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敬惜字纸文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1:0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敬惜字纸文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敬惜字纸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敬惜字纸文

《敬惜字纸文》

1 序

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敬惜字纸的传统在宋代已经出现。在过去。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糊窗封坛、擦拭物品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需丢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成为字灰。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然后将字灰送至大江大海。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相应地。亦出现了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以及专门收集字纸旧书加以焚化的惜字会。

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劝人敬惜字纸的劝善书。大多名曰《惜字律》。《惜字律》的主要着眼点是“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更深一步于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矜慎。不要损害别人。如《文昌帝君惜字律》以及《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惜字律》便分“敬字纸功例”和“慢字纸功例”分述惜字纸的善报和怠慢字纸的恶报。《文昌惜字功过律》则分“惜字功律二十四条”及“亵字罪律二十九条”。如“平生偏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十功。永无凶事。”。“字纸糊窗垫。褙屏表书者。定冤枉不明。”《惜字训》中更有“污一字促寿一日。践一字削禄一朝。千以岁除。万以纪夺。重则子孙全绝。轻则两目皆盲。子女产厄。男子夭折。”的训戒。之后又有“惜字懈灾”、“埋葬字灰子孙显贵”、“污亵字纸致遭兵燹”等各色事例:著名的有宋人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纸十几年”而成宰相之事;还有《西湖二集》第四卷《愚郡守玉殿生春》。讲述宋宰相赵雄少时愚鲁。因靠敬惜字纸而能踏身仕途等等。说明敬惜字纸之重要。

《礼记·曲礼》中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在现今物质繁荣的社会。末灾人祸频繁。是因为没有这一个对天地万物“恭敬”的态度。在现代物质繁荣的社会中。字迹、字纸铺天盖地。泛及社会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因为传统文化的断层。人们不知、不懂、不会敬惜字纸。无形中现世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累子孙愚痴邪见——力挽狂澜从敬惜字纸开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各位大德不吝赐教。

编 者

二0一0年四月

2

敬惜字纸

国家颁行惜字律。风调雨顺干戈息;

僧道遍传惜字律。慧眼自明六通出;

富贵人传惜字律。子孙永远受天禄;

孤寡人传惜字律。人人相亲如眷属;

病人遍传惜字律。永久安康疾自除;

贫***传惜字律。衣食自然一生足;

公门人传惜字律。逢官近贵皆清吉;

一切发心刊印者。善报昭彰庆有余。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

印光大师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xiè)⑴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文字。更不可亵污遗弃。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持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篇·卷下》)

注:(1)亵:xiè 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勿弃字纸”

周安士

人之所以独贵者。以其口之能言也。亦以其手之能书也。手能书。则手亦能言矣。

赵扑初佛学常识问答

然口之所言。仅闻一室;手之所言。可达万里。口之所言。止于当时;手之所言。可垂后世。口之所言。人以耳听;手之所言。人以目听。口之所言。片时即疲;手之所言。千秋不倦。甚矣!字之有功于人也。世间若无文字。则官吏无以为治。政令无以为凭。岂独家不能家。亦且国不能国矣。人之受恩于字者如此。而谓字纸可轻弃乎?字纸固不可弃。字尤不可弃。不顺乎亲。终身弃去“孝”

3

字。不友于昆。终身弃去“悌”字。如是逐一检点。则字之为我弃者多矣。若夫裹物糊窗。狼籍委置。则所弃者。不过字纸耳。

或疑苍颉(jié)造字。开万古文字之源。但当天为雨粟耳。奈何鬼复夜哭乎?不知世间文字。既有正用。即有邪用。天之雨粟。因正用也。鬼之夜哭。因邪用也。

[ 摘自清·周安士居士《安士全书》之一《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以金、银、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无字。则金、银、珠、玉、爵位。亦无由而得矣。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后生子之名王曾⑴。连中三元。为名宰相没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后世凡科甲连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生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

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与字纸。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⑵而犹看诗书。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每每以字纸揩试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里。茅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yí)⑶子孙以愚劣之报乎。

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以期有心世道之人。辗转劝人。同皆敬惜书字。则福寿康宁。现身获萁畴(qí chóu)⑷之五福⑸。聪明睿(ruì)智⑹。后裔(yì)⑺纳伊训之百祥矣。 (陈先善述)

注:(1)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卒于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宋真宗咸平中(998—1003)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王曾(后封为沂国公)中了状元后。回到家乡青州去。府官听说王曾回家。就命令老百姓吹奏着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就换了衣服。骑了小驴子从别的城门进城。很快就来拜见府官。府官吃惊地说:“听说您来。已派人出城迎候。守门官还没来报告。您怎么就到这里了?”王曾回答说:“我

4

侥幸得了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前来欢迎?您这样做是增加我的过失。所以。我改换姓名。瞒过欢迎的人群和守门官直接来拜见您。”府官不由赞叹地说:您称得上是个真正的状元公啊!”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平时寡言少笑。王曾为相。进退人士都不让外人知道。名相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范仲淹叹服。时人称他为贤相。(2)抽解:解大小便。(3) 贻:yí。遗留。留下。(4)萁畴:萁。qí豆秸。豆茎也。畴。通酬chóu。报酬。酬答。(5)五福:《书经·洪范》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即寿数、长寿;富:指富贵;康宁:身体健康。一生无病无痛;攸好德:爱好、喜爱德行;“攸”字又作“修”字。即修养美好的德行;考终命:不会遭遇天灾横祸。能得善终。安祥离世。 (6)睿智:ruì zhì。见识卓越,富有远见。聪慧;明智。(7) 后裔:裔yì。指已死去的人的子孙;后代子孙。

仓颉(jié)造字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苍茫大地之中。出现了人类;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人们开始学习种植作物、饲养牲畜。文明也随之出现。从此人类的生活愈来愈丰富。文明的发展也就愈来愈快速。而文字的形成正是社会发展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一谈到中国文字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考证。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淮南子口本经训》上有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当仓颉完成造字工作。正是夜深人静之时。忽然天崩地裂般轰隆一声。天空哗啦哗啦地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并不是雨滴。而是一粒粒的小米;四面八方也传来哭泣的声音。原来是鬼怪们正在哭嚎。伤心不已。这个故事说明。由于文字的出现。知识的传播更为便利。许多经验知识得到保存累积。变得更精深、博大。其中当然也包含了生产知识也就越来越有效、发达。故用“天雨粟”来形容文字对生产的贡献;至于“鬼夜哭”。因鬼怪无法再愚弄人们、为所欲为。故有之说。

5

由于仓颉综合各类古字。归纳系统再创造。使得中国文化演进史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渊博。因此仓颉可说是中华文化千年丰功伟业的一大功臣。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字。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惜字训

金阙(què)⑴上相⑵训曰:夫片文只字。皆仙佛之经书。寸楮(chǔ)⑶微言悉圣贤之名讳。天朝地府。一字贵若宝珠。人世寰(huán)区⑷。千言贱如瓦砾。或糊窗裱壁。颠倒文章。或裹物包烟。轻污典籍。封罐口。作书囊。重重蔑废。列纸条。剪鞋样。种种欺凌。或揩垢而拂尘。或擦油而抹桌。或写未工而嚼烂。咽下喉咙。或临荒境而撕开抛于粪土。或揉团而塞壁孔。或捏块而置墙间。或带字而登床。或携钱而入厕。或扭绳以束物。或捻线以穿钱。或捶烂以和泥。或裂开以拭秽。至于颠狂浪子为爆竹而裂破千张。妇女闺娃夹丝线以残碎草缕。蒙童小子。作踏于学馆书房。庸师莫知训诫。胥吏书佣。轻践于官衙私舍。有司⑸罔识箴规。地积青蚨。跨之弗顾。文藏纸袋。坐竟罔知。且银工纸匠。镌(juān)⑹字于簪(zān)镯(zhuó)戒指。妇女冠带。亵污于秽处淫时。或带香而入房。或题诗而绣枕。或写字桌板。犹口于旋写旋揩。或燃火啖烟。尚托言于随焚随化。甚至将经书而作枕。以扁额⑺而铺床。或以衣求印⑻而送终。或以书入棺而殉葬。或画卦于窀(zhūn)穸(xī)⑼。或黔(qián)面⑽于奴僮。或织字于绸缎制以为衣。或号字于椅凳。坐之罔畏。或写字于瓷盘。破则弃之街巷。或贴之兰房⑾。淫则亵于室内。或藏经典于卧侧。或置吏书于床帷。或题旬于竹木之枝。或写字于便尿之处。三教之中。九流之内。识字而不敬字。读书而轻书。蔑污圣文。亵渎⑿典籍。种种罪端。曷胜发指。罪积山邱莫觉。果报地狱而罔知。天地鉴之而震惊。神鬼临之而赫怒。

上帝屡行戒谕⒀。诸生视若罔闻。岂知城隍社令司命、土地等神。除将各人善恶详注外。另记慢字数目一一清除。污一字促寿一日。践一字削禄一朝。千以岁除。万以纪夺。重则子孙全绝。轻则两目皆盲。子女产厄⒁。男子夭折⒂。一月一算。考核惟严。人若敬之重之。福禄依例增益。人世未知。特来晓谕。

注:(1) 金阙:jīn què。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2) 相:辅助。亦指辅佐的

6

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3) 楮:chǔ。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纸的代称。(4) 寰区:天下;人世间。(5) 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6)镌:juān。雕刻。凿。(7)扁额:即匾额。指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8)印:公章、图章。(9)窀穸 zhūnxī:墓穴。(10)黔:qián。通“黥”。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11)兰房:犹香闺。旧时妇女所居之室。

(12)渎:dú。轻慢。对人不恭敬。(13)戒谕:劝戒训谕。(14)产厄:难产。女人生小孩时的厄难。(15)夭折:未成年而死。

吕祖师⑴谕

民国辛丑年十二月初三夜降于泰京宏德堂。近世以来关于文字蹂躏特甚。虽屡降敬惜之训。而日久玩忽视为具文。能恒久遵行而不辍者能有几人。遂致文字大遭其劫。名为读书之士。而亦将文章践踏。或者惜其纸之有用。而忘其字之可尊。此无他。皆以为小善而不屑为。习然不察。而未明事理者也。上方瞋怒。顷⑵已议出重罚之条。除惜字条例及玉律所载各罚科外。又增极重极惨之条。加入此次疫劫之内。凡家有糟蹋字迹者。必罹⑶疫劫毫无挽救。自兹以后。我门下弟子。及修持之士。凡笃信吾言者。即从今以后。永勿再用字纸裹物。或轻用字迹。如随便开单写条等事。凡事已无须用文字者。概以言语处理之。庶可少作此业。而招天谴也。此关重开太平之机兆。移风易俗之先声。望尔诸生。身体力行。切勿再事悠忽。视同壁上观也。知关重条。特以传告。其各凛遵⑷。勿违为要。

注:(1)吕祖师。姓吕名严。字洞宾。生于唐玄宗年间。蒲州永乐县人氏。进士出身。弃儒归隐拜汉钟离大仙为师。仙号纯阳。在终南山修丹炼性成功。(2) 顷:很短的时间。顷刻;少顷。(3)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4)凛遵:lǐn zūn 严格遵循。

曾子⑴劝敬惜字纸

盍闻古圣人制成文字。封面龟形。而分鸟迹。是文字也。深有益世道人心。固人人不可不知。亦人人不可不敬也。士而无字。读书奚⑵可以学。农而无字。四时奚可以耕。商而无字。贸易奚可以通。工而无字。艺术奚可以精。字纸乃圣人之血脉。字纸可不惜乎。惜字纸之功大矣哉。奈何今之世人。昏昏昧昧⑶。以字纸裹物。任男女之践踏。掷下于污

7

池。靡知后日将谁归。以致子孙愚蠢。而为无用之人。或双眼失明。成为废疾。斯时也。悔之已晚矣。吾今临堂。略举世人弊端。以劝戒群生。愿至急回头顿悟。是余之所深望也夫。

注:(1)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2) 奚:xī。哪里。(3) 昏昧:不明事理。

季路⑴夫子论敬惜字纸之功

溯(sù)⑵为上古。世无文字。文明未肇(zhào)⑶。人皆穴居。文字者乃古圣仓颉夫子奉黄帝之命。而广集禽鸟兽类之足迹与龟文等。苦心孤诣⑷。研究而制成者也。俾使万世免结绳之苦。其功莫大也。古昔之记事今观书典而可悉知。河山远隔之遥。以文字可通彼我之情。而今之世。胸罗万卷。博学高才之士。随意任笔挥毫成章成词。或编法律以治世。或印标志以宣传。士农工商无不藉字以弘扬而收其效也。唐太宗亲驾远征过海。忽起波浪滔天。帝即御书“免朝”⑸大字焚落于海中而告浪平。文字之用者。广而大也。奈何于此三期末运⑹。文明昌盛。反而道德衰微。视文字不知敬惜。任意散撒路上。由人践踏。而无人捡拾。或以包货。或以裹鞋。或以拭粪渎圣迹。其罪重而大矣。屡文人学士。既读圣贤之书。而偏背圣贤之训。不惜敬字纸。罪加一等。根据金科玉律记载。不敬惜字纸者。重者盲目折寿。轻则削福减禄。愿尔世人。当思古圣制字之苦心。路见字纸。随即捡拾。如字纸染污者洗而曝之。焚而藏之。聚集一箱敬送海中。则获福无穷。家道昌盛。兰桂腾芳⑺。敬而惜之。珍而重之。功莫大焉。

注:(1)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以擅长政事着称。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儒学后人尊其为仲夫子。极有信誉。有“季路一言”之称。比喻信用极好。(2) 溯:sù。探求。(3)肇。zhào。开始。(4)苦心孤诣:孤诣yì。独到的修养。多指品德学识。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5)朝cháo。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6)三期末运:道教名词。意指自伏羲氏开天辟地。接任为第一代祖师开始。人类在道的传承的历史。依时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

8

青阳期:大道降世。自伏羲氏画出八卦。接掌道盘。到中国周朝时期为青阳期。在青阳期。燃灯古佛掌道盘。道降君相。因此只有君、相阶级的人。才有可能修道、得道。而且是先修而后得。所以得道非常困难。二、红阳期:自中国周朝时期前后。到第二十世纪初为第二期。红阳期。释迦牟尼佛掌道盘。道降师儒。因此只有知识阶级和做官的人。才能修道、得道。道是单传独授。而且修道一定要出家。也是先修而后得。三.白阳期:自廿世纪初以来。降及末运。人心不古。道德颓败。白阳期应运。道劫并降。道以觉迷。劫以警世。天然古佛掌道盘。道降火宅⑺ 。善男信女只要有佛缘。只要能觉醒。都可以求道。都可以在家修道。在这三期末运时期。是先得而后修。就是先得道。然后才依仙佛的指引。在家修道。就是说。仙佛已把人生的目的与修道的方法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抱定志向。坚心修道。人人都可以成圣成佛。(7) 兰桂腾芳:兰桂:芝兰和丹桂。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名。比喻子孙显贵发达。(8) 火宅:喻烦恼的俗界。典出《法华经·警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若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三界。谓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也。)

敬惜字纸文

奉劝世人。读书须用功。一字值千金。遇高门户须读书。书中字字受敬重。敬字纸即敬贤也。字乃圣贤之面目。亦天下之大宝也。登科及第凭文字。官员宰相从字文。千里之遥。付数言可以相通。万古业产。皆赖字迹以为据。但看世人文字衰者。家必败也。文字盛者。家必兴也。若遵先王之道。畏圣人之言。须要敬惜字纸。则近报于己身。增福添寿。远报在儿孙。贵显官荣。凡一切字纸。珍重勿亵。字纸不可糊窗包物。不可点灯吃烟。若见字纸在地。务要收拾以火焚化。或洗于河内。或埋于土中。杨全善埋字纸。而五世登科。李子材葬字纸。而一身显荣。帝君书云。篇篇教人存心积德。句句劝人敬字重文。则子孙显大门户。功德无量矣。

敬惜的方法:把各处的字纸拾到一起。用铁桶或铁盆。用火焚成灰。装袋子。送到河里海里让鱼虾吃上可转人。功德无量。如字纸有泥土等不干净。用清水洗三次。最后加上盐、花椒、没有污味。晒干焚化。如字纸洗得成了小米、大米大。可用面罗接下另装。切记为

佛学常识课简雄辉

要。

9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条

○平生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得享富贵。子孙贤孝。

○平生遍拾字纸至家。香水浴焚者。万功。增寿一纪。长享富贵。子孙荣贵。

○多收字纸。字灰深埋净地者。一千功。安乐不流离。子孙昌盛。

○刊刻惜字书文。遍传世人者。五百功。永无是非。多生贵子。

○抄写敬重字纸书训。阖门令其珍惜者。三百功。子孙发达。

○见惜字文留示子孙。及己身敬信供礼者。百功。安乐无祸。

○化人银钱。买字纸浴焚者。百功。寿增一纪。施财人永远富贵。

○劝世人惜字。并焚怪异淫乱等书者。百功。本身增寿。子孙昌盛。

○僧道不以有字之幡幕作囊杂用。能自戒劝人者。五十功。德名光显。

○见人作践字纸。能以素纸换焚。或以他物换焚者。五十功。百病不生。转祸为福。

○禁人不以字纸拭秽者。五十功。其人昌盛。

○凡人有难。或急或缓。见字纸必焚浴者。万字十功。即得平安。

○劝人不以字纸及钱。放床褥下者。十功。一生永得平安。

○偶遇秽处。见字纸即收起。不轻忽者。十功。一生平安。

○禁人马上有文字有钱不骑者。十功。永得安乐。

○不以字纸及书。夹鞋样。自戒内眷及劝人者。六十功。子孙智慧。不忤逆。

○劝人不以书字。置湿处霉烂。并扯碎毁践者。十功。必得名寿。

○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者。十功。永无凶事。

○刮洗器物门壁上字者。十功。眼目光明。

○赞扬敬字文为功德者。十功。获福必多。

○见人以字纸封盖荤臭器皿。换取浴焚者。十功。无恶事相遇。

○遇字纸污秽。漂净水中。百字一功。免诸疾障。

○以字纸焚香炉中者。五功。得享吉祥。

○代人收采浴焚字。万字一功。得享清福。劝人多惜报应如例。

10

文昌帝君亵字罪律二十九条

○将人钱买要浴焚之字纸。取用作践者。一百罪。夭折。子孙贫贱。骗人买字纸钱。不买字纸焚者。一百罪。定然恶病夭折。

○己身不敬字纸经书。又不训教子弟。递相轻侮者。一百罪。恶疮遍体。生痴聋暗哑。

○遇字纸焚处。踏践扑灭收用者。八十罪。定生肿毒。

○家中破书废纸。换碗换糖作践者。八十罪。定生痴聋暗哑。

○家藏敬字书文。或拭秽并糜烂者。七十罪。多恶事无救。

○僧道以有字幡作囊⑴杂用者。六十罪。薄福受刑。

○以字纸包药裹经书木鱼器用者。五十罪。蒙蔽慧心。

○以字纸拭物拭几。及揉搓弃地者。四十罪。遭流离去智慧。

○劝善书惜字文。不信不传者。三十罪。穷年窘迫(jiǒng pò)⑵。生不肖子。

○以经书字纸。放船舱底。并马上骑坐者。十罪。生疮受人欺侮。

○己身不敬字纸。反笑人者。十五罪。多遭横非。

○以字纸漂污水。焚秽地者。十五罪。多目疾皆盲。

○以经书作枕头。及以钱与字放床褥者。十五罪。穷苦受杖。

○以字纸引火打亮者。十罪。生疮癣。

○见妇女剪字纸做鞋样。为花垫盘盛盒。男子不禁止者。十罪。受官刑惩。

○字纸糊窗垫。褙(bèi)⑶屏表书者。定冤枉不明。

○以字纸嚼烂吐壁上。及扯碎作书捻者。十罪。烂唇。手生恶疮。

○掩昧敬字纸功德者。十罪。不得吉祥。

○女眷以字纸书夹鞋样⑷。男子不禁止者。十罪。不得吉祥。

○妇女绣字于荷包。香袋、扇插、枕头上。不行禁谕。及系带于腰间。枕卧亵污者。五罪。得晕眩拘孪(jìng luán)⑷疾。

○亲笔乱写。抛散不顾。及旋写旋抹者。五罪。足生毒疮。

○以字纸扇书启插鞋袜者。五罪。足生毒疮。

○以字号写器物上。致人坐践者。四罪。家店不祥。

○以不净手检阅经书者。三罪。生叉指疮。

11

○以字砖垫路者。三罪。行事不顺遂。

○于地上画字者。三罪。多遇险阻。

○剜裁字迹者。一罪。多受惊。

○以字纸褙神像。拾纳墙壁内者。一罪。虽有别功不录。

注:(1) 囊:náng。有底的口袋。(2)窘迫:jiǒngpò。使苦恼或窘迫;尤指使经济困难。(3)褙:bèi。把布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4)夹鞋样: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5)拘孪:即痉挛。jìng luán。中医病名。肌肉收缩。不能自如伸展。

《自 知 录》

明莲池大师删定

☆拾路遗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 ★遗弃字纸不顾者(十字为一过)。

《善过格》

☆拾遗字一千或秽中拾一字纸。洗浴焚化。各一善。

★污秽一字纸如包物拭桌之类;三过。

宥(yòu)⑴悔遂报例

○无子者。如于灶神前。家堂前。文帝案前。申文发愿。终身敬惜字纸。及印送惜字书籍。上富万部。中富五千部。下富千部。贫者二百部。准于生子聪明富贵。增福增寿。

○倡立惜字会。或独立惜字社。或劝设惜字会。得有一项成立。而本身能令合家敬惜不懈。或化及一方一邑者。准于求子得子。求富得富。求福得福。求官得官。以及病者求安得安。凡有所求无不遂愿。

○购赠惜字篾篓百只者。增寿三年。多者依此类推。永不患眼疾。

○购置木质字篓百只。或洋铁簏百只。悬挂街头巷内者。增寿五年。不遭恶事。多者依此类推。

○摹(mó)⑵印惜字书籍五千部以上者。赐福增寿。子孙贤达。

○独立捐资印送惜字书籍千部以上。而不为求子者。准于合家消灾获福。益寿延年。

注:(1) 宥 yòu 宽容。饶恕。原谅。赦免。(2)摹印:摹。mó。仿效。照着样子做。摹印:印刷。

12

惜字感应录

一、善报篇

立会惜字之报

榆(通渝。重庆市的别称)王者香字筱(xiǎo)兰。青囊(náng)⑴济世。贫者施以药。活人无数。创立惜字社。砌造字纸库。收买焚化。灰送长流。一朝四邻失慎。独王宅未遭回禄⑵。后匪过王宅数次。亦无损失。有人告王曰:“火起之时。见火上有人执旗保护君宅。又匪过时听匪令曰。毋许损害。此乃先生惜字之功。所以神钦人服。”其人欲入惜字社。王许之。并曰:小善报近。大善报远。施不望报。请勿多言。其后王寿九十。子孙俱显。同社之家。皆兴盛焉。

江苏扬州甘泉县。高明字厚夫。乏嗣(sì)。遂发心立惜字会。收买字纸焚化。又墙上招贴。如有揭下之碎字纸。提高收价。及每年底春联报柱之碎字纸。格外提高价值。并以收字纸多寡定节赏之轻重。雇工莫不争收。境内毫无遗弃。每年如此。生二子。贤孝发达。效世贯显。寿八十九无病而终。

注:(1) 青囊:囊。náng。指医书、医术。(2)回禄:传说中的火神。(3)嗣: sì。后代。

惜字并印送善书善报

海州⑴曾纯儒字席珍。任某县保商团团长。一生廉洁。最喜善书因果。阴骘文。功过格。戒杀放生文。印送各业。并提倡惜字会。收买字纸残书。以及淫画淫书春宫春方赌具堕胎诸书。尽付丙丁⑵。并劝各号不用字纸、报纸包裹铜元货物。商界于是奉行。转化工业与学农各界。俱实行敬惜字纸。凡遇邻村荒歉⑶。必设法公同赈济。一人仁爱。一乡受惠。全活无算。曾公生五子。俱发达品学兼优。公享寿九十一岁。宁非惜字之验欤。

注:(1) 海州: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2)丙丁: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3)荒歉:农作物没有收成或收成很坏。

惜字享年昌后

阜宁⑴康永善。珍重字迹。收买字纸残书废籍。立会建炉。雇工收拾。付以麻袋竹篓铁钳铁铲铁钩。污秽者钳之。远者钩之。另置洗晒。招贴墙壁者铲之。收归焚化。灰送之河。遇破磁碎器或砖瓦有字者。埋之净土。凡有惜字之书。功过因果。各种善书。捐资印

13

送。其余风流小说、淫书画、邪词曲、春宫方。遇有如此诸书。均收而焚之。后入寺游览见字纸一箱。询僧欲售。唐尽买归。送之字炉焚化。寿九十八而终。子孙繁衍。富贵两全。惜字福报。有如此者。

注:(1)阜宁:位于江苏省盐阜平原北部。

广惜字福寿康宁

江苏扬州甘泉县高明字厚夫。乏嗣。遂发心立惜字会。收买字纸焚化。惟墙上招贴。如有用水湿透揭下之碎字纸。格外提高价格。并以收字纸多寡定节赏之轻重。雇工莫不争收。境内毫无遗弃。每年如此。生二子。贤孝发达。数世贵显。寿至八十九无病而终。

敬牌祛(qū)⑴匪

清江⑵金宝盛。开典当铺于武定。一夜匪盗数十人。劈门蜂拥而入。遍寻金典主不见。将家人尽捆缚。搜索金银珠宝。饱载数车。将欲起行。忽红光满屋。门外似有兵数百人。喊声震地。匪盗闻之惊惶逃命。带来之车马刀枪。尽弃而去。忽有一金甲神将出现。手持“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字大牌。光华闪烁。人皆见之。不知其故。询之典主。乃云我无他长。不过收买旧书残籍字纸焚化。历年票根赈簿不准卖。检收焚之灰送于河。故得天神护佑之感也。

注:(1)祛:qū。驱散;消除。 (2)江苏省淮安市。

惜字消灾免劫

登州⑴胡斌。惜字聚灰。乘船送海。路遇少女同行。斌则庄严容止。目不睨视。女曰:吾奉命至汝家。因汝有惜字之功。应烧其半。今见尔品行端正。吾奏免回禄。言已不见。斌至家。倍勤惜。后与妻子同舟到某县赴任。忽遇匪船十余只。匪徒数十名。来劫斌船。斌惧甚。正战惊间。突见船头有金甲神。手持武器指挥。匪船顿窜。神亦不见。斌即叩首谢恩。接任后。劝谕惜字。

注:(1)登州:在山东省山东半岛一带。

惜字化劫

江苏盐城县西门外太平桥南。民二春闲捐厘局⑴失火。门前所悬之旗。焚而飘之河北。落于竹厂竹梢之上。遂延烧至八卦阵。孔家墩。竟达千余家。自仁济善堂成立。第一敬惜字纸。收买残书废籍。广赠字簏(lù)⑵。雇工逐日收罗焚化

中华五千年网佛学常识

。灰用油篓装盛。多由海舟运送大海。以及济人利物各种慈善事业二十余项。历年以来。不独火灾由此减轻。而联军过

14

境。及城池失陷。城内得未遭涂炭者。虽云得端人正士⑶维持其间。而积德感天。惜字获报。未尝不与有功焉。

注:(1)捐厘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指上海市区和吴淞以及两地之间的一片平原水网地带设立专局总理厘务。厘务。即捐厘。是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厘金。(2)用藤、竹篾、柳条等编成的盛物器。(3)端人正士:端庄正直的人。

溺江不死

孟兆熊字翼飞。金陵⑴人也。幼敬字纸。作文劝世。并刻印各种惜字书。功过格。果报录。及文昌帝君订惜字功罪条律。捐资印送劝世。后孟乘轮赴蜀。行使川江。船忽触礁。未两分钟。船人皆沉溺。独孟于水中似有人托浮江面。旋遇救。得不死。寿亦高大。子孙荣贵。谓非乐善惜字之感应乎。

注:(1)金陵:南京的别称。

拾字愈病

开封郑广才。家贫。患痨(láo)病⑴。求医无力。亲邻助资延医诊治。无效。一日因过字纸炉。见人焚化。人并述及果报迅速乃感悟。即发心带病拾字。归亦焚于字炉。初拾精神尚疲惫。愈拾精神愈长。拾之半年。遂恢复原状。自思惜字半年居然却病。可见惜字之功。感应如此神速。若终生行之。福报更可想见。遂发愿终身惜字。后果寿且康。

注:(1)痨病:láo bìng。结核俗称“痨病”。

惜字三世出通儒

安南⑴钱万字选青。其家三世敬惜字纸。子名化龙。硕(shuò)学通儒(rú)⑵。生两孙荣贵、荣华。均有才名。一任政界。一任学界。当化龙未生以前。文昌帝君于北平善坛寄来谕文一道。启视之。训曰。安南钱选青。乃祖乃父敬惜字纸。共有三世。未敢蹉跎(cuō tuó)⑶。丹桂⑷籍上。注明非诬⑸。尔子尔孙。应出通儒。累代显贵。张我版图⑹。如再敬惜。福如江河。绵绵不绝。斯言允孚(fú)⑺。钦此钦遵。毋违特谕。民国元年三月十五日。选青读毕。虽叩谢鸿恩。然于心究未深信。后二子果贵显。生孙五。俱聪慧过人。始信训谕(yù)⑻之不虚。遂教子孙永远敬惜字纸。并载之家乘⑼。垂示⑽云礽(réng)⑾。以征信也。

注:(1) 安

佛学常识答问在线阅读

南:在浙江省庆元县。(2) 硕学通儒:硕。shuò;儒。rú。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3)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4) 丹桂:旧时指登科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举及第的人。(5) 诬:wū。欺骗。(6) 版图:此指古代宫中小吏及其子弟的名籍和宫室方位图的合称。(7) 允孚:孚 fú。谓得人心。使人信服。(8) 训谕:谕yù。亦作“ 训喻 ”。犹训诲;开导。(9) 家乘:原指家事

15

的记录;或指家谱、家史。(10) 垂示:留传以示后人。(11) 云礽:亦作云仍。礽 réng。从本身起第八代孙。称“礽孙”。这指远孙或比喻后继者。

浴焚字纸 老蚌(bàng)生珠

广西某有才。敬重字迹。收买焚化。污者浴以香水或柏水净水。晒干后焚。行持二十年未敢少懈。某本无子。晚年得一子名德生。天资聪颖。不仅过目成诵。而下笔万言应试无不高标。著书言说。韦草江花。英华锦绣。人争羡之。大有洛阳纸贵⑴之慨。其父喜不自胜。乃训德生曰。汝所以得有今日者。未始非吾平日勤惜字纸之报也。汝宜教后世子孙敬惜字纸。亦如吾之生平则世世必出一鸿儒⑵。亦如汝之博学也。德生唯唯遵命而行。教子孙惜字。由是福寿益增。门楣丕(pī)振⑶。凯(qǐ)⑷不懿(yì)⑸欤。

注:(1)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源于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后,豪贵人家竞相抄写,抄写的人很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2)鸿儒:大儒。泛指博学之士。(3)丕振:丕。pī。大力振兴。(4)凯:作“岂”(qǐ)。难道、怎么。(5)懿:yì。美好。

惜字赐生贵子

山东历城县陈立基字孝根。年四十余膝下空虚。路见字纸必拾归。香水洗涤。晒干焚之。又见子女用废书夹线。乃以素纸订册换之。无钱则典质。朔望⑴焚之。多则十日或五日一焚。灰置大河。或埋净土。行之六七年。一夜梦中见有一人来请。行之一所。形同文庙。宣圣⑵端坐殿上。陈乃匍匐叩首。宣圣下来笑而握手曰。君惜字纸有功。吾门中选一人为尔子。昌大门楣。以见天之崇德报功。毫发不爽。乃令人送还。时已达旦。厥后妻忽有孕。果生一子。天资过人。颇擅文誉。人仰之如泰山北斗。后甚显达。

按此如宋之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纸。后梦宣圣示兆。以曾参分性托生。后果生子。故名曰曾。身极显贵。名垂青史。足征天之报施。古今如出一辙。愿世人仿而行之。则亦必如王陈两氏之获报焉。

注:(1) 朔望:朔日和望日。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2)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送子到两口惜字家

热河⑴吕旺。妻韦氏。四十无子。虽家贫不能行善。然平素喜拾字纸。污者韦氏洗净。焚送清流。恒久不懈。夜忽有人敲门。问谁。答曰送子到两口惜字家也。吕闻之初不解其意。启户寂然。后果生二子。家小康。一子见庙内残碑卧地。旁列溺。字迹污亵。归告其母。出资移碑。置之洁处。一子于道旁厕所小菜厂垃圾桶堆粪处。处处留心。遇字必拾回

16

洗晒。一日天井内拾得红纸一方。上书雷字。其弟于屋内亦拾得红纸。上书朱衣点。母闻之喜曰。此佳兆也。天祐惜字。必有平地一声雷。朱衣暗点头之报也。其父专收字纸。令二子入学校插班。后二子均发达。孙亦能继志。书香不绝。

注:(1) 热河: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30日撤销。现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的赤峰地区、辽宁的朝阳、阜新地区。

埋灰之报

湖南孙贵生。敬惜字纸。污秽者洗以柏水。焚后灰埋净土。廿余年如一日。生二子。一团副。一将军。亲友效之。均皆显贵。子孙亦多。此系埋葬字灰之报也。

惜字添子智慧

曹县⑴姚封翁。家饶裕。子入学肄(yì)业⑵。天资鲁钝。有一人突入曰。我奉命来。因汝存心惜字。劝化多人。故添汝子智慧。袖出一丸。与汝子食之。遂不见。翁异其事。视手中丸有光夺目。知非泛泛。令子食之。后果聪慧异常。博通今古。学理精深。旋征博士。生孙五。曾孙十二。均显达。

注:(1)曹县:在山东菏泽市。(2)肄业:肄yì。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保存经版获福

嘉兴⑴西乡方子俊字秀夫。富而悭吝。中年得一子。痴呆多病。妻董氏。甚贤淑。力劝其夫广行善事。敬惜字迹。收买残籍淫书。夫乃允。遂照行。俊游山水。偶见古庙厢屋内存旧板数堆。残缺不全。泥污朽烂。询之住持僧以无主答之。俊与住持说明将旧板运回。全者并之一箱。箱外题明某经之板。烂者补之。造楼而藏。不正之板尽行焚毁。后子疾无药而瘥(chài)⑵。不独不呆。且极灵敏。又生一子。得七孙。俱富厚显达。人仰慕之。

注:(1)嘉兴:即浙江省嘉兴市 。(2)瘥:chài。病愈。

印送善书享天年

淮安⑴柏敏字广学。有才名暗行阴德。人莫知之。喜收因果善书。抄录分送。破旧则黏补整齐。惜字如宝。并重印感应直解。惜字因果。八德善章送人。函索即寄。面索必恭而赠之。并劝以敬惜勿秽。慎勿高搁⑵。如不阅则转送他人。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寿登耄耋(mào dié)⑶。子孙繁盛。如此祝寿。谓非惜字报乎。

注:(1) 淮安:江苏省淮安市。(2)高搁:即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3)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17

惜字延寿

芜湖⑴邓万琪。多方惜字。遇道路遗弃。拾投字篓。与碗磁有字。拾埋净土。遇草纸边有字迹。则剪焚之。见人作践坐卧字上。必婉转劝戒。而于布上鞋里字戳(chuō)⑵。则请改花样。一日邓忽患病。梦文昌帝颁饬令一道。内称不惜字纸罪律。如灭字剪字坐字踏字嚼字撕字。污秽书籍。卧榻秽亵。书本夹线等等。天律有专条。作践者均有显。而敬惜者。亦有酬庸。如汝敬惜字纸。延寿三纪。广劝同志合力行之。并募捐收买。多订白字本换贫农针书夹。随处随地。吉祥护佑。其速行毋违。特谕。万琪看毕乃苏。后竞勿药而愈。益加奋勉。矢志进行。儿孙绕膝。家亦饶裕。

注:(1)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2)戳:chuō。图章。印记。(3)饬令:饬。chì。上级命令下级。多用于旧时公文。

字灰安澜

海舟载货。南北运输。每逢大风险及水面漩涡。则惊涛骇浪。高可数丈余。偶一遇此。其舟必覆。向无安全之法。航海之船。危险万分。往往罹此害者十之七八。后蒙慈音佛大慈大悲示航海船家。各宜发心向善。忏悔前愆(qiān)⑴。敬惜字纸。如有风险。惟字灰多带。用油篓盛之。临时放下。即平稳无碍。各船叩谢鸿恩。遂遵行。果验。嗣(sì)后⑵凡航海各船。无字灰竟不开行。并倡惜字社收买焚化。以为救命之宝。惜字功效。顾不大欤(yú)⑶。

注:(1)前愆:愆。qiān。意指以前的过失。(2)嗣后:自此以后。(3)欤:yú。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

字灰保险

近州⑴康缙绅。出入带大小布袋系于腰间。拾取道路墙缝字纸。纳入袋内。污秽者另纳一袋。归洗晒干焚灰。遇航江海船多托之带下江海。闻其船遇暴风将覆呼号无效。惟洒字灰则船稳风平。履险如夷。至今海船多喜带字灰保险。康寿九十四。子孙五世发达。惜字功效诚非浅显。洒灰尚有救命之功。拾取亦有显达之报。人岂可不惜字纸哉。

注:(1) 近州:在河南省三门峡市。

装运善书 厚利酬德

亳州⑴汪登科字连甲。与兄登第。弟登瀛(yíng)。同居一室。兄弟怡怡⑵。创立惜字社。科第均贩货江南。祗瀛弟为塾师⑶。勤劝学生家长。捐资广印惜字功罪果报。并感应篇放生文各善书。请兄带至江南施送。因守书迟延三日。同业各船不守而去。嗣科船行至

18

江南某处。满载货物。适在该处两日前火烧货栈数十家。科货到此脱当。其价提高。货铺售空。又到几船。而该货复贱。同业不服。察科何缘。乃知系守善书。及平时惜字故耳。所以得遇此机。而获厚利。后同人均仿效。立社惜字。俱富裕焉。

注:(1)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2)怡怡:和顺貌;安适自得貌;喜悦貌。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3)塾师:旧时的私塾先生。即往日民办教育机构里的老师。

惜字由穷转富

镇江⑴丹徒县大路镇赵业丰。家贫。业烟工友。常以不识字为恨。每见断简残篇片纸只字。惜如命脉。拾而焚之。灰送长江。一日拾得钞票五十张。每张俱五元。遂自开小烟店于江都县。烟纸不用字号。烟名以花样别之。如桂兰则画芝兰。仙鹤则画白鹤之类。包铜元银元及裹物。均用素纸。生意盛极。捐资收买字纸焚化。厥(jué)⑵后竟能识通文。妻戴氏。亦贤淑。劝夫广行众善。生六子。孙二十。又开了分店于淮阳各县。每号资本多丰盈。寿享八十三岁。此岂非惜字福报之征欤。

注:(1)镇江:在江苏省。(2)厥:jué。其。

拾字钞复业

江苏兴化县曾善夫。读而未成。日渐贫穷。遂将祖产之田五顷陆续典尽而亡。妻蒋氏。于夫故后十日生一子。名孤保。八岁丧母。与邻人刘兴隆贩卖青货生意。后见人拾字纸。遂于卖货之暇亦拾字纸焚化。灰送之河。十余年如一日。并不知父母有田典出。年深日久。以为父母卖尽。因焚字纸于家内残书破卷之中。检出古契数纸。共田五顷。坐落某某处。又于拾字纸时拾得钞票一卷。疑有人遗失。守之两日。并无人问。归而检阅。乃拾圆壹张。洋五千元。遂请人赎田一二契。越数年聚有花息。又赎数契。五六年间完全复业。开张海货店。立字纸会收买字纸。每年倾助若干。取妻贤淑。生子聪明。此因惜字而得契复业。天道福善诚信然也。

毁淫书得宝换相

冀州⑴张青年。学子。少孤穷。闲游新书局。问何书可观。该局经理即以风流词曲爱情小说与之。张阅罢叹曰。此书直接害青年。间接害国家。非毁不可。问所值及种类。该局出书名价目表示之。青年归以告母。索钱买书。母以为需用之书。钗钏与之。而焚于该局门外。母闻大骇⑵。后青年于家中字纸灰内得元宝两只。持以奉母。母喜曰。吾子焚淫书而得金。后必有福。后一夜青年梦一人与之言。谓尔相貌不贵。因尔毁淫书。玄灵玉帝

19

命吾为尔改贵相。他日毋负初心。遂用手向青年面上一抹而去。形貌顿异。非凡相也。后果显贵。

附录:袁了凡曰。青年能取淫秽邪书恶状及谤书焚化者。得子孙忠孝节义报。好阅淫词小说与圣贤书并藏者。得子孙淫佚(yì)⑶报。编淫词。子孙娼优⑷下贱报。作践经书。子孙痴愚报。引经书语作谐谑(xuè)⑸话柄。转世喑哑报。

注:(1)冀州: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现在河北省冀州市。(2)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3)佚:yì。放荡。(4)娼优:从事歌舞的艺人。后多指妓女。(5)谐谑:xiéxuè。诙谐逗趣。

二、恶报篇

焚经绝后(《汇纂功过格》)

(摘自[清]周安士居士撰《安士全书》之一《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武功县⑴西有寺。内积毁废佛经一藏。康对山⑵少时。与同庠(xiáng)⑶五友。读书其中。时值隆冬。四生用废经以烧炕⑷。一生用以烧洗面水。对山心诽之。不敢言。其夕。康梦三官排衙。盛怒烧经者。断云:“皆合灭门绝后。”判用水洗面者。削去前程。复责对山云:“汝何不言?”应云:“吾年幼。心知不可。不敢言耳。”官云:“一言劝解。可免罪矣。今姑恕汝。”寤而志其事于书末。不数年。四生合门病瘟疫死。洗面生试辄不利。以训蒙⑸终身。

[按]世间废书。皆可焚化。独佛经不可焚化者。以其福慧及人。远胜世间书籍耳。盖同一字也。其间轻重大小。判若天渊。典、谟、誓、诰⑹。固不可与小说同科也。今以不识字者。与识字者较。则识字者胜矣。以略识字者。与博古通今者较。则博古通今者又胜矣。世间书籍。止能说天下事。不能知天上天外事。若博览佛书。则极龙宫海藏之神奇。前劫后劫之旷远。十方国土之浩繁。皆能略知其概。胸襟迥越寻常。夫以不识字之人。告以唐虞三代⑺之治。尧舜周孔之名。彼必以为惊于视听。以仅读世间书籍之人。示以三藏十二部⑻之文。四十九年所说之法。彼亦以为恍惚难稽⑼。势固然也。又况改恶修善之因缘。教外别传之宗旨。其源皆本佛书。而谓焚化可无罪乎?况复亵渎一至烧炕、烧洗面水乎?将永堕地狱。长劫受苦。永无出期矣。绝门、穷困。尚未足以尽其辜也。

问:经之完备者。固不可焚。若既破坏不全。将若之何?答:破极若焚。其灰当用净布包裹。送大江大海中可也。至于卍⑽字。为如来心印。尤不可亵渎。

注:(1)武功县:今陕西省;(2)康对山:名海。陕西武功人。明万历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修撰。提倡文学复古。尤工散曲。文行兼优。诗文列前七子之一。(3)庠:xiáng。庠生。科举时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4)

20

炕:北方火床。(5)训蒙:教育儿童。多指旧时学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6)典、谟、誓、诰:四者皆为《尚书》的文体。(7)唐虞: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三代。 (8)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9)稽:考核。核查。(10)卍:wàn。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亵字遭焚 悛(quān)悔⑴愈疾

青州⑵西南有寺改为高小学堂。寺内藏经最多。有学生四人宿其内。雪夜严寒。两人用经烧炕。一人以经烧水洗面。一人心非⑶之。劝之不止。烧炉两生回家共宿书房。其家常以字纸拭几砚。擦垢污。举家患疮疾。复以燃灯糊窗裱(biǎo)⑷包物。二生父母俱瞽(gǔ)目⑸。夜半起火。所有房舍财物都付焚如。烧炕之学生与其子。俱焚死。烧水之生。后患满面恶疮。历数年。非常痛苦。后诚心忏悔。勉力惜字乃愈。心非之生。得小康之果报。终生惜字而无间焉。

注:(1) 悛悔:悛quān。悔改;悔悟。(2) 青州。古代“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在山东省潍坊市。(3)非:责怪。反对。(4)裱:biǎo。装裱。装潢书画的俗称。用纸或丝织物把书、画等衬托粘糊起来;裱糊。用纸或其他材料糊屋子的墙壁或顶棚。(5)瞽目:瞽gǔ。指瞎眼。

淫亵佛典 家败人亡

南京世家某。博学多才。喜花柳。性豪侈。纳娼妓为小。星期日坐笙歌花酒之前。如在天空。琼楼玉阁。巧样装饰。穷奢极欲。以黄金一付。题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卿须怜我我怜卿。自书自撰。自鸣得意。后因闲事缠讼。家业日消。歌台烟散。舞妓云亡⑴。智者以为联字乃预谶(Chèn)⑵云。且引佛经而为淫联。亵污孰甚。家败人亡。固其宜也。

注:(1)云亡:逃亡或死亡。(2)谶:Chèn。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捐灰减算⑴(《汇纂功过格》)

(摘自[清]周安士居士撰《安士全书》之一《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槎溪⑵朱宁约。字士丰。留心书法。康熙乙丑二月。以微疾亡。知交哭之。忽苏曰:“吾寿该四十二岁。以平日勤于学字。随意焚化。散弃其灰。不知珍惜。阴司录过。减吾五年。今三十七。数已尽矣。诸君当知字灰。慎不可弃。”言讫。仍瞑目逝。

[按]若云字既为灰。可以捐弃。则道士焚化章奏。皆在捐弃之数矣。至于瓷器、竹木器所绘字样。砖瓦两头所印福寿记号。往往久滞粪壤中。尤宜禁止。

注:(1)算:算禄。即寿数和禄位。 (2)槎溪:地名。一说在上海市区西南今南翔镇。上海四大历史文化

21

名镇之一。

弃文速果(葛子和面述)

(摘自[清]周安士居士撰《安士全书》之一《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昆⑴庠葛子和。于康熙二十六年。读书于西药师殿之楼下。上为卧室。一日偶翻溺器。粪浆从板缝滴下。滴污其所读之文。题为“成覸(jiàn)谓齐景公曰” ⑵一节随取所污之文。投之于水。未曾洗涤暴干焚化。而是科首场之第三题。恰是“成覵谓齐景公曰”一节。写至“周公岂欺我哉”。遗去一字而不知。因而帖出⑶。

[按]焚化秽纸。过犯不小。必洗涤之后。乃可化灰付水。

注:(1)昆:今江苏省昆山市。(2)“成覸(jiàn)谓齐景公曰”:出自《孟子·滕文公上》。(3)帖出: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裸体画报

福建许百川。画工笔人物。善彩色春宫。妇女洗浴。裸体跳舞。摹拟秘戏。最新小说风流白话。一时名重价高。书坊争聘。自诩(xǔ)⑴其长。一日忽然雷雨交作。一雷击其两手。妻妾媳女均不守妇道。日夜淫乱。许曰:我作淫画。雷击我手。罪不能抵又令我妻女淫报。害人正所以害己也。突来数十匪盗。奸死妻妾。杀许与子。劫去财帛。掳去媳女。放火将屋及淫画稿版。都付焚如。诚惨报也可不戒欤。

注:(1)诩:xǔ 。夸耀。说大话。

亵字遭燹(xiǎn)⑴

上海市闸北于光复⑵后工厂工人。以及居民多不爱惜字纸。或以之焚火。或以之拭秽。遍处飘扬。听其践踏。狼戾(lì)⑶字迹达于极点。在民国二十年战祸未兴之前。忽有一童子于闸北市上歌曰:奇哉其灾。赤乌飞来。斯文有灵。闸北上海。言已。追之不见。未数月。果遭日本后燹之祸。惨不可言。

注:(1)燹:xiǎn 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2)光复:又称“复古会”。清末革命团体。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会长。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次年部分会员加入同盟会。但仍独立活动。徐锡麟、秋瑾、熊成基曾发动起义。均遭失败。1910年陶成章又在日本成立光复会总会。推章炳麟为会长。组织光复军。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陶成章遇害后。光复会解体。(3)狼戾:戾lì。犹狼藉也。指散乱堆积。

造还魂纸绝户

22

苏申⑴张福昌纸坊。专卖字纸造还魂纸⑵。以为营业。得利颇厚。家遂饶裕。有三子皆聪慧。一日。有人来坊买纸。见纸上有墨点。迎日照之。字形显露。笔画现出。其人乃曰此字纸也。宜焚之。宝坊以此射利。其能久乎。买纸者言已。拂袖而去。约数月一日夜深。坊中人尽熟睡。突然火起。店东店伙暨三子俱宿坊中。适有康泰典铺两伙友。来坊兜售积年旧赈簿。亦留歇坊里。讵被祝融一炬。阁家与两客同罹火劫。烂耳焦头。一堆白骨。惨状难堪。所有历年余资。及所置货物。烧毁一空。世之操此业者。应以为鉴。

注:(1)苏申:苏。苏州;申。上海。(2)还魂纸:宋代有一种循环再用的纸叫还魂纸。又称为再生纸。古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故纸回槽的方法。一般先将废纸的墨迹、污迹洗去。然后掺入新纸浆中重新造纸。

侵吞惜字公款狱死

苏州西乡某乡长。以势力强入惜字社为经理。每岁惊吞惜字公款。有一子三孙。未几乡长改造。父子沿门活动。请人联选。民众不但不选。且公呈诉控父子罪状。举出证据到县。一面另选公正人员充当乡长。一面公呈数起。嗣经县长鞠(jū)⑴讯。渎⑵聪殃民情形属实。按法坐罪⑶。于是前乡长父子恼羞成疾。遂死于狱。其三孙一盲、一哑、一天死。观此殊为凛(lǐn)然⑷。

注:(1)鞠:jū通“鞫”。审讯或审查。(2)渎:dú。贪污 。(3)坐罪:治罪;获罪。(4)凛然 lǐnrán:恐惧、畏惧。

燃字纸吸烟瞽目

陈州⑴陈一诚字上达。高小毕业。家贫不能升学。遂立私塾训蒙。一时束修⑵丰厚。桃李盈门。先生常燃字纸吸烟。又不诫谕生徒。任其作践。忽于五月十五日下午一点钟风雨大作。有一人雄冠佩剑。武装威严。突入馆内问曰。尔非文明人乎?何以不惜文字。须知明生于文。不文何明。尔既不惜。特来取尔之明。为读圣贤书依字养生而不敬惜文字纸者戒。言毕。取桌上红笔点其二目。立即昏仆。良久苏醒。二目遂失明矣。

注:(1)陈州:现河南周口市淮阳县。(2)束修: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为表示敬意所奉赠的礼物。这指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

刻字亵字 获罹阴谴

杭州刻字工匠吕文华。病日久。夜间有人敲门。门曰何事。曰有事。遂开门放人。其人曰。吾主人命吾带你同去。工匠曰。吾病不起。其人曰。抛之可也。促之行。文华之妻

23

闻之不忍。亦随其后。行数武⑴。至一高大衙门。进内仰视。见一问官南面而坐。赫赫(hè)⑵如神。问曰:尔秽亵字纸。照法当受刑责。文华叩诉曰。小人系刻字业。不得不尔。官曰。为刻字业原无不可。汝当擦洗之时。落下字迹。应收而焚之。灰送长流或净土。汝乃不此之为。弃于秽污之中。任其狼藉。非亵字而何。文华默默。其官遂用红笔在文华身上圈几大圈。杖六十。驱出。其妻亲见亲闻。扶夫以归。回头视之。则衙顿杳(yǎo)⑶。未几文华圈处发毒。杖处流血。痛不可当。呻吟床第。昼夜不休。旬(xún)日⑷即亡。妻将以上之事告人。永为刻字殷(yīn )鉴(jiàn)⑸。

注: (1)数武:古代。武字除了做为形容词、姓氏外。还通常指长度。《说文》:“武。半步”。一武等于半步。引申为小步。数武:几小步。或者没几步。(2)赫赫:hèhè。显赫盛大貌;显着貌;或光明炫耀貌。(3)杳:yǎo。无影无声。(4)旬日:旬xún。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 (5)殷鉴:yīn jiàn亦作“殷监”。谓殷人子孙应以夏朝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

教师秽亵 雷击之身

湖北东南乡于耀庭。初级师范卒业。充当小学教员。生平不惜字迹。或墨或铅或粉笔。无论桌上地上板上墙上。随笔写字。任意践踏。并且便溺看书。又用字纸烧茶拭秽。便溺后又不洗手。检阅经典。甚至卧床看书。睡熟书垫身底。学生作践字纸。亦不之戒。忽患目疾。左眼不明。仍不知悔。一日忽遭雷击。未死。终日奔走市井。以及学堂书房。自白其罪。条分缕晰(lǚ xī)⑴。某罪应如何果报。今我已犯不赦之罪。尔等不可效我之行。致遭如此显报。当以我为炯(jiǒng)戒⑵。不数日而亡。

注:(1)条分缕晰:缕晰。lǚ xī。缕:详尽。细致。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2)炯戒:炯jiǒng。亦作“炯诫”。即明显的鉴戒或警戒。

污亵国宝 惨遭雷击

有一女子骑驴。忽被雷击死路旁。识者知系周村魏家妇。秦家女也。细察雷击之故。该女平时多以字覆腹瓶。塞瓶。糊窗。拭秽。此日正值经期。驴背有布袋。内置铜元数百枚。其女坐跨驴上。致遭污秽国宝之报。国宝即铜元。上有字。此事属曹州⑴曹县。光复⑵后也。

注:(1)曹州:旧地名。现今山东省菏泽市。(2)光复:收回失去的领土。也指恢复已亡的国家。亦可指起义成功。

亵字雷诛

24

天长县胡氏爱卿。系女性。高小毕业。自许与同学秦占魁字效梅。六合⑴人也。胡之父母听其女之恋爱。自行择嫁。及至秦家。不敬字纸。凡衬箱底。包小衣。垫裤袜。俱用报纸。意者免蛀。翁姑止之不听。反笑为迂腐⑵。尤其者。经期亦用报纸拭秽。一日云起雷震。提出胡氏女于闹市。火焚其身。褂裤均没。惟下身血报纸犹存。死后。其姑将其箱内报纸所包之小衣裤袜。示于众。曰。吾门不幸。娶此不敬字纸之媳。遭雷火之报也。愿世之为妇女者。勿效吾媳所为。善莫大焉。

注:(1)六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2)迂腐:指人的言谈、行事陈旧死板。不合时宜。

削皮糊窗割肉抹桌

兖(yǎn)州⑴南乡吴福。有才名。不惜字纸。抹桌糊窗。抹后弃之于地。所作文稿誊(téng)⑵后。将稿嚼烂吐之。友以劝戒。反笑为迂。其妻吉氏。小学毕业。性劣而恶。有雇工昌五。有戒杀放生图说一本。愿刻印送人。不时看诵。吴吉氏知其意。大怒。暗将图说扯碎。藏之秽处。昌五寻之不见。又不敢问。只得饮恨吞声。暗求速报。不数月主人吴福。偶得疯癫之病。语人曰。我不惜字。今显报矣。我糊窗抹桌嚼稿吐之。今上天教我削皮糊窗。割肉抹桌。嚼舌吐地。言罢。用厨刀自削胸前之皮。贴在窗前。以偿用字纸糊窗之报。又将膀腿之肉割下。放在桌上两手擦抹。曰。此我用字纸抹桌之报。旋嚼其舌吐于秽地而亡。其妻本女界中文明人。乃闭其门。恐有人知之。俊夫死后。收拾停当。开门发丧。又逾一月。吴吉氏不知改过。反好杀生。一日睡梦中有人示曰。派汝遭化蛆虫之报。迨(dài)⑶醒后。遂将家内余资付昌五曰。我杀生过重。又毁放生书籍。投于秽处。我今应化蛆虫恶报。言罢周身肿溃。未几腐化蛆虫。医治不灵。后乃死。昌五为之办理合葬。讵(jù) ⑷葬后。雷火又烧其屋。昌五将所余之资。尽刻果报录与放生文。旋即归里。生五子。俱大富。

注:(1)兖州:兖yǎn。现在山东省济宁市。(2)誊:téng。照原稿抄写清楚。(3)迨:dài。等到。达到。(4)讵:jù 。岂。怎。讵料。哪能料想到。不料。

鞋底印字 恶疾夭之

苏州泰和公司皮革厂。以橡胶制造男女新式文明皮革。该公司经理为山东栖霞县人氏。姓王名安乐字子平。不重字迹。首创男女鞋底模印字号为记。践踏污秽。已造其极。不数载。王忽脚患肿毒。湿气流注。臭不可闻。同人厌恶。毒发。拘孪腿筋吊。瘫痪难行。又患中风。半身不遂。医药罔效。未几。名登鬼篆(zhuàn)。身作古人。时年方三十也。生一子甚贫穷。世人鞋底印字者。甚速改之。

25

绣字污亵 发疔毙命

扬州宝塔湾贾姓女。机巧异常。嫁于苏州阊(chāng)门⑴顾绣店王姓之子为妻。满月后。日以针线为工。务喜绣正草隶篆等字于荷包、香袋、扇插、枕头等物。一时人争买之。系带腰间。枕卧床上。亵污字迹。日积月累。获罪匪浅。其妇常患头晕。又两手轮发疔疮⑵。虽医罔(wǎng)⑶效。一夜梦祖母责之曰。尔绣污亵。其罪甚大。尔夭寿矣。醒即语众。人不之信。未数日。果疔发而亡。

注:(1)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2)疔疮:病名。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好发于面部和指端。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3)罔:wǎng。无;没有。

毛巾印字失明 祸及妻女

无锡有祁其者。家道小康。新开浴堂。专尚时髦。所用毛巾。多印浴室字号于上。洗浴者取巾下池。由头至脚洗涤。不敬字迹。达于极点。闲有老诚人劝止。答曰。防人窃之。以此为记。其人又曰。于毛巾上缺一角。或两角或三角。或用红点红圈。或花样。均堪为记。何必污秽字迹。浴室之主非但不信。反笑为迂。仍旧印字。其后该主人目疾。不一年二目失明。妻子恶疮。女为娼妓。家渐穷困。手巾印字者曷⑴鉴诸。

注:(1)曷:hé。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岂”。“难道”。(2)诸:zhū。表示语气。“啊 ”或“吗”。

倡牌变狗

上海闸北某烟草公司。某某经理。首倡香烟牌。将古书如三国志、封神榜、济公传、红莲寺、水浒传、七剑十三侠、岳传、西厢记、红楼梦诸书之古人为标题。牌之背面。书写蝇头小楷。叙明事迹。纸烟吸尽。烟牌多半抛弃。作践污秽莫此为甚。某经理死后。往美国变一洋狗。腹上有某公司经理某姓名字样。人呼其名则摇头摆尾似应声状。旋以原名为狗名。事传某经理兄弟子侄之家。遂以重金买回。系于一家顾全体面。民国廿一年日本强占上海。战祸肇兴。公司竟焚。识者以为首倡香烟牌之果报。奉劝其它公司迅改除。切勿尤而效之。功莫大焉。

三、悔过篇

惜字化劫 增寿得子

26

东台县⑴郭福五字寿光。少读书习字。动于字上加字。路遇一人谓郭曰。汝字上加字。字迹不清。作践殊甚。寿派三九⑵。又派无子。云云。其人顿杳。郭异之。后改悔。并珍惜爱敬。广传文帝功罪律。一日贩货于外。船泊小镇歇宿。此时同泊之船甚多。郭见岸上字纸糜(mí)烂⑶。逐一捡收。因晚未捡得齐。拟天明再捡。舟亦逗留。同泊之舟开未多时。忽闻前船遇盗。郭舟独免于难。又见该处宋姓行主。家四壁糊以报纸。宋无子。劝以积善求嗣。宋云无力。郭以不费钱不出户。亦可积善。宋请详言。乃告敬惜字纸。将四墙报纸先用净水润湿。轻轻揭下。俟(sì)⑷干焚灰。付之通流。若时时如此存心。遇有字纸必拾。积久即可得子。宋听之。即奉行惜字功罪律。果生一子。郭妇亦生子二。寿七十五岁。

注:(1)东台县:即今江苏省东台市。(2) 三九:年龄。指二十七岁。(3)糜烂:糜。mí。烂。碎。糜烂。烂到不可收拾;腐烂。(4)俟:sì。等待。

悔悟惜字得子享年

泰州⑴钱驼子。开张杂货店。素不信敬惜字纸。生意淡薄。生一子聪明。遂入学堂。由高小而初中而大学。亦不惜字。可为有其父必有其子矣。遇有经书典籍。随笔涂之以墨。日间垫坐。夜间枕头。毫无忌惮。子未卒业。身行江中遇风。舟覆而亡。驼子恸(tòng)⑵甚。哭子而昏。见子在前曰。我父不惜字纸。又不以义方⑶教子。我因不惜字绝寿。望父改悔前非。否则无良好之结果也。言毕不见。子醒后语于人曰。吾子不惜字纸绝寿。劝子惜字。云云。于是收买字纸。五六年复生一哑子。印送惜字书万卷。又敬惜三年。哑子忽然能言。遂发终身惜字之愿。家店复兴。寿亦高大。

注:(1)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2)恸:tòng 。极悲哀。大哭。(3)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

一言阻善 幸悔获全

雍州⑴邵秀才名全。法政毕业。有友人欲刻惜字书劝世。向之募助。邵曰。我岂吝财耶。无如世界文明。非但不敬。反而作践。谁之过欤。莫如不刻送为佳。一月之后。忽有一武人持春秋刀入室曰。吾奉关玉皇之命来问尔罪。尔既读书。缘何阻人印送惜字书。使人相率效尤。尔罪大矣。快速前来试吾一刀。邵惧甚。即叩头谢罪。曰。敬惜字纸。并非迷信。字养千口。民生必需。无字无文。国乃不昌。吾愿抄传刻印。立惜字会收买字纸焚化。并画尊像朝夕叩拜。武人叱(chì)⑵曰。姑照汝言复命。饶汝初犯。再观后效。遂出

27

门而去。邵于是惜字十年。家业富足。常对人曰。一言获罪。莫甚于阻人为善也。尚祈慎之。

注:(1)雍州:古代“九州”之一。现在陕西省宝鸡市下属的凤翔县。古称雍州。 (2)叱:chì 大声呵斥。

悔过惜字延生

苏中⑴某大学文科教员尤少卿。专尚时髦。翻文言为白话。并作风流小说。不惜字纸。日伏案见父至。忘其死。问何来。父曰。带汝归。遂与父同行。见一高房。封固森严。二人监守其内。哀号哭泣。声闻数里。遂问之。守者曰。尔既读书。应知不惜字。不尚文。及编邪词淫曲者。入此无间地狱。永不超升。断绝香烟。尤闻之。惊魂丧胆。毛骨悚然。父曰。速悔改。可转祸为福也。少卿醒后。则曰见鬼见鬼。细细思量。顿觉前非。遂下笔留心。改其所为。并书写劝人勿践字纸文。印送同志。行之二年。生一子焉。

注:(1)苏中:即江苏省中部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等地。

悔过哑子能言

豫⑴省西南乡自治学员张永庆。毕业后。即充本县科长。因公外出夜宿文昌宫。梦见帝君训曰。尔生好善。专习字纸故有今日。但小业不知果报命尔劝之。伞扇刻字。难免亵字之罪。既穷且夭。茶食店。点心店。糕馒上印字。一入咽喉化为何物。其罪更大。不生哑子即绝后嗣。应用器物上刻字。任人坐践其上。家不能兴。纸扎店剪字。灰必飘扬。罪同亵字。终生穷困。梦醒而起。归告县长。县长不信。旋即暗查各小业有茶食店无后。生一哑子。遂令糕馒不印字。该店并愿敬惜字纸。印书送人。以抵印糕之罪。不一年其子能言。科长将梦中果报。忠告各业。以茶食店引为明证。各业俱改悔。而后穷者转富。夭者转寿。病者转愈。科长自此辞职。与各业户立一惜字会。专惜字纸。生子聪明。而家也富厚也。

注:(1) 豫:河南省的别称。

四、善德篇

惜字于无形

有司法官龚九皋者字鹤鸣。存心惜字于无形之间。凡关人性命名节功名。离婚闺之隐微。离人骨肉等事。下笔无有不慎。其对谋人自肥。倾人取位。凌老欺幼。挟私怀隙。唆人构⑴怒。颠倒是非。淫词艳曲。诗扎笑人。刺人忌讳。令人饮恨。不独一己存心不为。并下严禁之令。凡有书作上项情事者。一经查出或告发。立即究办。决不姑宽。云云。间

28

尝自撰律己劝人有一联云。下笔细思。祸国殃民文莫作。开卷省察。救人济世字多书。后龚公九十六岁无病而终。子孙发达。历五世焉。

注:(1)构:构成。造成。

江西俞县长德政

陕西俞文宗字焕章。任江西某县县长。闻窑户于磁器上写字。或蝇头小楷。以壮美观。因此射利亦厚。沿成恶习。殊不知破碎必弃之粪土。俞公稔(rěn)⑴之此弊。下车⑵伊始。即出告示。其文曰。为出示严禁事。字为国粹。关系文化殊深。昔仓圣造字以代结绳。而后世人群记事始备。文明进步。于此肇基。教化大行。赖此发展。任何人士俱应敬惜。国粹所关。文化所系。何彼无知窑户。竟敢于磁器上写字炫美。希图射利。可知磁器破碎。弃之粪土。终古不灭。污亵殊甚。本县长下车伊始。不忍不教而殊⑶。合亟(jí)⑷布告周知。从此一律严禁。毋许窑户于一切磁器上写字炫耀。傥⑸敢故违。立即提究不怠。其各凛遵毋违。特示。遂终其任而市上无有字之磁器。俞公少时。虔诵惜字宝训。并敬惜字纸。在

佛学常识考试答题

任时。公余逢人劝化。并印送各种惜字书万部。公之子孙均显达。而公亦得寿考之征。

注:(1)稔:rěn。此指熟悉。(2)下车:旧指官吏初到任。现指刚到一个新的地方。(3)不教而殊:殊。zhū。同诛。杀或惩罚。这指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4)合:应该。亟:jí。急切。(5)傥:tǎng。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糖果纸的启示

雪公⑴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

某日。一弟子将用过包糖果的塑胶字纸。丢到垃圾桶中。后经老师问起。忙再从垃圾桶中取回。

师问:“你将它放到哪里去了?”

弟子答:“垃圾桶里。”

“你看到上头的字没有啊?”

29

糟了!弟子心想。本以为塑胶糖果纸。烧起来气味难闻。所以才自作聪明地丢入垃圾桶。但老人家对字纸之恭敬。一如面对圣贤。于是慌慌忙忙。赶紧将这有字的糖果纸丢入字纸篓。

“唉呀!捡起来!”

忽然又听到喝斥声。六神无主地赶紧将它又捡起来。心中不知如何是好?有字丢垃圾桶固属不敬。今投入字纸篓又不对。只见老师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弟子惶恐不安立着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说话了:“这么大团的纸丢入字纸篓。很快就满了。”

满就满。那又有何办法?老师见弟子毫无动静。接着说:“剪刀拿来。你好好学。”

弟子把剪刀及糖果纸呈上。只见老人家将有字的部份剪下。没字的先交给弟子说:“这丢到垃圾桶里。”

接着将有字的纸交给他。弟子想。哦!原来要这样处理。今天又有收获了。于是顺手将它丢入字纸篓。

“捡起来!”耳边又听到老人家的喝斥声。

原来老人家眼睁睁地看他在处理这片字纸。莫非是自己丢纸的态度不够恭敬?

“叫你捡起来!”

哎呀!怎么办?于是战战兢兢的又捡起来。浑身发汗地站在那时!心想。该怎么办呢?偷看老师一眼。只见老人家紧迫盯人。好生害怕。却又不知如何才好?两眼无助地望着老人家。

“这还不会吗?”老人家声音转为慈柔。

“请问老师。该怎么处理才圆满啊?”

老师从椅子上站起来。取过字纸。再从字纸篓中。随便捡出较大的一张。包住这曾经包过糖果的塑胶字纸。深放在字纸篓内藏着。然后说:“必得这样放。才不会招来蚂蚁。有了蚂蚁。你烧字纸时。不是要杀害了它们吗!”

原来老恩师的心地是这般诚敬与仁慈。而对学生弟子是这样深入生活细节。随时随地加以调教训勉。弟子们接受类似此糖果纸的启示。不知凡几。难怪弟子们痛失长鞭。终日心绪茫茫。而不知所依。

——摘自《雪公师训集锦》(戒光)

30

注:(1)雪公:雪庐老人(1891~1986)。祖籍山东济南。姓李。名艳。字炳南。别号雪庐。世人皆尊称雪公而不名。博综渊懿。瑰琦隽伟。是当代儒佛学术通家。

恭敬经典--请经必读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迎请。 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阁。而不使其流通。则恐招遮挡佛光之罪过;可待前次所请法宝阅读毕。再行迎请其他所需法宝。 (二)佛经安置须知 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纯粹经典、课诵本、菩萨论、注解经典、佛像、菩萨相、祖语。尽量按次第弥善。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莲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4.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5.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6.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三)读诵佛经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4.不可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其他经论善书亦复如是。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31

8.若自己有数本相同的经书。可以广为流传。务须告知对方应当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请。则功德无量。

(四)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您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以后再结缘给需要的莲友。 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果能依如上所说而行者。无论奉持经书、恭诵经书。乃至助印佛书。均能培植福慧资粮。增长菩提善根。以期于此生中。径证佛果。不退成佛。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3478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敬惜字纸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敬惜字纸文;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99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