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
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
至于香花灯烛呢?佛在世时。在印度是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的。灯烛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洁。信佛礼佛。一方面用这些东西来供养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即表示从佛得到光明清净。并不是献花烧香。使佛闻得香味、点灯点烛佛才能看到一切。西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还不是用这些东西吗?这本是一般宗教的共同仪式。礼佛要恭敬虔诚、礼佛的时候。要观想为真正的佛。如果一面拜。一面想东想西。或者讲话。那是大不敬。失掉了礼佛的意义。
(二)礼忏。佛教徒礼忏诵经。异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误以为迷信。不知道‘忏’。印度话叫忏摩。是自己作错了以后。承认自己错误的意思。因为一个人。在过去世以及现生中。谁都做过种种错事。犯有种种的罪恶。留下招引苦难。障碍修道解脱的业力。为了
一般人不会忏悔要怎么办呢。古代祖师就编集忏悔的仪规。教我们一句一句念诵。口诵心思。也就是知道里面的意义。忏悔自己的罪业了。忏仪中教我们怎样的礼佛。求佛菩萨慈悲加护。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杀生、偷盗、邪淫等的不是。一心发愿改往修来。这些都是过去祖师们教我们忏悔的仪规。(耶教也有耶稣示范的祷告文)但主要还是要从心里发出真切的悔改心。
有些人。连现成的仪规也不会念诵。就请出家人领导着念。慢慢地自己不知道忏悔。专门请出家人来为自己礼忏了。有的父母眷属去世了为要藉三宝的恩威。来消除父母眷属的罪业。也请出家人来礼忏。以求亡者的超升。然而如不明佛法本意。为了铺排门面为了民间风
佛教到了后来。忏悔的意义糢糊了。学佛的自己不忏。事无大小都请出家人。弄得出家人为了佛事忙。今天为这家礼忏。明天为那家做功德。有的寺院。天天以佛事为唯一事业;出家人主要事业。放弃不管。这难怪佛教要衰败了。所以忏悔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忏悔。甚至是一小时的忏悔。也是超过请了许多人。作几天佛事的功德。了解这个道理。如对父母要尽儿女的孝心。那么为自己父母礼忏的功德很大。因为血缘相通。关系密切的缘故。不要把礼忏。做功德。当作出家人的职业。这不但毫无好处只有增加世俗的毁谤与误会。
(三)课诵。学佛的人。在早晚诵经念佛。在佛教里面叫课诵。基督教早晚及饮食时候有祷告。天主教徒早晚也要诵经。这种宗教行仪。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为了这件事情。有几位问我。不学佛还好。一学佛问题就大了。我的母亲早上晚上一做功课。就要一两个钟头。如学佛的都这样。家里的事情简直没有办法推动了。在一部份的居士间。确有这种情形。使人误会佛教为老年有闲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学。其实。早晚课诵。并不是一定诵什么经。念什么佛。也不一定诵持多久。可以随心所欲依实际情形而定时间。主要的须称念三皈依。十愿也是重要的。日本从中国传去的佛教、净土宗、天台宗、密宗等都各有自宗的功课。简要而不费多少时间。这还是唐、宋时代的佛教情况。我们中国近代的课诵。一、是丛林所用的。丛林住了几百人。集合一次就须费好长时间。为适应这特殊环境所以课诵较长。二、元、明以来佛教趋向混合。于是编集的课诵仪规。具备各种内容。适合不同宗派的修学。其实在家居士。不一定要如此。从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时间短些不要紧。次数不妨增多。终之学佛。不只是念诵仪规。在家学佛。绝不可因功课繁长而影响家庭的工作。
(四)烧纸。古代中国祭祖时有焚帛风俗。烧一点绸缎。给祖先享用。后来为了简省就改用纸来代替。到后代做成钱。元宝钞票。甚至于扎房子、汽车来焚化。这些都是古代传来的风俗习惯。演变而成。不是佛教里面所有的。
这些事情。也有一点好处。就是做
如果为了要纪念先人。象征的少烧一点。不要拿到寺庙里去烧。免得佛教为我们受罪。
(五)抽签。问卜扶乩。有些佛寺
转自:九华山圆通寺新浪博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9238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