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6:0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

大空性现前。空觉融入寂灭。犹如水滴汇入大海;十方华藏世界。与大空性业尘同体。金碧辉煌。殊胜庄严。充满虚空。遍及微尘。十方三世如来。与本尊同体。大觉性于微尘展现。端坐莲花。十方如来围绕。本尊前面。虚空显现无限广大佛国刹土。佛刹内宫廷楼阁。金色毫光万丈。庄严肃穆。无限绵延。

世界分为不同境界。世界最低层。是众生天人居住。玉石玛瑙铺满地面。宫殿亭阁金砖为墙。宝石为柱。琉璃为瓦;河水即是琼浆玉液;花草树木。皆是灵觉。身光七彩;鸟兽鱼虫。皆是圣灵。光明舞耀;众生福寿绵长。不入轮回生死。因为众生即是佛陀之觉知。与佛性一体。只因细微习气妄想尘劳。沉迷幻想境界。因而升起佛土仙境。众生界内。天空七彩祥云。围绕众生身体。可以起空。于天空行走。飘浮在云端。仙乐飘飘。悠远清新。不绝于耳;吃的食物。甘味甜美。随着众生的活动而消耗能量。不会出现排泄

一分钟教你佛学常识

行为。因心尚未离幻。因我执而现身体。但是色受之心清净淡漠。内在觉性空明。无淫欲。无杀生。无偷盗。无妄语。无仇恨。无怀疑。纯净柔软。善良优美。

在天人众生界之上。展现罗汉菩萨界。苍茫世界。云端、高山、峡谷、竹林、森林深处。流水旁边。皆是金色精舍。住着金身罗汉。诵持佛经。终日修行。与天地自然合一。心无所挂。而菩萨们喜欢群居。在仙山深处。依止佛力所化之宫廷佛刹。围绕盘坐。诵读佛经。终日不倦怠。欢喜奉行。

再往上一层层天国世界。皆是不同境界大阿罗汉以及不同境界菩萨、辟支佛所居住。世界中清音梵声。旋绕于空谷。于寂静中倍感庄严。

最上层是佛陀所居住金殿。浩瀚飘渺。大雄宝殿犹如虚空般巨大。巍峨庄严。大菩萨居住在佛殿周边。以高耸入云高山为道场。清净庄严道场。大菩萨圣山中。众生繁荣。无限欢喜。

在最上一层世界中。唯有大菩萨可见如来面目。因为大菩萨根性皆是如来。只因慈悲度化众生。而现觉性尘劳。以觉性广开慈悲普度智慧。宣讲无上大乘佛法。度化无量世界无尽众生。

任何一层世界众生。都无法窥视上一层众生真实面目。对于不同境界的众生而言。上一层的世界。就是虚空。实无存在;对于上界的众生。在空性境界内。却能遍照众生行住坐卧。洞知心灵意识细微念头。众生因自性空觉境界。所展现出的世界状态。差异虽然很大。可是自性皆是一体。因明觉而现自性空性不同。同等境界众生。心灵明觉皆是互摄互用。无有自我的概念。

----------------

让我们安静地想一想。我们一生的命运。生活经历。所有的罪恶苦难、痛苦仇恨。因何而起?是因为我执啊!离舍这个所谓的现实的自我。就不会有强烈的需求。不会有善恶的分别。不会有得失的痛苦。不会有生死的煎熬。不会有佛说八苦之体现。一切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生死离别。皆是因为我执而起。因为我取而现。

当心意相续断灭。即无我执体现。而此刻的心灵。犹如婴儿一样纯净柔软。内心深处的见性。在此刻的心灵习气。妄念相续构成的境界中。体现出来的觉受。就是无我大爱。就是无条件的付出。无对象的包容。无分别的爱、接受、宽容。此时的心。已经脱离情欲束缚。脱离自我执着。脱离意识分别。完全是自性之光。在感受体验中直接的彰显。非善良纯净可以形容。那就是

佛学常识 阅读

无我的大爱。无欲的慈悲。是无我无人无分别的接纳与包容。

受阴的基础。是想阴而成。因想而有了受的主体。受的内涵就是觉知。也就是想的本质。因为有了觉知的本体从而升起受的境界。觉知本身并无好坏。因为想阴攀缘了受阴纯净离欲、无我大爱的觉受。而升起了体验分别。升起了我执最原始的概念。我执对于受阴升起分别。渴望维护受阴的纯净觉受。从而升起了恐惧。人类的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情感只有这两样。爱或者恐惧。无我付出即

100种佛学常识

是爱。害怕失去即是恐惧。

离开我执分别。心灵觉受体验中。是空性明觉。是温暖布施。是浩瀚包容与无尽呵护。是纯净高尚、美好富足的祝愿。因无自我获得。就无失去的恐惧。没有对于光明的认识。就没有黑暗的体验。因为没有一个需要被保护的自我。就不会因分别而升起世界众生的对立。就不会有孤单、恐惧、黑暗以及我执索取形成的业障因缘。

为什么西方的宗教。核心是爱?因为爱就是受阴的本质。可以破除我执。解脱色阴境界、地狱饿鬼的轮回痛苦。爱的本质。就是无我。离分别索取。但是因为未曾破除想阴。意识的概念还是存在。这就是天人众生的我相。

当修行者心灵离舍我执分别。进入受阴深处。内心深处体现出来的世界。就是光明构成的。世界中皆是你无始劫之前。和你今生已经去世的亲人。这些灵魂皆因解脱了我执色阴的束缚。而进入天堂。天堂中。一切物质皆是光构成的。神灵飘浮在空中。道路是玛瑙玉石。树木、房屋皆是琉璃般透明。众生因为想阴未破。体验觉受依旧存在。因感受体验。而现累世的记忆。所有上天堂的灵魂。皆是活在自己心灵深处的记忆中。

受阴展现的宇宙世界。光明祥和。众生寿命都很长久。当福报享受完毕。想阴所体现出来的体验。就会在受阴展现因缘。在受阴中形成分别。分别会产生对立。对立会产生攀缘。攀缘会产生执着。执着会聚合色尘。形成色阴因果。受阴的境界。就会被色阴分别诸相所蒙蔽。堕落因果轮回。

修行者安住在心意断灭后。心灵深处展现的光明世界中。不取。不受。不分别。不攀缘。不离舍。不认取。如如不动。寂观心灵光明。寂照众生世界。如同看虚空浮云一般。由其生灭相续。不为所动。寂照受阴。不沉迷受阴爱与光明。定力增长。自性清净。于受阴光明世界升起空性清净。受阴消散。想阴现前。

想阴非有实体。是行阴相续。聚合成境。而体现出来想阴。想阴的基础是存在感的具体表现。这就是为何禅定到了极深的境界。依旧有诸种幻境的原因。一切幻境的根本。皆因想阴而起。

想阴所体现出来的境界。是宇宙的造物主。这里没有形象。唯有能够觉受生命与能量的意。宇宙世界众生诸相。在想阴。犹如海面被太阳暴晒。升腾起充满天地间的水蒸汽。想阴即是能够左右水蒸汽的温度。想阴无形无相。却是世界众生、物质因素的根本。动念即成宇宙世界。因为有了体验的意愿。从而升起受阴。光明天堂的境界。所以。想阴这里的境界。是形成受阴天堂与色阴世界的根本。而却没有一个实有的主体存在。唯有存在感的体验。修行者若认取这个境界是宇宙的根本。瞬间即会入魔。

因为宇宙世界、众生诸相。在这里皆是无相、分散、游离的。是因为想阴而聚合妄念习气。形成受阴光明。天堂神灵、三界轮回、众生生死。皆是想阴的延续与体验。离想阴。则无世界诸相。无众生我执分别。无世界诸相聚合。无生死轮转。想阴是有形宇宙世界、众生光明的源头。若修行者认为此处境界是真实的实有。自性见性瞬间。与想阴细腻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你。就成为了开天辟地、造就万有的创始主。

历史上一切自称是宇宙之王、造物者、根本上帝、大梵王的神灵。无一不是沉迷在这个境界。想阴是一切外道修行、成就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沉沦想阴。受取想阴体验。即是魔王、外道。不出轮回。

修行者深入禅定。不取一境。不受诸相。离舍一切体验觉受。自性见性。于一切境界如如不动。寂照圆觉。清净无染。于想阴处不动不挂。想阴消散。行阴现前。深入内心觉明深处。觉明空止。静照肉体六根内外。静照宇宙微尘世界的月亮光明。就消失了。如同我们迎着灯光。向灯光内走。慢慢地就看不到灯光了。而能看到灯泡。看到发光源一样。深入觉明。不攀缘取舍觉明静照宇宙世界的清净境界。即能离舍光明。进入觉明深处。觉明深处。明觉皆空。微细尘劳体现无量无尽。如同金色灰尘一样。充满虚空。明觉庄严之神灵天国、诸佛刹土。无量无际。无限无穷。无边无际。此刻的明觉。即是自性空觉而明照。是无始劫细腻微尘。无量细腻微尘相续。聚合成光明境界。体现出来“行阴”。构成行阴的细微微粒。性质皆是明觉空性。内在皆空明觉照。因微尘习气阻碍。折射光明。而现无量无尽、金碧辉煌的神佛世界。此境界亦非实有。亦是因缘聚合的幻想境界。

此刻没有我。亦无体验。无觉受。无取受。无分别。离分辨。空照无量无尽天宫世界。如同灰尘周遍虚空。乱起乱灭。空照不动。天宫世界与空照境界。同时消散。空照消散时。空性不动。此处名为“空照”。

行阴境界世界众生皆体现出来真实的本质。宇宙世界皆是不动光明所构成。而光明本质性空。无生无灭。世界众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草一木。微尘苍穹。皆是无量无际细腻微尘相续而现光明诸相。一切诸相本质皆是自性之体现。到了行阴境界。才能实证自心现量真实的意义。行阴彻底离我相。众生世界皆是自性所幻化投射而成。天堂地狱皆是自性之用。过去未来。世界众生。皆是自性所现。内外皆无区别。

证到行阴。修行者即证到脱离分段生死。不入六道轮回。一滴雨水中。八万四千虫。自性光明。与你无二无别。天堂神灵。地狱恶鬼。自性空明。不动圆照。与你自性一体。实无差别。诸相轮转。众生生死相续。皆是自性之用。本质空灵。实无生灭。实无轮回。实无境界差别。证行阴。修行不入迷障幻想。证无生法忍。

深观不动。于无量无尽细微习气。妄念流注形成的瀑布流中。不取不受。无证无得。无觉亦无所觉。常觉不住。行阴所现的瀑布流。就会在深入禅定中。逐渐放大。妄念相续。会慢慢止歇。显现出来瀑布流中。妄念习气的原貌。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苍穹宇宙。由无限微观的习气念头相续而成。这就是佛问弥勒菩萨。一瞬间中。有多少念头升起流过。弥勒菩萨观想后说。一瞬间。有多少亿万个念头生灭的原因。

寂照念头。不生受取。不辨真实。见性于念头生灭相续间。无染不动。空明无碍。一念头中。无量微尘念头逐渐停止相续。最基本的念头。逐渐现前。原来。无量无尽微尘念头。皆是一个念头的缘起。这个念头。却无生念头的主体。

宇宙世界彻底消失。只剩一念。深入禅定中。空照不动与念头相对。因空照不动。而现念头生灭。此念即识性。

寂照念头生灭而无取无分别。念头仅仅是虚空中。一念幻影。念头寂灭。见性所照。是一念空止。犹如镜子一般。映照天地宇宙。微尘灰烬。历历在目。无所遗漏。寂静无生。圆觉清澈。

不动“见性”空照镜子。镜子映照不动空照。犹如你站在镜子面前。镜子里的你。就是苍茫宇宙。可是镜子却因为映照你而升起;深观空照自性。见性不动无染。你与镜子无有分别。寂静无得。镜子里的你忽然消亡。唯有镜子现前。遍照天地。

原来。刚才站在镜子面前的你。是镜子投射出来的光明。光明因镜子起。与镜子合一。你此刻就是镜子。而此刻的你。却是一念妄想。苍天啊。大地啊。原来三界六道内。众生心意轮转。见闻觉知中。展现出来的不动之见性。是这面镜子的投射。镜子。就是存在感。是觉性“取”空性光明。而成“识性”。识性就是觉性固化。蒙蔽自性空性。而现光明诸相。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心。本质性空。因自性空觉取受自性明照。明觉即成幻有。而非原始觉性空明之空照。明觉掩盖空性。而成极尽细腻妄念。妄念相续如同瀑布。聚合成镜子。镜子即是无始劫幻念之所现。

镜子投射出来的幻境。是空性之明所幻化。镜子投射出的幻境中。众生见闻觉知。心意相续间。不动见性。是自性空性之体现。镜子投射出来的世界众生。众生心灵深处。所体现出来的认识境界——看、观、照、觉照、空照、寂照。皆是自性觉性所现。而觉性、空性、明性三性本空。三界众生之见性。法界众生之觉性。本性皆空。空性却是本觉大光明中。一念尘劳。十法界众生念念相续。形成宇宙诸法。诸法皆是本觉大空性所现。一念间见性即可通达本觉大圆满。

这也就是宇宙所有世界中。一切众生修行的方法。皆离不开“空、照、觉”根本正法的原因。禅宗以心意停息证空性。见性即佛;密宗以观照心灵。以空照、觉照。见证自性空性。性空裸露。即身成佛;净土宗以佛号摄取心意。一念阿弥陀佛。统摄八万四千烦恼。于念头清净中。无染一切境界。自性朗然现前。阿弥陀佛净土佛刹。即在心中空明觉照中展现。一切正法修行。基础皆是闻、思、修。以正知见破所知障。以禅定空明破烦恼障。离幻即觉。幻即取受攀缘。觉即空性无染。觉性性空。性空必明。明则遍照。空照即觉。

八万四千法门。皆因能破众生无明烦恼。而现不同方便道路。万法归一。因众生实非众生。妄念尘现。自性虚空。无生不动。见证自性则诸法性空。法我皆空。空性无二、无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寂照圆觉。是名不二法门。

镜子消散。法我皆空。觉明周遍。法相性空。人无我。法无我。诸行无我。诸相无我。觉空性明。明空无生。觉明周遍。

因一切觉空。故而一切法空。因一切法空。则一切明空。空明性觉。觉明性空。实无自性。此处是名法云地。十地菩萨。空照十法界如同梦幻。于无量世界、众生境界中。来去自如。刹那间于微尘世界中。众生汗毛端内。在十万亿如来世界宣讲无上妙法。

空性不动。照与照者。尽皆幻灭。空觉极圆。光明遍照。无来去。无生灭。无觉亦无所觉。故而常觉不住。突然空所空灭。一念无明尽。生灭既灭。觉空消亡。犹如梦境苏醒。无始劫习气尘劳尽皆消散。明空自性之“寂照”。犹如太阳升起时。天地间一根火柴的光明。在阳光普照下显现无明幻觉。

本觉无相光明彰显。充满十方。一切智慧觉悟。空性明觉。皆如大海中升起的微细泡沫。而大海包藏空明泡沫。容纳觉性犹如沧海容纳一气泡。自性本觉赤裸无挂。犹如虚空无边尽。大空性。大光明。大觉性。一切时空世界。犹如灰尘充满虚空。虚空包藏觉性明空。无生不动。自性无染无着。诸尘世界皆如幻境。心灵尽深之处。觉明空灭。犹如梦醒。犹如失散多年的孩子扑向母亲怀抱。犹如雨滴回归大海。觉明回归赤裸空性。觉与自性明空合一。无明无空。无觉无照。

大空性现前。空觉融入寂灭。犹如水滴汇入大海;十方华藏世界。与大空性业尘同体。金碧辉煌。殊胜庄严。充满虚空。遍及微尘。十方三世如来。与本尊同体。大觉性于微尘展现。端坐莲花。十方如来围绕。本尊前面。虚空显现无限广大佛国刹土。佛刹内宫廷楼阁。金色毫光万丈。庄严肃穆。无限绵延。世界分为不同境界。世界最低层。是众生天人居住。玉石玛瑙铺满地面。宫殿亭阁金砖为墙。宝石为柱。琉璃为瓦;河水即是琼浆玉液;花草树木。皆是灵觉。身光七彩;鸟兽鱼虫。皆是圣灵。光明舞耀;众生福寿绵长。不入轮回生死。因为众生即是佛

佛教常识答问佛学文集

陀之觉知。与佛性一体。只因细微习气妄想尘劳。沉迷幻想境界。因而升起佛土仙境。众生界内。天空七彩祥云。围绕众生身体。可以起空。于天空行走。飘浮在云端。仙乐飘飘。悠远清新。不绝于耳;吃的食物。甘味甜美。随着众生的活动而消耗能量。不会出现排泄行为。因心尚未离幻。因我执而现身体。但是色受之心清净淡漠。内在觉性空明。无淫欲。无杀生。无偷盗。无妄语。无仇恨。无怀疑。纯净柔软。善良优美。

在天人众生界之上。展现罗汉菩萨界。苍茫世界。云端、高山、峡谷、竹林、森林深处。流水旁边。皆是金色精舍。住着金身罗汉。诵持佛经。终日修行。与天地自然合一。心无所挂。而菩萨们喜欢群居。在仙山深处。依止佛力所化之宫廷佛刹。围绕盘坐。诵读佛经。终日不倦怠。欢喜奉行。

再往上一层层天国世界。皆是不同境界大阿罗汉以及不同境界菩萨、辟支佛所居住。世界中清音梵声。旋绕于空谷。于寂静中倍感庄严。最上层是佛陀所居住金殿。浩瀚飘渺。大雄宝殿犹如虚空般巨大。巍峨庄严。大菩萨居住在佛殿周边。以高耸入云高山为道场。清净庄严道场。大菩萨圣山中。众生繁荣。无限欢喜。在最上一层世界中。唯有大菩萨可见如来面目。因为大菩萨根性皆是如来。只因慈悲度化众生。而现觉性尘劳。以觉性广开慈悲普度智慧。宣讲无上大乘佛法。度化无量世界无尽众生。任何一层世界众生。都无法窥视上一层众生真实面目。对于不同境界的众生而言。上一层的世界。就是虚空。实无存在;对于上界的众生。在空性境界内。却能遍照众生行住坐卧。洞知心灵意识细微念头。众生因自性空觉境界。所展现出的世界状态。差异虽然很大。可是自性皆是一体。因明觉而现自性空性不同。同等境界众生。心灵明觉皆是互摄互用。无有自我的概念。

华藏世界实为壮丽庄严。奥妙殊胜。却是佛陀不可思议业尘所构成。亦是非有。实质空有。与我们人间所在的三界六道世界性质一样。皆是幻想而成。三界六道构成的基础是幻想业尘。是妄心攀缘色尘。因果相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生死皆因业障流转。心意攀缘而生。而法界众生。是觉性微细尘劳所现。因觉性空性。性空而明。空明觉照。是名法性。众生世界。皆是光明成就。皆体现觉性遍照。自性皆空。空无二相。即是佛道同体。法界皆是道之妄尘所现。何为道?自性也。本觉即道!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佛道性空。是名不二法门。

处处皆净土。念念即如来。于一切处不生妄想。于妄想处亦不分别。于妄念处不生受取。于妄想境界亦不止息。于生灭世界、因缘相续中。如如不动。于一切境界众生体验中。清净离觉。无量世界中。有无量微尘。无量微尘中。又显无量世界。一切世界中。一切砂砾。一砂砾微尘中。无限世界之无限世界中。一世界内。一众生的思维觉知。心灵细腻体验。如来尽知;一切微尘世界。一切砂砾世界。一切世界中。神佛鬼怪。人畜牛马。蚊虫鸟兽。一切思维。觉知体验。如来尽照皆知;过去未来。皆是梦境。当下此刻即是亘古永恒。

觉性无实性。无来去生灭。却是如来妙心一念妄想成就。修行者发大勇猛心。力断细微妄想。妄想空灭处。觉性消散。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突然超越。世出世间。皆为妄想;生死涅槃。皆为梦

李双林佛学常识

境;佛法魔法。皆为菩提;神灵恶鬼。尽为圆觉;蝼蚁蚊虫。若饮此寂灭如来海水。皆能成就。如来实地。即在十法界众生心灵空寂处。不动端坐;如来实无可得。实无如来寂灭海;菩萨众生。皆是梦幻。世界宫殿皆是妄尘;实性皆空。空不生空。空不异空。觉明皆幻。空性不动。名为寂灭如来海。大方广圆觉陀罗尼。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9268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经中所述佛国世界:壮丽庄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71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