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6 00: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佛陀与众弟子托钵乞食(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离钵为突吉罗。是为中垢。(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

  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之时。身上常携带十八种物件称“十八物”。不过。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只有六种。又称“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体都有什么?

  六物指比丘绝对不可离身的六种资具。又称“比丘六物”。包括:

  一、僧伽梨。又译大衣或者重衣。也就是九条衣。

  二、郁多罗僧。又译上衣。也就是七条衣。

  三、安陀会。又译内

佛学知识礼佛常识之摩拜篇

衣。也就是五条衣。

  以上三者合称“三衣”。又称支伐罗或袈裟。

  四、波呾罗。指用于饮食的钵盂。

  五、尼师但那。坐具。

  六、钵哩萨哩伐拏。指漉水囊。

  十八物则指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梵网经》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是哪十八物呢?具体如下——

  一、杨枝:又叫齿木。是用来清除口内臭气的木片。

  二、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用来沐浴、洗涤。

  三、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种衣。

  四、瓶:又叫“军持”。就是水瓶。盛水供洗涤或饮水之用。

  五、钵:又称为“应量器”。盛食物的用具。

  六、坐具:坐卧之时。敷陈于地上或床上的布。

 

佛学常识及答案

 七、

佛学常识大悲咒全文及注释

锡杖:头部挂环的杖。步行时环振动出声。以警示路上的虫类。或行乞时唤起人家注意。

  八、香炉:用来烧香招请诸佛。

  九、漉水囊:又称漉囊、漉袋或滤水罗。用于过滤水中之虫。

  十、手巾:拭手的布。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脚巾等。

  十一、刀子:用来截衣、剃发、截爪。

  十二、火燧:打火器具。

  十三、镊子:用来拔鼻毛或拔刺。

  十四、绳床:用绳制作的床。便于安坐禅观。

  十五、经:佛所说的经典。

  十六、律:戒本。

  十七、佛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十八、菩萨像:为供养而随身携带。

  这十八物都是大乘比丘所应护持。缺少其中一种就犯下轻垢罪。其中。又分为重、中、轻三品:离三衣为舍堕。是为重垢;离钵为突吉罗。是为中垢;离其余物。是为轻垢。小乘比丘仅用其中六种。即三衣、钵盂、坐具、漉水囊。通称“比丘六物”(如前“六物”所说)。

  关于十八物的具体名目。不同经论著作也有细节出入。如智顗《菩萨戒义疏》卷下就是上列十八种物;胜庄《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开三衣为三。合经与律、佛像与菩萨像各为一物;义寂《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则除去杨枝和澡豆。又开三衣为三。成十八种。

  看到这

佛学常识香炉里放什么

里。你是否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古代出家人在外游化时。竟然要随身携带这么多东西。不带还会“犯罪”。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从十八物中我们也

佛学常识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可以看出。出家人考虑事件真可谓面面俱到、圆融无碍。值得世间众生用心体会。想不点赞都难!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4142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古代出家人随身必带这十八种物件;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8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