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观音」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他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
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教化的精神。不但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成为亚洲文化的中坚信仰。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多方面的光荣。
因为东方文化的慈悲与仁义与西方文化的博爱。虽然只有在名辞的涵义与解释的内容上意义略有深浅的差别。但是在为指出人性本有善良而光明的一面并无太大的差异。这与观世音菩萨化身千亿的意义正好相互吻合。
现在我们简略扼要的举出观世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应化利物的形式。智慧解脱的开发。名号具有的含义”四个要点。稍加说明。
一、慈悲济世的精神
在中国大乘的佛教思想里。慈悲二个字虽然构成为一个名辞。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所谓“慈”:是具有父性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范围中含有庄严肃穆的意义;譬如夏天的太阳。它有利于世人与万物。但有时候也会使你望之生畏。
所谓“悲”:是具有母性的慈爱。它有一味的含容抚育万物而不辞其劳的作用。这种母性慈爱的悲心却往往被人误解为“妇人之仁”。好像没有太大的价值;然而人们如果能够彻底扩充所谓“妇人之心”的悲心。也就是发挥了人类母爱的伟大。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世界上每个大宗教。它的最崇高的象征往往都是以母性来作为代表。便可知道宗教文化的真正精神所在了。所以观世音菩萨在东方的宗教中始终以女性的化身出现。也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女性在人类中固然付出了无比崇高的母爱。同时所遭
此外。我们更要了解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世利物的精神。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慈爱。因此佛学中解释“慈”与“悲”。是说“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所谓“无缘慈”。就是无条件、无要求的慈爱。所谓“同体悲”。就是无时间、无空间的阻碍。悲爱一切人类众生。中国儒家所谓“民吾胞也”“物吾与也”。也同是由这种观念而出发。
二、应化利物的形式
根据佛教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等等的记载。观世音菩萨为了达到慈悲救世的愿望。他能够以种种不同的化身而应化利物。《法华经》中的《普门品》就说他“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他能够以比丘、宰官、居士、男女等各种身形而显世应化。
我们如果仅以普通观念来看。这种说法好像完全属于宗教性的神秘主义。事实上。世间多少不同身份的人都抱有一番“悲天悯人”思想。甚之真能做到“悲天悯人”的事业。不过各以不同的立场、不同
三、智慧解脱的开发
自从佛教大乘思想在中国生根。而与中国文化中儒、道两家思想合流以来。观世音菩萨借着另一化身名号
四、名号具有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与人生最密切而首先接触到的便是声色的关系。所谓声色。也便是物理世界中的光色与音声。与人生生命中所有的光色与音声。与人生生命中所有的色相与呼号。
我们从外表上。看到各种形形色色所构成的这个世界以及世上许多自然音声的美妙。便会使人感觉到人世的优美。而产生了许多文学与艺术的意识。给予歌颂与赞叹。但是透过这些外表。深入观察。我们便可了解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忧悲苦恼、啼饥号寒以及求生不得、祈死不能的痛苦呼号。
观世音菩萨是观察世界上苦难的呼声而来“循声救苦”。这是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无畏精神与作为的境界。
由此可知。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含义和内涵的慈悲精神。正是我们急需效法的宗旨。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促进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它给予人类世界许多物质生活上的便利与肉体生理上新奇舒适的享受。相反。生存在今天世界的人们。他所遭遇到精神与心灵上的压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25618.html
以上是关于「观音」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观音」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