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1:3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

第十课 佛教的师弟之道

  佛教传承二千多年以来。写下许多艺术、文化、翻译、哲学上的辉煌历史。其中的佛门伦理--师弟之道--依止师父与受法徒弟间无可替代的僧伦关系。更值得发扬光大。    佛门自古有「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见地。站在为师者的立场。心中时时以徒弟为道友。以开通开明的教育方式。令法徒在师者启发之下。有更多自我启悟与开创的空间。站在为徒者立场。不只奉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美德。尤其在禅门中。往往受到一句一字的点拨。则慧命重生。人生改观。例如百丈之于老狐。以不「昧」因果一字。使其得以超度五百年来的疑惑。现代寺院道场。师父不只为师。而且内以佛法长养徒众慧命。外以道场资用养徒色身。令其勤学向上。弘法利生。使无后顾之忧。更加不易。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师弟之间如何相处?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者的天职。而身为弟子的。也将「尊师

佛学常识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重道」视为本分事。然而。佛陀却有更深入的开示。如《四分律》云:「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意;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意。展转相敬。重相瞻视。如是正法便得久住。」佛门的师弟之道。时而如和风。

佛学常识科普

轻拂万物。菩提生机处处;时而如霜雪。严盖无明。使烦恼丛生无门。佛陀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到:「师弟之义。义感自然。当相信厚。视彼若己;己所不行。勿施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之与师。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慎莫含毒。小怨成大。还自

佛学常识答问赵朴初doc

烧身。」    佛陀不仅以言教课徒。更以身行示范。例如:佛陀在定中见一老比丘患病。前往探视。并亲自为其洗涤病体。贤提国上下对佛陀的慈悲无不感动;出生首陀罗族的优婆离。为佛陀理发时。经由佛陀教导如何剃发。渐次由初禅进入四禅的境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在佛陀讲经时打瞌睡。受到佛陀的呵斥。因而激起精进向道之心。证得天眼神通;为了改正罗睺罗说谎的习惯。佛陀以洗足的水和盆子。严厉教诫。使罗睺罗成为不坏禁戒。「密行第一」的尊者。佛陀视弟子如同己出。弟子视佛陀亦如父想。当佛陀预知涅槃时。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弟子不忍亲睹。遂纷纷先佛陀而入灭。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之。更积善以润之。」出世师长应以长养弟子善根。增益善法为要。如《南海寄归内法传》云:「夫教授门徒。绍隆之要。若不存念。则法灭可期。」因此。师弟之间教学相长、互为师表。甚至弟子青出于蓝。优于师长。更成为佛门师弟之道的特色。例如:观世音菩萨为过去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再作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槃头达多与鸠摩罗什曾经互为大小乘师徒。千古传为美谈;鸠摩罗什来到中国后。门下贤哲众多。其中僧肇参于鸠摩罗什的译场。担任执笔助译。并完成诸多经注;玄奘大师为接引宿植佛缘的窥基。以三车权巧度化。造就出中国的「百部论师」;五祖弘忍与六祖惠能之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成为禅门佳话。    师弟之间的情谊有时更甚于世间的亲情。如晋朝昙印罹病危笃。弟子法旷七日七夜为其虔诚礼忏;元朝印简遇兵难。犹一如平常事奉其师中观沼公。深受元兵敬重;晋

数字开头的佛学常识有哪些

朝法遇因弟子饮酒。仅处罚了事。而未将之逐出师门。收到老师道安寄来的荆杖。于是鸣椎集众。受杖自责以领师训;布毛侍者依止鸟窠禅

佛学常识大全图解

师十六年方受点拨。了悟自家面目;宋朝怀志谨遵老师真净克文的遗训。坚拒住持领众。抛名利于脑后。为师的一句话。固可拨云见日。除却疑团。弟子以师为父的情谊。也不禁令人动容。    师长对待弟子。以软言爱语的方式固然可以培植佛门龙象。然而棒喝教育未尝不能冶炼法器。西藏马尔巴为了清净密勒日巴的黑业。不断给予种种的苦行。直至成就道业;禅宗初祖达摩东来。慧可为求大法。立雪断臂。终致得法。成为禅宗二祖。《太平御览》云:「师者。发蒙之基。学者有师。亦如树之有根也。」又如《忠心经》云:「道成乃知师恩。」在佛门中。「棒喝」教育较之「爱语」为迅速。非法器则不能顺受。师者以此长养弟子。令达圣境;弟子以一片坚固信心以为回报。这种师弟之间的微妙情谊。实非凡夫众生所能会得。    佛教是佛陀的教说。也是着重教育的宗教。佛陀被尊为人天导师。善于教化众生。其教育弟子的原则是以启迪智慧。开展佛性为主。因应众生各类根机而有不同的善巧方便。因此历代祖师在教育弟子时。也都秉承佛陀的精神。开展出各家不同的教育法。由历代高僧传及禅门公案。记载师弟之间的印心传法。以及禅机的交锋可知。看似无情。实为大有情。佛门的师弟之道由是昭然。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3315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实用佛教十:佛教的师弟之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01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