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学」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2021-04-08 10:47
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了解不过的招呼方法。合十的动作。不
赵朴初佛学常识下载
只可以达到收摄心里的效果。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形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好、打招呼之外。假如通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通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咱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办法。操手当咱们倾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顺。假如谈话的时刻较长。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力。具体办法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不然太高予人严重严厉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力。双手不要贴紧腹部。不然看起来会很不天然。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手掌向上。以示头触佛足。恭顺致诚。就是俗话说的“心悦诚服”。问讯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可以心悦诚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说话、讲演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法替代。相同能表达忠诚的心意。首要忠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然后向下折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态。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
佛学常识讲座(六)慧风
指尖悄悄相触摸。食指尖也悄悄相触摸。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此时。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顺吉祥。双手保持这个姿态通过胸前。一直抬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忠诚、恭顺而谦善的态度。随后再悄悄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然后放下双掌。佛教常识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满意。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3、缘觉:是听了十二缘由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4、声闻: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5、阿罗汉:是
佛学常识图片
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才智。 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9、全部智智:佛的才智称为全部智智。因佛能遍知人间和出人间超才智。 10、全部有情:全部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叫人我执)。法执(又叫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妨碍涅槃)。所知障(妨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
佛学常识关于金刚经
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25、三恶道:阴间。饿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27、大乘: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主旨。
佛学常识三尸是什么意思
28、小乘:是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主旨。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再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3、四等:即四无量心。 (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34、四恩:爸爸妈妈恩(家庭)。众生恩(社会)。疆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35、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36、四德:常。乐。我。净。 37、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38、四念住:(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39、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0、四种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41、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2、五欲:财。色。名。食。睡。 43、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45、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盖: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48、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49、五恶见:(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计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50、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51、十惑: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54、六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 55、六道:天。人。阿修罗。阴间。饿鬼。畜生。 56、十法界:佛陀。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阴间。饿鬼。畜生。 57、六波罗蜜:即六度的异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59、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60、六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62、六难:(一)遇佛世难。(二)闻正法难。(三)生好心难。(四)生中国难。(五)得人身难。(六)具诸根难。 63、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64、阿弥陀佛:译意是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 65、僧伽:义为‘和合众’。指出家和尚六和共住。 66、达磨:义为‘法’。指佛法之法。即经典。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72189/
以上是关于「佛学」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学」初学佛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常识和知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