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1:3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地藏菩萨赞偈

地藏大士 誓愿弘深 明珠照破铁围城

金锡振幽冥 化雨缤纷 大地布阳春

地藏菩萨妙难伦 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涂六道闻妙法 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世亲姻蒙接引 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圣诞

梵音乞叉底檗婆(KSITIGARBHA)译名地藏。地谓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属譬喻。以喻菩萨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载。能蕴藏珍宝。能为万物所依。所住.宇宙万物。情与无情。无不依止大地;华果树木。五谷蔬菜。无不生长于大地;名贵珍品。治病众药。无不孕育于大地;一切七宝。无不蕴藏于大地;一切种子。无不摄持于大地。用以比喻菩萨。心如大地。能安住众生于菩提园。能摄持众生的菩提种子。能生长众生的菩提芽。能运载众生至菩提果。令一切众生。究竟证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又地是菩萨利他之功。藏是菩萨自利之德。菩萨久证如来三德秘藏。内蕴无量功德法财。如世间宝藏。众宝具足。能济诸贫乏。菩萨本身含藏无量功德法宝。能为一切众生所依止。能治一切众生身心重病。能生长众生善根。能负荷加持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毕竟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疾证菩提。因名地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净水;与饥乏者。作诸甘露。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令诸有情。善根不坏。……安忍坚信。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避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大法轮。善男子:是地藏菩萨摩词萨。具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正因为地藏菩萨。功德殊胜:‘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名地藏。

还有。在延命地藏经:名延命地藏。在莲华三昧经:名胜军地藏。晋译华严经:名大地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名地藏

佛学基本常识与仪轨的区别

王。罗摩伽经:名持地藏。皆因地藏菩萨。乘本功德大愿之力。犹如大地。孕育万物;能令众生。长养善根。究竟离苦得乐

大悲古寺佛学基本常识

而立名。尤其是对于地狱众生。特别救护。故又有幽冥教主之称。

地藏菩萨的本迹

地藏菩萨。本门深远。证同于佛。迹现菩萨而已。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当释尊示现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佛道场众故。

佛学常识学佛图片

示菩萨形

佛学常识开示

。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词萨而为上首。’由此证明地藏菩萨。实是古佛再来。与观音、文殊、维摩诘等古佛同等阶位。很多人因地藏菩萨发愿:‘地藏末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便误会以为地藏菩萨。位居等觉。其实地藏菩萨。早已证入妙觉果海。是他方诸佛之一。不过。今为助释尊教化五浊恶世的众生故。迹现菩萨身。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对无垢生天帝释盛赞地藏菩萨言:‘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又对好疑问菩萨言:‘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胜三昧。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巨龙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由是证明。地藏菩萨早已证得佛果妙德。今为度众生。何止于婆婆世界现菩萨身。亦于无量世界现无量身。度无量众生。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当释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百亿那由他数。共持香花来供养佛。’佛即以救护六道众生的责任。殷勤付嘱于地藏菩萨。广设方便。救拔众生。令在弥勒菩萨成佛之前。悉得解脱。永离众苦。乃至遇佛授记。当时诸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而白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皈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好疑问菩萨问佛:‘地藏菩萨从何而来。所居佛国去此远近’?佛说:‘地藏菩萨。于无量劫

基础佛学常识

前。早已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善能悟入如来境界。但为欲利乐成就一切众生。所在佛国。悉皆止住. ’十轮经亦言:‘如是大士。随所止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无量殊胜功德。成就无量所化有情。能于一日夜。或一食顷。同时于无量无数诸佛国土。度无量无数殑伽沙等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凡所在处。有能至心称念皈敬地藏菩萨者。一切所求。无不称遂。’

由于菩萨。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力。能于十方世界。‘或时现作大梵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或复现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乐变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释天身。或作四天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萨身。或作独觉身。或作声闻身。或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罗门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戍达罗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妇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达缚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紧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槃荼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粤阇诃洛鬼身。或作师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

在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中。亦说地藏菩萨。早已成就佛果种种殊胜功德。但为救度五浊恶世苦恼众生。于无量阿僧祇劫。恒现无量无边身。随诸佛国。广作佛事。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佛告坚净信菩萨:‘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

综上诸经所说。可知地藏菩萨。本门深远。证同诸佛。迹现菩萨。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教化众生。甚至曲就众生机情。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特别是五浊恶世。无论是此界他方。无论是现在或未来。无论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凡有苦恼众生之处。无不皆有地藏菩萨的化身。其悲心救苦的精神。实与观世音菩萨同等。不过观音、弥勒、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除随类应化外。示迹娑婆。皆现在家菩萨相。唯地藏菩萨。现出家比丘身。如大方广十轮经言:‘是地藏菩萨。作沙门像。现神通力之所变化。有如是大庄严事。’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无垢生天帝释言:‘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词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特来至此……。’地藏菩萨。不但自身现比丘相。即其所教化的无量法眷属。亦随之现比丘相。在十方诸佛国土出现。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令人归敬三宝。广种福田。灭罪生福。因此。现在流传于世间的地藏菩萨像。无论是泥塑。纸昼。木雕。皆是比丘相。身披袈裟。头戴僧帽。左手执明珠。右手执锡杖。端坐莲花中。或站在莲花上。

地藏菩萨的道场

地藏菩萨。虽然誓愿弘深。以十方诸佛国土。作为自己成熟众生的国土。分身尘刹。利乐有情。但其示现于中国的道场。则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顶。如九子团聚之概。自唐代诗人李太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之后。便改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诸峰罗列。怪石峭壁。苍翠峥嵘。山中有五溪山色。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东崖宴坐。平岗积雪。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九子泉声。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胜。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园寺。百岁宫。甘露寺。东岩寺等四大丛林。皆以化城寺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诸葛节等为金地藏改建。

传记。唐代有新罗国(即今朝鲜)王子。名金乔觉。二十岁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贞观四年。携其爱犬——善听。航海来中国参学。到九华山。栖止山中。后有邑民诸葛节等上山。见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为食。敬其苦行。发心护法。为建寺院。令其安心办道。后刺吏张岩。奏知朝庭。改名为化城寺。

据说当年九华山地主之权。是当地富豪闵阁老公公所有。建寺时。曾请闵阁老送地。闵老个性乐善好施。且对地藏比丘。非常信敬。问要地多少?地藏答:‘谨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闵老认为一袈裟之地。所占几何?于是慷慨答允。谁知地藏比丘。撇开袈裟。竟盖尽九华山峰。闵老见地藏比丘有此神通。惊喜不已。即将九华山地。全部送出。发愿为地藏比丘护法;并命儿子。随地藏菩萨出家。后新罗国很多人前来亲近学道。道粮不够时。煮饭常渗拌观音土(细白如粉之泥土)。可见当时寺众。生活的清苦。新罗国王。闻知地藏比丘。率众在九华山苦修。时遣派人送粮食来供养。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槃。世寿九十九。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颜面如生。后人为建肉身宝殿。又名肉身塔。咸丰七年。与化城寺同遭火灾。但肉身无损。同治时重修之肉身宝殿。金碧辉煌。十分雄伟。终年灯光长明。象征菩萨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众生无明暗闭之苦。因当年的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亦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地藏菩萨的孝道

地藏菩萨。最初学佛。身为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发心:‘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求证佛身。但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佛塔寺。大兴供养’。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见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见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

地藏菩萨。所以发如是弘愿。主要原因。是基于孝道。可以说:孝道是激发地藏菩萨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地藏菩萨累劫报亲恩的原动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萨。长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愿;无量劫来。皆以孝道自行化他。如地藏菩萨。对大辩长者言:‘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是正面劝人实践孝道。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反面劝人实行孝道。目的在于化导众生。令知因识果。孝敬父母。止恶向善。离苦得乐。可惜众生业障深重。结恶习重。‘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罪业无尽。苦恼无尽。偏劳地藏菩萨。本无尽的悲愿。实践无尽的孝道;永远在六道生死中:‘上报四重恩。’长期执掌幽冥界。‘下济三涂苦。’直至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末空。誓不成佛。可见地藏菩萨孝道之无尽.

地藏菩萨的功德

地藏菩萨。誓愿坚固。无量劫来。广济有情。累劫报亲恩;积功聚德。微妙难思。早已证得佛果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如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好疑问菩萨:‘假使有人于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圆满。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释尊又在地藏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中。告文殊菩萨:‘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赡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缕。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又在如来赞叹品中:‘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及最后在嘱累人天品中。举金色臂。摩地藏菩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百劫中。不能得尽. ’可知地藏菩萨的功德。十方诸佛。犹说不尽.何况我等凡夫?今综合地藏经各品所说菩萨功德。略约为三种。以供参考。

(1)拔苦与乐永离恶道:地藏菩萨。无量劫来。实行佛教广义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由救拔今生父母堕落恶道之苦。扩展至过去世、末来世多生父母。是以凡作恶业。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之人。已堕地狱。临堕地狱。或当堕未堕地狱的众生。若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或称名。或诵经。凭借菩萨威德神力。即得恶业消除。不堕恶道。上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经言:‘闻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又言:‘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又:‘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作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据此可知人间孝子贤孙。若为过去父母眷属。供佛及僧。诵地藏经。拜地藏忏。或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或广作佛事。自己必有功德。先亡定可超升。故经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但必须生者深信因果。恭敬三宝。诚心随诵、随拜、随念。否则。仅循俗例。或为热闹。你念经。我打牌。内心不信。行为不敬;或诵经之人。不恭敬虔诚。视佛事为职业。你给钱。我念经。则毫无功德。徒令祖先失望。悲哀痛苦。

因为:‘是命终人。末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经千百岁。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在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因此。为人子女眷属。欲想超度亡亲。或为自己植福。皆应虔诚恭敬。广作佛事。‘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至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但切勿杀害动物。以祭亡灵;因为杀生拜祭。有害无益。如地藏经言:‘尔斯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圣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末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所以。父母或眷属去世。七七期间。最好持素念佛。诚心读诵地藏经。必获冥阳两利。有罪无罪。皆可永离恶道。

(2)灭罪生福鬼神护持:阎浮众生。业障深重:‘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欲想灭罪生福。当于每月十斋日(一、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卅。)对佛菩萨圣像前。读诵地藏经。则此家庭。东南西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老少平安。无诸横病。现在衣食丰足。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道。

或因罪业深重。恶疾缠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夜梦恶鬼。或多魇寐。眠中叫苦。凄惨不乐:‘此皆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眷属若能为此病人。布施三宝。称念地藏菩萨圣号。礼拜地藏菩萨圣像。烧香供养。志心勤恳:‘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或有人梦寐之间。见诸鬼神。或悲啼。或愁叹。或恐怖:‘此皆是宿生父母兄弟姊妹。夫妻眷属。在恶趣中。求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此人若能在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或请人读地藏经三遍或十遍。恶道眷属。承此功德。当得解脱。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又或有人出门旅行。经过山林。或过渡河海。或经险道。若能在出门之前。先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满一万遍。则‘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或有人。居家修行。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及菩萨圣像。或读诵地藏经。乃至一句一偈。恶毒鬼王。敬礼是人。如三世诸佛。并敕令诸小鬼。及土地神祇。卫护是人:‘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坚牢地神。亦因此人住处。有地藏菩萨圣像。及读诵地藏经。而发心于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销灭。’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

所以。无论是健康或疾病。是居家或旅行。但能供养恭敬地藏菩萨圣像。称名念经。皆可以灭罪生福。获菩萨加被。得鬼神护持。现世无诸灾难。未来永离恶道。

(3)所求如意毕竟成佛: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以‘求不得苦。’人所难免。特别是运程欠佳。流年不利时。何止求不得苦。其他横逆之灾。简直无法逃避。真是恶梦连连。苦不堪言。根据佛教因果定律言:此皆宿生恶业所招致。不应该怨天尤人。唯一自救的方法。便是忏悔业障。积极向善。

际此逆境当前。若得见闻地藏菩萨名号及圣像。心生恭敬。烧香供养。称名诵经。必可消除业障。遇祸成祥。故地藏经中。佛告观世音菩萨:‘若末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逆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释尊又告虚空藏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赡礼。得二十八种利益。甚至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像。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赡礼。皆得七种利益。’在廿八种及七种利益中。不止解除六道众生‘求不得苦’。得‘所求如意’乐。且令六道众生毕竟成佛。其功德之大。岂可思议。

正因为地藏菩萨。能令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功德难思。故释尊在入灭前。将此娑婆世界。苦恼众生的前途。嘱托地藏菩萨照顾。‘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一日一夜。何况更落无间及阿鼻地狱。’而地藏菩萨。亦当仁不让。坦然担当重任。恳请世尊。不以为虑:‘末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32498.html

以上是关于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02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