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八)
阿难重复悲泣。泪下如雨。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对佛说:“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于开导我的迷心。能用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导一切沉冥众生。出于茫茫苦海。世尊!现在的我。虽然承听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光明心性。遍布十方法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可是。如来又责备我多闻无功。不自己去修习实证。然而如今的我。犹如一个旅泊之人。忽然蒙受天王赐与华丽房屋。虽然获得高房大宅。但是需要因门而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开示我和在会一切蒙暗之人。抛弃小乘有漏之法。毕竟获得如来无余涅槃。从本发心入于正修行路。令诸有漏学者明白。应当从何摄伏其心。降伏宿世以来所生攀缘妄想。得陀罗尼根本实证大法。入于佛陀正知真见。”说此语后。五体投地。与诸在会大众。万众一心。伫立恭听佛陀慈旨。
这时世尊。哀悯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还未获得大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时代发菩提心众生。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你们心中。若是决定发菩提心。对佛如来妙三摩提永远不生疲倦。应当首先畅明。发明觉悟初心二义决定道理。
什么叫做初心二义决定道理呢?
阿难!所谓初心第一真义决定道理。就是:你们若欲捐舍声闻缘觉有漏之法。修行菩萨大乘之道。入于佛陀正知真见。应当审视观察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二者之间。是相同呢。还是相异?阿难!若是你在发心因地。依靠生灭妄想之心。作为根本修行正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真觉能力。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义理之故。你当照明一切物质世间。一切有为可作之法。全部都要随从变化而毁灭掉。阿难!你去观察世间一切有为可作之法。谁又能够不被毁灭破坏呢?然而终究不曾听说。有谁能够打烂毁坏虚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虚空。并非有为可作之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从始至终。无有谁能把它坏灭之故。
如今在你身体当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大物质互相缠缚。纠结成为一个完整自体。分开你的湛圆妙觉光明心性。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至终。五阴互相交织重叠形成浊合之相。什么叫做浊合之相呢?阿难!比如一盆清水。原来清洁本然。即是那些尘土灰沙之类。他们本质具有留碍性能。清水和尘土之间。二体法尔。各自本性不相循顺。有一个世间人。抓取那个尘土投于净水之中。土就失去留碍本性。水就亡失清洁本性。二者之间容貌分明。名为浊合之相。你那浑浊五重阴相。也是如此。
阿难!你来观见这个虚空。遍布十方世界。空之与见不相分别。虽然具有虚空之相。但是无有固定自体;虽然具有观见之性。但是无有固定觉体。互相交织妄相形成。是第一重色阴种子浊合之相。把它叫做劫浊。
如今你的肉质身体。集聚四大物质。构成一个单独自体。浮面六根见闻觉知虚妄功能。壅挤而令性觉妙湛留碍;水火风土四大物质。旋转而令本觉确立虚妄知见。互相交织妄相形成。是第二重受阴种子浊合之相。把它叫做见浊。
又则在你自心意之中。不断忆识诵习。令性觉中激发虚妄知见出来。容纳妄现六尘幻影。离开六尘即无实相。离开知觉即无实性。互相交织妄相形成。是第三重想阴种子浊合之相。把它叫做烦恼浊。
又则你的心中执着之念。从早到晚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互相交织妄相形成。是第四重行阴种子浊合之相。把它叫做众生浊。
又则你们见闻觉知。从基元本性上来讲。元本无有相异性质。可是由于六尘
(心性精体。犹如摩尼宝珠。能够照现一切物相;虽能照现一切物相。而其中恒为空相。心精真觉颠倒之后。依靠生灭识心反映诸法。并且依靠业性连续推动作用。而长存下去。识心所反映的法相。作为一个幻有影像。存留起来。是为业识种子。贮藏在八识田中。犹如照相。底片本无相。通过照相业有作用。把外相吸进来。底片成有相。这个有相就作为一个幻影。保存在底片上。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种子和现行之间常时互熏即为习气。不断发展下去。是为“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阿难!现在的你。想让你的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契入自性基元妙湛圆明终极定态境界)。应当首先择定死生根本。把他作为众矢之的。依靠不生不灭圆湛性觉。消灭死生根本。依靠圆湛性觉。旋转消化虚妄灭生之相。复还本心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把她作为因地之心。以此作为因地基础。不断修行下去。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同澄清浑浊之水。把它贮于静器之中。水体静止深定不动。沙土自然沉淀下来。清水自然现前出来。名为初伏客尘烦恼。然后去除泥沙。纯净水体。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最后还要穷研不舍。促使水体明相更加精纯。对于一切变现生灭。内心都能安忍不动。不再为彼所转生起烦恼。如是一切。都合涅槃清净妙德。
对于初心第二真义决定道理。就是:你们必欲发菩提心。对菩萨乘。产生大勇猛心。应当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慎详明烦恼根本。这个无始以来。使你滋发业性润受生命。究竟是谁造作。是谁承受呢?阿难!当你修证菩提之时。若不审视观察这个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颠倒处所尚且不知。你又怎样降伏烦恼根本。取得如来果位呢?阿难!你去观察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造之结。又怎样去把它解开呢?但是从来不曾听说。这个虚空能够被你破坏毁裂。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虚空。本身无形无相。一个结头都不存在。本来无结可解之故。则你现前。你的浮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还有身根、意根。就是这六个浮尘根。共为贼媒。和外界六尘互相勾结。自己打劫自家珍宝。由于这个原因。自从无始以来。使得众生和物质世界之间。互相紧紧缠缚在一起。使得自性真心。不能超越物质世界。无拘无束朗然独耀。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与物质世界互相缠缚呢?
所谓的世。就是指时间迁流状态;所谓的界。就是指空间方位形式。现在的你。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名之为世。空间方位。具有十个数目;世时流变。具有三个数目。一切众生织妄相成。不但身内质能之间互相转变迁移。而且与外在世界互相干扰牵涉。然而这个界性虽然设立十方。但是确定几位即可明白。世人只是目取东、西、南、北。上界下界无有确定位置。中间无有确定方所。界位四数确定下来。与世时三数交相涉及互相配合。三四四三。宛转相乘。得数十二。然后以此作为基数。流变三叠。从一至十至百至千。总括始终数字。
在人六根之中。各自具有一千二百功能。阿难!你就在此六根当中。克定彼此优劣关系。
就象眼根观见功能。背后黑暗。眼前光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只有三分之二范围。综合论述所起作用。功能不全不足。三分言其有功。一分却是无能。由此应当知道。眼根唯有八百功能。
又如耳根。周转遍听。十方上下无所遗漏。动则远近都能闻听。静则无有边际。由此应当知道。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能。
又如鼻根嗅闻作用。通出入息。气息运动有出有入。而在中间交接之时。需要暂时停驻下来。所以亏缺中间交接之时。以此验明鼻根作用。三分缺一。由此应当知道。鼻根唯有八百功能。
又如舌根。宣扬妙理。尽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智。虽则语言具有地域分别。然而所说道理却是无穷无尽。由此应当知道。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能。
又如身根触觉作用。识于违逆、顺从二种情况。相合之时能够察觉。于相离状态却不能知悉。相离一分。相合二分。以此验明身根作用。三分缺一。由此应当知道。身根唯有八百功能。
又如意识默念思想。容纳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都能尽其边际。由此应当知道。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能。
阿难!现在的你。若欲逆转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返向穷究注流入根。至于不生灭性)。应当验明六受用根功能。其中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在此六根当中。悟明圆通之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反向逆转彼诸无始以来。互相交织各种虚妄业性盲动之流)。从中求得并且依循圆通之根修行。与其依循不圆通根修行相比。何止日劫相倍时速。现在。我已备显六根。本身所具有的清湛圆明功能。数量如上所述。随你详细加以选择。择决一个你可以趋入的一根。我当为你开发明白。令你能够加快前进速度。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都得圆满无上菩提。在他们的中间。亦无彼此优劣之分。但是你的根基下劣。不能于中圆成自在智慧。故而我才如是宣扬。令你只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契入一真法界无诸虚妄)。彼六知根一时得到清净。”
阿难对佛说:“世尊!什么叫做‘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得到清净?”
佛告阿难:“现今的你。虽然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而还未知悉六根之中。积生无始以来虚妄习气。那些一切虚妄习气。要因修行实际功夫。才得加以断除。何况在此虚妄习气当中。具有生起、停住、变异、灭亡四大
你今现在。观察现前六根功能。他们到底就是一个呢。还是六个?阿难!若说他们就是一个。那么。耳朵为何不能看见事物?眼睛为何不能听到声音?脑袋为何不能走路?双足为何无能言语?若此六根功能。决定分成六个。象我今在会中。给你宣扬微妙法门。你的六根之中。谁来领受声音之相呢?”
阿难说:“我用耳朵来闻。”
佛说:“你的耳朵自听自闻。如何关系你的身口?口来询问佛义。身起钦仰承应。所以应当知道。如是六根功能。不是一个终是六个。不是六个终是一个。终究不应该这样说。你的六根功能。元本就是一个。或者元本就是六个。阿难!应当知道。如是六根功能。非但不是一个。而且不是六个。由因众生无始以来。妄想颠倒生死沦替。故而就在圆湛心精觉性之中。产生上述一义六义。你乃是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犹如这个庞大虚空。参合众多器物。依由这些器物形状各异。名之相异空间形状。如果除去所有器物。再来观看这个空相。便说虚空就是一个。然而那个庞大虚空。怎么能够依从你的心愿。随你摆布成为相同或者相异?何况还说就是一个。或者不是一个呢?如是则知。你那了知六受用根功能。也和这个道理一样。
由于明暗两种色相。相互显形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
又由动静两种声相。相互击荡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湛明正觉能力。发生颠倒妄听功能。听精反映声相。卷裹声尘成为一根。这个根元。目见是由清净四大组成。因名耳体。犹如新卷叶片。这个耳体所居听精。通过浮根四尘。俘声掠影。流逸奔赴于声。
又由通塞两种香相。相互发作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湛明正觉能力。发生颠倒妄嗅功能。嗅精反映香相。吸纳香尘成为一根。这个根元。目见是由清净四大组成。因名鼻体。犹如双垂爪相。这个鼻体所居嗅精。通过浮根四尘。俘香掠影。流逸奔赴于香。
又由恬变两种味相。相互参杂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湛明正觉能力。发生颠倒妄尝功能。尝精反映味相。绞扭味尘成为一根。这个根元。目见是由清净四大组成。因名舌体。犹如初偃月形。这个舌体所居尝精。通过浮根四尘。俘味掠影。流逸奔赴于味。
又由离合两种触相。相互摩擦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湛明正觉能力。发生颠倒妄触功能
又由生灭两种法相。相互连续交替变化。于妙圆本心精体中。粘着湛明正觉能力。发生颠倒妄知功能。知精反映法相。揽受法尘成为一根。这个根元。目见是由清净四大组成。因名意思。犹如幽室所见之物。这个身体所居知精。通过浮根四尘。俘法掠影。流逸奔赴于法。
阿难!如是六根功能。是由那个本心精体真性觉明。元本有明。因于为明于觉虚妄作用。失去彼之本心精体真实了明能力。粘着妄尘发出幻有之光。所以你在当前。一旦离开黑暗离开光明。也就无有能见自体;离开运动离开静止。元本无有能听性质;无有虚通无有实塞。嗅性自然不能产生;非是变味非是恬味。尝性当然无所可出;不存分离不存接合。觉触本身就是虚无;无有消灭无有生起。了知寄于何方何处?
只要你不依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妄想变识有为法相。从中随便拔除一根虚妄功能。脱开所粘着的幻有尘相。向内深沉潜伏。一直伏到回归元真心性(。回归本心基原妙湛不动场地)。自然发起本元觉明照耀性能。本觉照耀性能一旦发起光明。其余一切五根所粘结的物质尘相。应念之间拔除圆脱。此时不用依赖前尘法相。而能发起正知真见能力。这个本心精体独耀光明。不再依循浮尘六根。只是寄居浮尘六根。发挥光明照现能力。由是浮尘六根功能之间。能够互相调换使用。
阿难!莫非你不知道。现今此会之中。阿那律陀无有眼睛。而能看见事物;跋难陀龙无有耳朵。却能听到声音;殑伽神女并非凭借鼻子。便能闻到香气;骄梵钵提舌头虽有异相。但是也能分明了知不同滋味。舜若多神。无有实身感觉触相。在如来光明中。照映其质。令其暂时
阿难!若今现在。你的浮尘诸根妄想变识功能。全部拔除之后。本心精体内在莹性就发出大光明。如是浮根六尘。以及物质世界一切变化法相。如同热汤销溶冰块一样。应念之间化成无上正知真觉。阿难!如彼世间之人。眼睛聚精会神看一事物。若令眼睛突然急速闭合起来。那么这个黑暗现相。也就一下子显现在眼前。他的浮尘六根。当然随之黯然不见。用观见来区分头足。与用触摸来区分头足。二者分辨结果相似。彼人用手循着身体。遍绕自己体外来摸。虽然他看不见头足。照样能把头足全部辨别开来。这种头足一辨结果。表明二者知觉是相同的。世人因于日月灯的光明现前。才能攀缘外有色相。才能分明眼前事物。一旦光明变为黑暗之时。一个二个成睁眼瞎。无有见物之能。如果不为明而自明。则本觉光明就自然发出。那么所有一切黑暗现相。永远不能再使真心昏暗不明。这个浮根浮尘一切妄相。既然已经销亡。如何你的幻有觉明。不能转成圆明妙觉呢?”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7/46577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