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一个“打”字形象地点出了这非比平时的有严格规章约束的集中修行。“打七”其实是在禅宗与净土宗盛行以
禅宗的“打禅七”极为
直到第七日。韦驮龛前挂出“解七”牌示。这第一周“打七”才算告一段落。小憩一下。又要进入第二轮……“打七”期间。每日的
与禅宗“打禅七”不同。净土宗的“打佛七”却是热热闹闹的。念佛堂内。由主七师指导。维那师指挥唱念。从早晨一直到子夜。昼夜不停。参加的善男信女们在引磬、木鱼的引导下。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
净土宗认为。“打佛七”是遵循佛的指示。是佛提供的一道修行方便之门。《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正如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所说的。末法时代众生业障很重。心又很粗。念头很杂。一会儿想诵经。一会儿又想打坐。生了很多杂念。却失了正念。与佛的本愿不相应。而持名念佛。因为单纯简单。所以成就更大。功德更多。因此他提倡每个月中。要有七天。行净行道。只能吃一顿饭。昼夜专心念佛。一声接着一声。不要停止。不要有杂念。绵绵密密连成一片。让佛号充满虚空之中。这就是善导大师提出的“念佛三昧行仪”。“打佛七”是由此而来。但不像他说的那样严格。七天中。善男信女聚集在念佛堂中。专心精进。持名念佛。以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般说来。净土宗“打佛七”多在阿弥陀佛生日之前。农历十一月初十到十一月十六。僧俗都可参加;而在“冬安居”期“打佛七”。往往要打七个“七”共四十九天。在平时也可以“打佛七”。
例如已故女作家戴厚英。生前就曾参加过宁波雪窦寺三月份的“佛七”。在她的《结缘雪窦寺》的文章中。很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打佛七”的场面。以及她的感受变化。文中说在雪窦寺。早上四点起床。五点上早课。念经、拜佛。持名念佛一天四场。一百多个人站满了大殿。刚开始时。当全体人员五体投地时。她与朋友直挺挺地站立着。但到后来。她被感染了。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感到“梵乐像一股暖流。注入我的血脉……心里自有一片庄严、宁静、融和境界”。在每次念经以后。还要经行绕佛。她自述说:“双手合十。两目微垂。一边随着人流移动脚步。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行列像一条小河。蜿蜿蜒蜒。在坐垫间流动。首尾相接。我听见自己的声音与大家的融汇在一起。低沉委婉。声声相连。像一串不断的念珠……我声声呼唤的不是住在某处的阿弥陀佛。而是久已疏远和蒙尘的自己。”关于“打佛七”的场景和个人的感受于此可见一斑。
“打禅七”与“打佛七”。一静一动。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在短时间的集中修持之中。寻求自证。寻求开悟和解脱。这一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信众认可。现在的寺院“打佛七”与“打禅七”渐渐多了起来。还出现了念观音名号的“观音七”与念地藏菩萨的“地藏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5401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