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读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0 10: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读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读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

如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印光大师全集链接http://www.culcn.cn/zt/ygds/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

 3、论悟证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

佛学常识中的法界

品。是仍以凡夫自居也。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今之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何苦为一时之虚名浮利。膺长劫之惨罚酷刑。名利惑人。一至于此。 (书一三三)  念佛阅经。悟二空理。证实相法。乃约省悟修持。示现因后果。且勿笼侗自任。谓现生便能如是。现生证实相者。非无其人。恐贤契无此善根。若不详陈其故。或致妄期圣证。则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究其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己灵。实为孤负佛恩。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 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若云证实相法。则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南岳思大禅师。智者之得法师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乃曰。我初志期铜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初住即能于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众生。二住则千。三住则万。位位增数十倍。岂小可哉。)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铁轮。即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证实相法。若破一品无明。即证初住位。方可云证实相法耳。)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临终有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即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蕅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尚未能伏。何况乎断。末世大彻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东坡。草堂清作鲁公。犹其上者。次则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又次则雁荡僧为秦氏子桧。良以理虽顿悟。惑未伏除。一经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乃实相之异名。)蕅益大师示居名字。 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三大师末后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报。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若曰。念佛阅经。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弥陀。高预海会。随其功行浅深。迟早必证实相。则是决定无疑之词。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证也。(书一四五)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远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书一四九)  智者大师世称释迦化身。其所证者。谁得而知。然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故即以凡夫自居。其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者。以己诫人。乃现身说法也。以大师最初志期断惑证真。真登地等。(地。十地。等。等觉。)以弘法利生。荒旷自己禅定工夫。故止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故曰。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者。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耳。圆五品位。圆悟藏性。( 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 与佛所悟。了无有二。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及至七信。则思惑断

佛学常识题库

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之证。故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中。俱能具六根功德。作六根佛事。故亦名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说。南岳即示居此位。此位之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其神通又非小乘阿罗汉所能比。故南岳生前殁后。皆有不可思议之事。令人若见若闻。发起信心。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其实证地位。谁能

佛学常识十二因缘

测其高深。此不过欲勉后世专精学道。而作此曲折耳。岂真止证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而已耶。我等博凡夫。那堪拟彼。我等祗好粗持重戒。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书一四九)  佛法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绝。方有实益。不独净宗修观为然。宗家以一无义味话头。置之心中。当作本命元辰。不计时日。常为参叩。待至身心世界。悉皆不知。方能大彻大悟。非行起解绝乎。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非行起解绝乎。愚谓起之一字。义当作极。唯其用力之极。故致能所双忘。一心彻露。行若未极。虽能观念。则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见分别。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实利益。唯其用力及极。则能所情见消灭。本有真心发现。故古有死木头人。后来道风。辉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极之一字耳。(书一八十)  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今之人每以世智辨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己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足

佛学常识大悲咒全文及注释

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习染。切宜痛除。否则如贮醍醐于毒器中。便能杀人。若能念念返究自心。不但如来所说诸法。即能得益。即石头碌砖。灯笼露柱。以及遍大地所有种种形色音声。无非第一义谛实相妙理也。谓古今无人者。何曾梦见。祈谛信而勉行之。(书一八三)  所示令亲之事。甚为希奇。可谓宿有善根。然又须兢兢业业以自修持。庶不虚此一梦。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之人。心智下劣。每受此病。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也。请以力修净土法门自勉。则将来决定获大利益矣。(书二二)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方可知念佛之妙。而(某)之芜钞。屡屡言之。居士谓现世无益者。不但未深体净宗诸经论。即(某)钞

初级佛学常识试题 佛教网

亦属走马观灯。未暇详究耳。(书二二九)  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论三)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0510.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读书」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3】;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0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