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河白道图解释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二河白道图解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二河白道图解释
二河白道图解释
「三者回向发愿心」。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
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不得闻彼人语。即有进退。心生怯弱。回顾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
问曰:若有解行不同。邪杂人等。来相惑乱。或说种种疑难。?不得往生。或云:汝等众生。旷劫以来。及以今生。身口意业。于一切凡圣身上。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罪。未能除尽;
答曰:诸佛教行。数越尘沙。禀识机缘。随情非一。譬如世间人。眼可见可信者。如明能破??。空能含有。地能载养。水能生润。火能成坏。如此等事。悉名待对之法。即目可见。千万差别;何况佛法不思议之力。岂无种种益也。随出一门者。即出一烦恼门也;随入一门者。即入一解脱智慧门也。
为此随缘起行。各求解脱;汝何以乃将非有缘之要行。障惑于我?然我之所爱。即是我有缘之行。即非汝所求;汝之所爱。即是汝有缘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随所乐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脱也。
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镇憎如
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镇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镇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镇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
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
又一切行者。行住坐卧。三业所修。无问昼夜时节。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回向发愿心」。
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回向」也。
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又此三心。亦通摄定善之义。应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3258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二河白道图解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二河白道图解释;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