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
梵语da^na。巴利语同。音译为檀那、柁那、檀。又称施。或为梵语daks!in!a^ 之译。音译为达嚫(嚫又作嚫)、大嚫、嚫。意译为财施、施颂、嚫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盖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等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施财之人。称为檀越(梵da^napati 。布施主之意。意译为施主、檀那主。简称为檀那);而所施之财物。称为嚫资、嚫财、嚫金、嚫钱、堂嚫(对僧堂之僧施物之意)、表嚫(分与施物之意)、信施(信徒施物之意)。此外。献上钱财。称为上嚫;施物供于佛前。称为下嚫。于日本。信者所属之寺院。称为檀那寺;而道场所属之信者。称为檀家、檀中、檀徒、檀方。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施;若加无畏施。则称三种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此外。关于施、施波罗蜜之区别。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声闻、缘觉、凡夫、外道之施。及菩萨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之施。称为施;而菩萨于第三阿僧祇劫所行之施。则称为施波罗蜜。 据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载。在家菩萨行财施与法施;出家菩萨行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施;而得无生忍之菩萨则具足施、大施、无上施等三施。俱舍论卷十八举出八种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同书卷十八亦举出施客人、施行人、施病人、施侍病者、施园林、施常食、随时施等七种布施。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则有修习施、最后难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等十施。上述乃就布施行为之内容、态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种种分类方式。又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质为空。不存任何执着。称为三轮体空、三轮清净。[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卷九、卷二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六九、卷五六九、菩萨地持经卷四、布施卷、大智度论卷十四、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参阅‘达嚫’5677)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 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 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 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 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 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 七、入众不怯 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 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 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 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种类】总的来说。布施分为三大部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一、财布施:分内财、外财。譬如布施你的体力。帮别人劳动就是内财布施;布施掉你的钱财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外财布施。 二、法布施:讲经、印经并结缘给他人、记录讲经说法的碟片结缘给他人、劝人学佛等均是法布施。 三、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让众生不再感到畏惧。最简单的。吃素就是无畏布施(因为你不吃它们了。它们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口腹之欲而死亡)。放生也是无畏布施。 <末学才疏学浅、智慧有限。若有不当、不足之处。敬请斧正、添加。> 【扩展】:不需要钱的布施: 第一、和颜施:对於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 第二、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
佛学常识讲解
人、说好话。并勉励人应切实力行。 第三、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第四、眼施:用和气的眼神看人。 第五、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如帮人拿行李。 第六、座施:让座给人的布施。 第七、察施:不用问对方。就知道对方的心理。如果你身体力行此七项布施。幸运会跟著来。 【扩展】:佛说三十三种不清净布施 佛告诉毗耶娑。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 第一种。是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心所
佛学常识睡眠篇
施的财物。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种。有人昨天请我吃过一块蛋糕。今天我要还礼;或者他十几年前帮助过我。现在他有困难我要接济他。这都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施。 第三种。有人施舍财物。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怜悯和同情心。而是为了耍阔气。或纯粹是打发人家了事。这不算布施。 第四种。因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这束花特别喜欢。多付上一毛钱;或上舞厅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给两个小费。这都不算布施。 第五和第六种。把财物丢到火中或投进水里。都不能算布施。因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财物白白扔掉了。却不能使别人受益。 第七种。有人送礼给大人物。指望以后可以有所提拔照顾;或者看在某个大老板、某个大人物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济事上凑上一份。藉以拉个关系。这都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八种。怕强有力的黑道中人来抢你。赶快送钱消灾。这不是布施。 第九种。送人家鸦片、海洛因、麻醉剂等毒品。这不是布施。但医生见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针以止痛。这是布施。这里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种。送人家武器。不是布施。我儿子前天买了一把防身刀给我。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钱。我打电话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美国人的规矩。送刀给人。不是让人自杀。放上一毛钱。表示吉利的意思。这个我不懂。他还算是真布施哦! 第十一种。送肉与人。那是杀生而施舍给人家。这不算布施。 第十二种。你收养了许多孤儿。保护他们。把他们养育成人。但你指望以后可以使唤他们。做你的帮手。这就带上先决条件了。就不能说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三种。为了出名而施舍。不是纯净的布施。 第十四种。为了捧歌星、戏子而出钱。比如一个歌星开赈灾歌唱会。一天收到几千万捐款。这个歌星做了好事。可出钱者未必是净布施。歌星不唱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布施?有些人是为捧歌星的场。这里面有差别。 第十五种。有些人破产了。财物转到别人手里。这并非出自自愿。所以不是布施。 第十六种。比如说。这个屋子因闹鬼。不敢住下去了。送给出家人做寺庙;或者因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烦。干脆送给社会慈善机构。这都不算净布施。 第十七种。有人因学佛或受了教育。知道帮助人家是好事。但自己没有钱。就拿人家的财物做人情。这也不算布施。 第十八种。谷麦在田地、仓屋中被鼠鸟等所食。并非有意送与它们吃。不能说是布施。讲到这里。想起前两天报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陆灾区的大米。在码头搬运中发现是发霉的。这就不是布施。相反。人吃了霉米会中毒。送的人反在造恶业了。 第十九种。假使我电脑坏了。我请这方面的行家来修理。请他吃饭。送他钱。这是你想学东西。是应该付的酬劳。而不是布施。布施是没有条件的。 第二十种。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送医师一个大红包。以为医生就会对他尽心了。这是有求于人而给钱。不是布施。 第二十一种。打了人家。骂了人家。自己觉得难为情。然后送东西给他谢罪。这个不
佛学常识100题
算布施。 第二十二种。有人布施了之后。心中
佛学常识考试答题
疑虑人家是否在骗他。或在想人家以后是否会报答他。这都不算布施。 第二十三种。有人施舍了之后心痛懊悔。这就不是布施。我年轻时在四川学佛。人家有困难。我站出来说要帮助他。大家比较买我的面子。后来有个老前辈劝我不要再替人家去化缘了。为什么呢。他说四川人有句老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人家虽然给了你面子。但那个人心里难过啊!他还给我讲了个笑话:有个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后来从西天佛祖那里派了个小和尚。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小和尚说此行不是来收服他的。只是给他看个东西。说着。从背上黄布包袱里拿出一本化缘簿。“居士。请你多少写一笔吧!”那魔王一看。“哇!”就跑掉了。 所以。平时在人家谈布施时。我就不轻易谈。有些人把钱送出去以后。越想越后悔。越后悔越睡不着。“如是施者。非净布施”。 第二十四。还有的人。送了东西给人家。好像这个人从此就卖给他了。今后定要人家报答他。这个就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五。有些阿公阿婆。念咒、布施都有账可查。你看他们念什么《心经》、《白衣咒》。念一段经。在黄裱纸上戳一个印。“我念了多少卷。死后带到阴间去。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块还是三十五块。”这等于在投资。将来连本带利得多少好报。“如是施者。非
赵朴初佛学常识下载
净布施”。 第二十六。人到衰老、重病临死之时。感到痛苦了。晓得时间不长了。不把财产传给子女。却布施出去。这也不算净布施。因为你已晓得财产把握不住了。你不布施也不属于你了。没有清净心。还是不行。 第二十七种。为了名誉而施舍。希望在电视上露面。希望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这不是净布施。 第二十八种。好比说看到黄医师都出了十块。我就出十五块。蔡老板不服气。出二十块。把我们两个都盖了。出于攀比心、嫉妒心而送财物的。不是布施。 第二十九种。为贪女色而摆阔气。送种种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东西。那是你为了追求漂亮女人。不是布施。 第三十种。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女。所以才愿意拿出家产送人。这是做好事。固然不错。但从佛法的布施学来看。还不算是纯净布施。 第三十一种。以有无福德来挑选布施对象。这样的布施不是净布施。 第三十二种。布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济穷苦者。若看上不看下。只做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净布施。 第三十三种。就是为了鲜花果品而舍物与人。这也不是布施。这是很轻的一条了。 佛教的布施学。这里每一条研究起来。都是戒律。 上述三十三种不净布施只是大概而言。经典上记载的还有许多。佛告诉毗耶娑。这些不净布施。不会得到真正佛道的果报。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报而已。佛用种子作比喻。布施作为一种业力行为。等于播种。挟带不纯动机的“垢染布施”。就像种子下到盐碱地里。不会有好的收成。而且。这种子本身的功能(“种子界”)。不但与土地的品质(“地界”)处在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中。还须有阳光、空气和雨水。才能使种子发芽。种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会发芽。但播种在贫瘠的土地上。若得不到雨水的滋润。也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528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