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共修经文讲义资料:
【佛陀正法】经典讲义学习资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①。生实信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③灭后。后五百岁④。有持戒修福⑤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⑥。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⑦生净信⑧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译文]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啊!是否会有一些众生。听到这样的经文。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呢?”
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在我灭度以后。再过五百年。会有持戒修福的人。对我所说的这些经文。生起信心。并以此为实。你应当知道。这个人不只是在一佛二
[注释]
①言说章句:指佛说的
②实信:真实的信心。
③灭:灭度。涅槃。
⑤持戒修福:持戒。守持佛制定的戒律。修福。修习善行积累福德。持戒可以防止错误的行为。在不同的修行阶段。戒的内容也不一样。但目的都是止恶防非。令身心清净。修福可以累积自己的福德。福德是修行能够进步的动力。二者在修行的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⑥善根:生起善法的根本。将善以树根为喻。故名善根。《入阿毗达磨论》卷上云:“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同书又举出善根的种类有三种:无贪。无嗔。 无痴。称为“三善根”。
⑦一念:短瞬的一个念头。
⑧净信:清净之信。丝毫不夹杂任何怀疑的信。
[解说]
一切相非相。这和我们的习惯认识差得太远了。
什么叫种诸善根?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即是持戒。众善奉行即是修福。也即是经中所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如果不是这样。对经中所说不是诽谤。就是错解。不能正确理解般若。
不过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功德不够。佛已授记说末世众生中有能信受者。如果自己能信受。说明自己也是已种下了无量善根的人。只要再接再厉。也会得到无上菩提之果。如果我们还不能理解。也不用担心。从现在开始持戒修福。终有一天也会明白般若的真义。
这里实际上佛告诉了众生一个因果的道理。依佛法说。时间的规律。莫不出“因果”二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得乐果。作恶得苦果。十善生天。五戒得人。贪心堕饿鬼。嗔心堕地狱。愚痴变畜生。虽然经中说“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但是一天不解脱。虽然虚妄也要受果报。就如在梦中。梦境虽然是虚妄的。但在梦中的苦乐感受却是一点也不假的。除非你醒了。否则梦中的苦乐还是要自己去承受。
同样。在没有解脱之前。轮回的痛苦就会一直存在。如手被割了。就会感到痛。这是实实在在的事。
要解脱。就必须证空性。要证空性。首先要正确认识空性。这也就是佛在般若经典中所讲的道理。般若是六度中的第六度。前五度是它的基础。没有前面的五度。不可能有真正的第六度。所以不能因为般若才是究竟便忽视布施、持戒等行为。举例来说。如果不持戒。连人身都不能保住。堕入三恶道之中。恒时受苦。不要说修习般若。就连听见“般若”二字的机会恐怕也没有了。
真正要修学佛法。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断恶修善开始。有了这些基础。才能真正信受和理解空性。然后才能实证空性获得解脱。这也是佛在经中说末世众生如果能对《金刚经》生起信心。以此为实。一定是“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的道理。
知其果便能明其因。观其因也必能知其果。所以佛接着说:“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听闻《金刚经》哪怕是在一念之中生起信心。也会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这就是观因知果。当然佛是以他遍知一切的智慧观照而知。我们则可以通过因果规律推知。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4145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1);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