助念的意义
的缘故。 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轻蔑下族姓也会导致自己成为下族姓人的果报。对于地位、权力、威望不如自己的人。不可轻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布施的时候能够对贫贱之人平等看待。会导致布施的果报完全不同。可见平等是多么重要的观念。 那么后面。我们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报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
佛学常识豆瓣
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如果用一句话说。尊敬一切应该尊敬之人。尊重他人的果报就是将来自己能够受他人尊敬。 那怎么尊敬呢?下面说了: 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对于父母师长来应起立、奉座、恭敬闻讯、对于其有益的教诲应听闻顺意。能做到这个就非常好。 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不可轻蔑他人、轻视不如自己的人。贫贱者要平等看待。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做到了。那也是下辈子才能见到的果报。太遥远了。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地位权力已经不再是终身制、不再是仅靠出身造就。如果我们身体力行世尊的教导。自然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部分。世尊为我们讲述了几点对待父母师长应有的礼节。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法可依。不致迷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10907.html
以上是关于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