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2: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世尊在《楞严经》中讲道:“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那么怎么摄心呢?当永断杀、盗、淫。

  释迦牟尼佛谆谆教导我们:“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生死相续。汝修三昧(也成为三摩提)。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

不丹佛学常识

百千劫。祗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无我反常识的佛学概念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於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於身上爇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於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不平复。”

  那么。我们修行时应该如何渐次增进呢?

  世尊在《楞严经》中讲到了三种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对我们而言。断蒜、葱、韭菜、蒜薹)。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於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於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

佛学常识太虚电子书

。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闻佛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佛学小常识2019

  “阿难。如是清净持戒人心无贪淫。於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无自归。尘既不像。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

佛学常识读后感

本师释迦牟尼佛!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454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三种清净明诲和三种增进修行渐次;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0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