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娑婆世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娑婆世界
"娑婆"。梵语音译。意译"堪忍"。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
佛学常识100讲
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 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小世界”。相当于现代话所指的一个行星系。我们所在为太阳系。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相当于现代话所指的一个恒星系。我们所在为银河系。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 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称做“娑婆世界”。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
学诚法师佛学常识问答
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娑婆应化】 《
轮回佛学常识
妙法莲华经》中记载: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天内院。以因缘成熟。而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耶为母。经典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浴佛日。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净饭王得知太子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随他。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尔后又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昔禅宗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顿悟。即而说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
佛学常识三尸是什么意思
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详见一乘三乘)。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最初佛陀直畅本怀。宣演《华严经》二十一日。后因观机逗教。又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盘经》共八年。这是大会的宣讲。而对于个人特别的教化。不知说过无量数次。佛陀应才施教。点化迷萌。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改恶修善。得大解脱。乃至了悟无上菩提。 如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等。五人听后当即皈依了佛陀。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法。佛教称为初
星云大师佛学常识
转法轮。与此同时。度拜火教外道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以及令外道领袖舍利弗、目犍连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挑粪匠尼提。总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向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正是戒。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僧团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征。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佛陀在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外道迫害及各种的灾难。根据《佛说兴起行经》记载。佛陀历经孙陀利谤佛、战遮女系盆诬陷、奢弥跋谤佛。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受苦行、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其实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无有生灭。佛陀为了度众。才应现这些灾难。主要是为让众生明了业报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恋有为色身。而能断恶行善。获证永恒法身。 到了晚年佛陀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并开示弟子们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临入涅盘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佛陀的即将入灭。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不能违背法性。”佛陀开示弟子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合会必然有别离。这是无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并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悟处、说法处、涅盘处。最要紧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5163.html
以上是关于「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