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禅语道尽人生简短,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一句禅语道尽人生简短,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 1、一句禅语道尽人生简短 ;2、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 。
1、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打开不一样的窗,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拥有不一样的视野,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心境。人活一世,你能接纳的、你能面对的、你能包容的、你能理解的、你能释怀的,才是你真实的世界。所以说,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3、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声音。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社会;也许,你正为之苦恼,肝肠寸断的,未必是你真正想爱或该爱的人,只是一时的不甘心。坐下来,静赏花开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4、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欲望无止,生命有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尽的欲望,又怎能得到满足?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幸福才能越来越多。
5、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就越深刻。
6、你现在的样子,是你过去的果;你未来的样子,则是你现在的果。恶念的后果会一直跟着你,就像牛车被牛拖着走一样;清净心的后果也会一直跟着你,就像你自己的影子一样。没有人—包括父母,亲属与朋友在内,能像你自己的清净心一样帮助你。一颗训练良好的心,将会为你带来快乐。
7、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的心境对人对事,那些无关大局之事,没必要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气魄,才能够束缚住自己内心不安份的念头,平心静气,怡然自得。
8、做错事情不肯忏悔、认错,这是恶中最大之恶,与自性完全相违背。不是佛不原谅你,是自己不原谅自己,这个道理要懂。如果怪佛不原谅我,那是罪上又加一等罪,佛没有不原谅的,是自己不肯回头、不肯认错,不能怪任何人。
9、学会淡然,不要让心随着得与失起起伏伏,人生真正的“得”,是得到一份坦然,一份从容,一份淡定,一份勘破,是内心得到宁静与祥和。放开对世间间烦恼的纠结,才能发现世界的宽阔。
10、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11、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不燥进。
12、人生是祸福相依,笑泪交织,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艰难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观人;有包容心,才能处人;有美丽的心,才能示人。
13、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14、人们烦恼时,只看到是谁惹了自己,总是怨天尤人,怨这怨那,从不抱怨自己看不破,想不通,看不透,从不从自身找原因,只知道,烦恼天天有,捡来自己恼,却忘了:本是平常事,不拣自然无。
15、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从神到我有多远?觉醒之间。
16、佛说,笑看花开是一种好心情,静赏花落是一种好境界。人生无尽的悲欢离合,不过是不同的心路,不同的历练,在落花的那一刹那,从心底涌出千差万别的感受。
17、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拿得起的人,处处都是担当;拿不起的人,处处都是疏忽。放得下的人,处处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处处都是迷途。想得开的人,处处都是春天;想不开的人,处处都是凋枯。做何人,在自己;小自我,大天地。
18、佛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不欣羡别人,不哀怜自己;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把握现在,播撒良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
19、人生如花,淡者香。花的颜色越浅,香味越浓;颜色越深,香味越淡。做人,侧重于外在美,难免流于俗气;多注重内在美,方显雅致。对人,咄咄逼人必招怨恨,宽宏大量常得人心;对自己,心事过重伤人伤己,心态淡然自在优雅。人生,从内到外,保持质朴淡雅的气质,才能悦人悦己。
20、人生处处有磨难,活着就是一种修行。生命中几度绚丽的凋零,人世中几许繁华的褪色,都昭示了人生的起落与沉浮。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人生有风雨,能为你挡住风雨的是坚韧。生活有坎坷,能为你踏平坎坷的是勇气。生命有起落,能为你抚平起落的是淡定。
很多人在生活之中总觉得自己处于一个困顿的阶层,生活在各种压力的包围之下,尤其是现在的经济飞速发展,车贷房贷等等都成了压迫人的一座座大山,加上人际关系的处理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是有些人虽然生活在这种困顿的环境之下,但是心态却完全不一样,其实这可以用一句佛语来概括: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
世界是一个大的整体,每个人,每个物品,甚至是天地间的空气都是构成这整体的一部分,分散来看确实不显眼,但是每一部分都是极其重要的。而每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都是不同的,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给你看到哪一部分。
在佛教之中,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大致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并非是上天注定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各种经历以及心境造就的一个结界,生活中见到的事物甚至经历的事情或许只是一种假象,而心态才是能够决定你看到事物的关键。
佛曾经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平时看到的并不一定真实存在,很有可能是虚妄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比如人做的梦,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你在做梦的过程中,不论发生了多么不可置信的事情,你都会觉得是合理的。梦醒之后,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但是又无法相信那些事情的发生,这就是虚妄。
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或许并没有那么优越,但是若是能抱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那么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温馨与幸福。时间长了,整个人的面相,心境,个性,心思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若是心中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怨恨,只愿意看到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就算生活的物质条件再优越,心里始终会有不满意以及对生活的憎恶,时间长了,对一切失去信心。这就是差别,所以说,一个人的生活处境以及态度主要是和自己的心境有关。
世界万物皆化相,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心不变,则万物不变!
佛和众生的区别或许就在于这里,佛看众生皆是佛,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会对物质以及外界的环境产生太多的大喜大悲,而众生看众生都抱有不同的标准,对环境的应激反应过于敏感,有七情六欲,贪婪,欲望,物质,虚荣,攀比……这些都是人的劣性,很难真正做到心如止水。
总体来说,一个人的心就是最大的世界,心境就是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世间万物都有它自己的本相,而世间万物都会随着人的眼光而改变,一个人若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将会变得强大无比。
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阿弥陀佛!
以上是关于一句禅语道尽人生简短,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一句禅语道尽人生简短,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9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