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10:5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

  第一卷

  我听到佛象这样说的。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比丘。都是无漏大阿罗汉。个个身为佛子。人人住持佛法;善于超越一切生死诸有为法。能于国土成就威仪;随从佛陀宣转法轮。能以妙不可测方式胜任遗嘱;严净奉持戒律。广大性地典范三界;应现无量身形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超越一切尘劳苦累。他们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作为其上首。又有无量辟支、无学。以及那些初心学佛之人。一同来到佛所。从属于所有大比丘。休夏自恣。还有十方菩萨。为了咨询如来。解决心头疑惑。敬重侍奉慈严(佛心大慈。待众生如严父。所以用慈严代指佛陀。)。将求深密道义。那时。如来铺好座具。安然端坐其上。就为诸会大众。宣示深奥道理。法会当中清听大众。得未曾有。如来讲法之声。犹如迦陵仙音。传遍十方法界。恒沙菩萨都来聚集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那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就在宫廷旁舍宴请佛陀。亲自迎请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及亲自延请所有大菩萨们。城中又有长者、居士。同时备饭供僧。站着等候佛来应供。佛命文殊菩萨。分领菩萨和阿罗汉。应赴所有供僧斋主。

  只有阿难。先前接受别人邀请。远游还未归还。无暇赶及供僧轮次。既没有上座。又没有阿阇黎陪同。途中独自归来。那天没有受到供养。那时。阿难执持应器。在所游城市里。依次循乞食物。心中初求最后一家。把他作为受供斋主。不论净秽贵贱。方行平等慈心。不择卑微低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经知道。如来世尊曾在过去。诃责须菩提和大迦叶。是阿罗汉。对于众生心不均平。敬重仰慕如来。开阐道理无遮无蔽,解度所有疑谤之心。经过那座城楼。缓步走在城门。严肃整理威仪。肃正恭持斋法。那个时候。阿难因为逐家乞食

佛学基本常识 李炳南

。经历一间淫室。遭受巨大幻术。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将他摄入淫席。淫躬来回抚摩。将要毁掉清净戒体。

  如来知道阿难。被她淫术加害。用斋完毕立即归来。波斯匿王以及大臣。连同长者居士。一起跟来随着佛陀。愿闻佛法精要道理。正当那时。世尊头顶放出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指令文殊菩萨。带着咒子。前往保护阿难。恶咒消灭。提救劝勉阿难和摩登伽。一同归来佛所。

  阿难面见佛陀。顶礼悲泣不已。自恨无始以来。虽然一向多闻。终究未全道力。于是殷勤启请佛陀。请他讲授十方如来得成菩提的方法。妙奢

佛学常识对人的影响

摩他、三摩、禅那。在这三者之中。哪一个才是最初入道的方便法门。那时。又有恒沙菩萨。以及所有十方

佛学常识问答 百度网盘

大阿罗汉、辟支佛等。全都乐愿听闻。众人退坐默然。承受佛陀圣旨。

  这时世尊。在大众中。舒开金色手臂。摩挲阿难头顶。告诉开示阿难以及所有大众:“这里有三摩提。名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你现在仔细听!”阿难立刻顶礼。伏受慈悲教诲。

  佛告阿难:“你我共受同一祖气。情意均分天伦。当你最初发心之时。在我法中。观见什么胜相。顿时舍弃世间深重恩爱呢?”

  阿难回答佛说:“当时的我。观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透明琉璃一般。时常暗自思惟。如此这般形相。肯定不是欲爱之所能生。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男女两性。欲气粗浊。腥臊交媾。脓血杂乱。不能发生如是之身。不但胜净妙明。而且聚敛紫金光色。因此崇拜渴仰。从佛剃度落发出家。”

  佛说:“你回答得很好啊。阿难!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自从无

佛学常识课本

始以来。生死相续不断。都是由于不知自己常住真心。不知自己这个常住真心。乃是性本清净光明之体。然而你们却用一切妄想之心从事活动。但是这个妄想之心并不真实存在。故而才有生死轮转发生。而你当今。若欲研求无上菩提。真正发掘明心见性。你就应当运用直心。答复我的提问。十方一切如来。过去都是走的同一条道路之故。这才出离生死苦海。他们都是以直心行道的。因为心言都要直行所以才能出离生死苦海之故。因为十方一切如来曾经都是如此过来之故。故而你现在也要心和言都要直行。如是乃至从初始地位始至终结地位。一直都保持不变。在整个中间过程。永无一切委曲之相。

  阿难!现在我来问你。当初你发心出家之时。缘于如来三十二相。你用什么来观见的?又是谁在产生爱乐呢?”

  阿难回答佛说:“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和眼睛。由我眼睛观见如来胜相。心中产生爱乐。故而我就发心。誓愿舍离生死。”

  佛告阿难:“正如你所说的。那个发出爱乐真正之所。就是因于心和眼睛。但是你要知道。若不识知心和眼睛所在之处。那就不能得以降伏尘劳烦恼。比如国王被贼子之所侵扰。他要发兵讨伐铲除他们。但是这些讨伐贼子的兵众。首要的是应当知道那些贼子所在之处。然后指向征伐铲除。使你生死流转不已。这个心知眼见。正是他们所作为的过咎。如今我来问你。你的心和眼睛。而今在什么地方?”

  阿难回答佛说:“世尊!一切世间十类异生。共同都将这个识心。认为居在身体内部。纵然观察如来青莲花眼。也是在佛脸面之上。而我当今。观察这个浮根四尘。只是在我脸面之上。所以如是识心。实际上是居在身体内部。”

  佛告阿难:“你今现在。正坐在如来讲堂里。你来观察这个祗陀林。而今它在什么地方?”

  “世尊!这个宽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而今观察这个祗陀林。实际上是在讲堂外面。”

  “阿难!如今你在这个讲堂当中。首先观见的是什么?”

  “世尊!我在讲堂之中。首先观见如来。其次观见大众。如是依次向外望去。方才向远处观见林园。”

  “阿难!那你向远处观见林园。因为什么才有此见?”

  “世尊!这个宽大讲堂。因为它的门窗敞开通豁。故而我在讲堂之内。才得向远处观见林园。”

  佛告阿难:“正如你所说的。身在讲堂之内。因为它的门窗敞开通豁。你才能够向远处观见林园。亦有如是众生。就在这个讲堂当中。不能见到如来。而能见到堂外之物。具有这种情况吗?”

  阿难答说:“世尊!如果身在讲堂之中。不能见到如来。而能见到林泉。绝无这种道理。”

  “阿难!你也是这样的。你的心灵一切明了。若你现前。认为你的那个所明了之心。确实居在身体内部。这时,首先应当了知身体内部情况。颇有众生。首先观见身体内部情况。其后观见身体外面之物?纵然不能见到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等等身内情况。实在应该稍微有所明了。如何一点都不知道?由此可以知道。此心必然一点不能了知身内情况。既然此心不能了知身内情况。又如何说它能了知身外情况?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体内部。是绝对错误的。”

  阿难稽首而对佛说:“我听如来如是法音。从而悟知我心。实际上是居在身体外面。这是为什么呢?比如一盏油灯。点燃放在房室内部。此灯所发灯光。必然能够先照房室内部。从其房室大门射出。最后照到室外庭际。一切众生。不能先见身体内部。唯独观见身体外面。也象这个灯光一样。本来居在房室外面。所以不能照见房室内部。这个义理必须明白。将无所惑。同佛了义一样。获得没有错妄的认识了吧?”

  佛告阿难:“这些所有比丘。就是刚才。随从我在室罗筏城。依次乞食求斋。现在又回归祗陀林。我已吃过斋饭。你来观察这些比丘。一人吃饱之时。能够让其他所有人都吃饱不?”

  阿难答说:“不会饱的。世尊!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些比丘。虽然个个是阿罗汉。但是躯体性命毕竟不同。如何能说一人吃饱。能让大众都吃饱呢?”

  佛告阿难:“若你觉了知见之心。确实居在身体外面。此身此心互相外隔。自然毫不相关。那么心之所知。身则不能有觉;觉若居在身际。心则不能相知。我今现在。挥动示你兜罗绵手。你的眼睛观见之时。心中有分别不?”

  阿难答说:“正是如此。世尊!”

  佛告阿难:“若是内外相知。为何你说此心居在身体外面?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体外面。是绝对错误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正如佛所说的。此心不能观见身体内部情况之故。不是居在身体内部;身心内外互相了知。不相隔离之故。不是居在身体外面。我现在又思惟。知道它在一处。”

  佛问:“此处今在何处?”

  阿难说:“这个了知之心。既然不能了知身体内部。而能观见身体外面。如我思忖。它就是潜伏在六根里面。犹如有一个人。取一个琉璃碗。笼罩在自己两个眼睛上面。虽然有物体笼罩着。而不留下任何障碍。彼根随见之时。随即产生分别。所以我的觉了能知之心。不能观见身体内部情况。是因为它

佛学小常识

存在于六根之故;分明观见身体外面。无有任何障碍。是因为它潜伏于根内之故。”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338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