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布施之意义及功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布施之意义及功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布施之意义及功德
布施是一种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舍己为人的发心。发心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付出自己喜爱的、执著的。 例如一般人对于色身、钱财、名利最贪著。朝思暮想汲汲营营就是为了这些。以这样的贪爱为生活的目标。所以生活便有种
佛学知识礼佛常识之素斋篇
种的“求”。求不到时很忧恼;求到了又害怕失去;一旦真的失去了真是痛苦万分。所有的烦恼痛苦。仔细推想起来皆源自于我们的“贪”。所以当我们不再执著自己所贪爱的。那么人生必定是无比的自在与欢喜。 行布施时。付出的行为。就是在让我们放下贪爱执著的心。一旦不执著、不贪爱。便不会因贪求而产生种种烦恼。同时藉由布施还能利益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真是自利利他。修善积福无上大法门。也是行菩萨道的根本。藉由布施去除贪心、增长慈心。与众生广结善缘。 人生在世必须有福德资粮。福德是我们过去种的因。现在的果报成熟了。善法福德的果报现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缘。也容易成就。相对的。福德善法不具足。做任何事都是障碍。就算有再好的才能都很难有所成就。过去种悭贪的因。没有一点善法利益他人。跟众生没有结任何善缘。果报成熟了便是贫穷下贱;缺乏助缘。所以想要人生顺遂。没有障碍便要有福德资粮。佛法中将修善积福所累积的福田。分为三种。悲田、恩田与净田。 如果我们发心。舍下自己最爱的钱财、心力与时间。资助贫穷病弱的人。便是成就悲田的功德。为何称为悲田。因为这当中有我们悲悯、同情、怜爱的发心而成就的福田。古人云“救急不救贫”。如果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便知道。今世贫穷的业报来自过去所种的恶因。现在贫穷的果报现前。没有福德资粮所以才贫穷下贱。他人的资助也只是暂时的解困。或者因
你对佛学常识了解多少
为福德不具。也无法享用别人的施予。因为这样的布施。利益众生未能彻底。所以在三种福田当中福德较小。 第二是恩田。父母长辈劬劳养护、师长教导礼义。成就我们的身心安定。正常的成长。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健全的成长。父母师长的恩德很大。知恩、感恩报恩。因为这样的发心。布施供养、孝养父母师长。所成就的便是恩田。 第三是敬田。我们发心布施的因是种在清净的田中。清净的因。未来便是清净的果。我们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布施供养便是敬田。此种布施福德最胜。因为唯有三宝住世。佛法才能宣流。所有见到佛像、听闻佛法的人。都能因此种下清净的因。慢慢因缘成熟。开始修行。最后脱离三途恶道的果报。不再轮回受苦。这样的布施供养。能彻底的解救众生脱离苦难。供养三宝。就是护持佛法久住世间。佛法久住。无量众生便能因听闻佛法而得解脱。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 1.身相端庄 2.气力增盛 3.寿命延长 4.快乐安稳 5.成就辩才。清净的供养。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诸福田中以供养三宝福田最胜。 就布施的种类而言。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指钱财的布施供养。法施。是能宣说佛法。令人听闻解脱烦恼。无畏施。是指能施予人远离恐怖忧惧。例如安慰话语或关怀的态度。这些都是布施的种类。 就广义而言: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体谅的话、一个亲切的眼神都是在行布施。周遭的人也会因为如此。心情、心念都得到良好的提升。本著这样的发心而布施言语、笑容。就是一个慈悲的发心、利他的发心。日久功深。就是圆满的人际关系。周遭都是善缘、也是助缘。这样的人生也会愈过愈顺遂、愈过愈光明。 明白了布施的意义、种类及布施的福德。更进一步。还要了解布施的真义。有时我们一旦行布施。天天便挂念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或许也期望著别人有好的回应、或者希望马上有好的果报。一旦事情不如己愿。马上又指天怨地。这样有所求的布施。仍属于一种贪著。仍是离不开贪求的烦恼痛苦。 行布施是一种付出。而付出首要在发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发心、一种利他的发心、一种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慈悲。常存此心。在付出的当下。心中自然清凉、法喜、快乐。当下便犹如身在净土。因为我们清净的心念就是在净土。 更进一步要体达三轮体空之理。世间所有万法皆在刹那生灭变异当中。何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无常迁异了不可得。了达缘起性空之理。虽行布施。而不执著布施之相。心始终安住在不动、清楚明白的觉性当中。心虽不动清楚明白。亦不碍运用因缘。建立因缘广行布施。虽行种种布施。心中对所做的布施又不执著。便是最高的菩萨行。便是真功德。 最后用一个故事。做为这个问题解答的结束。也许我们都能从中加深体会。布施的真义。 过去。有一个人悭贪的习气很重。对于任何他喜欢的。总是说“我要
佛学常识什么是人我空
!我要!”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 一天在佛陀托钵回程中。他遇到了佛陀。向佛陀索求钵中的欢喜丸。佛陀告诉他:“你要欢喜丸可以。但这当中有条件。我可以给你两颗欢喜丸。然后你必须把当中的一颗再还给我。并且说道。我不需要这颗欢喜丸。” 为了得到欢喜丸那人欣然答应了。但是当他要把手中已拿到的欢喜丸再
佛学常识txt下载
拿出来时。显然相当的困难。因为他这一生。不。事实上应该说好几世以来。从来没有把已拿到的东西再拿出去的举动。但
佛学常识 mobi
是为了得到欢喜丸。他用颤抖的手。挣扎的交出一颗欢喜丸。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不……不需要……不需要这颗欢喜丸。” 旁边的弟子看了好笑。好奇的问佛陀。为什么要这样大费周章的给一颗欢喜丸。 佛陀慈悲的说道:“这个人悭贪的习气已经许久。从来未曾有过一丝想要布施的心念。如果再这样下去。未来必定是恶道中轮回的命运。所以我要在他的心念中种下一个布施的因缘。不要小看今天这样小小的一个善念。将来这个善念的因缘成熟了。凭这这个善念他将脱离恶道。开始修行。未来将会解脱诸苦。永断烦恼。”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529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布施之意义及功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布施之意义及功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