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 佛教新闻-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5-06 00:2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近来。衲注意到在

新浪佛教新闻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很盛行读儒家经典。衲觉得自己整日无事。不如也开个学堂。于是把此想法告知居士。就这样衲每周六、日教十几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读经。教的方法是衲读一句。小孩子读一句。中午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第一、第二次。孩子们午饭吃一半扔一半。衲说和批评也不起作用。第三次。衲索性等孩子们吃完饭。吃他们剩余的饭菜。第四次。孩子们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们看见衲吃自己剩下的饭菜。第五次。衲说自己的碗筷自己刷。下一次。衲安排孩子们轮流为所有人洗碗。再下一次。衲鼓励小朋友自愿帮助大家洗碗。再下一次。因为主动要求洗碗的孩子多了。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有资格为大家洗碗。孩子们回到家里。不仅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很干净。而且还请父母也这样做。并且主动帮助父母洗碗。父母心疼孩子。不让孩子洗碗。孩子却执意要帮忙。如此一来。父母感到十分惭愧。因为教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却比不上读经几个月后的改变。一一问衲这中的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效果?衲的回答是。其实孩子们并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看你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我们通常把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而衲却把劳动变成奖励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教育的方法。通过上面的例子。衲想说明的道理是。教育有时候需要理论。有时候理论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城市里有很多人赌博, 打麻将。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做没有意义、甚至有害的事情。却不愿信佛、学佛。更体会不到我们学佛的意义和价值。这实际上是他们心灵的问题。他们没有接触佛法的因缘。不知道学佛的乐趣。许多来寺院里做义工。我看到很他们有时吃剩饭。即便如此。他们也很快乐。吃得津津有味。而这种快乐是用钱买不到的。这种喜悦也是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所以务必要去观察和体会、分享别人的法喜。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感受。人的一生要知道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生活的品质和心灵得到提升。那么。人生的价值何在?应该如何体现?答案就是“我为人人”。不断努力付出、奉献。否则自己的心就和别人的心越来越远。也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为什么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呢?例如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或者佛门里的一位法师。因为他到了某一个地方。做了某件事情。这个地方或寺院就会越来越有价值;相应地他也借助这件事情。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一位德行高尚的法师。他讲经说法很精彩。即使不用麦克风。大家也会用心去听;反之。如果在一个很好的场景里。唱着一些很没有品位的歌曲。说着一些很没有价值的话。别人就不会喜欢听。世人的成就要通过外物的优劣多寡来体现。与之相反。我们佛教要用心灵的提升来体现和衬托外物的价值。世人往往过于注重物质。是色法;而佛教更加注重精神。是心法。我们学佛就是学习用心。做同样一件事。用心很重要。打个比方。搬砖头如果只是从这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再从另一个地方搬回原地方。反复地进行。就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些砖头和沙土堆积起来

莆田新闻佛教

就能建成一座大庙。任何一座大楼都是由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我们看见。通过自己的劳动。楼房一天天加高。就会充满希望和喜悦。并愿意继续添砖加瓦。同样的。我们坐禅念经如果念出了味道。就会愿意继续念下去。这说明。学佛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培养内心的力量。把心磨练得越来越深细、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有了好的落实之处。就如同滴水溶入大海之中。永远不会干涸。有很多居士来寺院里住了几天之后。对寺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家学佛很多年。十分精进。诵经念佛。但是和在寺院的感受就是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环境不同。他们在寺院这个大环境里受到强大的、共同的善法力量的熏陶。可以熏化内心无始以来的烦恼并慢慢把它冰释。我们内心的烦恼厚重如冰山。自己的力量却如同微弱的萤火虫。必须靠外在的猛火的热量才能把冰山消融。获得清明的智慧。在家的居士不管是打坐、诵经或是念佛。都不免会心烦意乱。而在寺院里。晨钟暮鼓。出家人的生活作息不是靠人为的召唤而是靠法器的声音来指挥的。它的声音使人进入有序的生活工作状态。出家人的生活和自然界、和法器的声音连成一体。世间人对外在的东西用烦恼的心去分析和判断。而出家人用智慧、用佛法去对待。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大家在寺院里透过做事来看清楚自己的本心。透过发心得到真正的法喜。实现生

莆田佛教论坛会新闻

命最崇高的意义和价值。学佛三要听了同学们的心得报告。觉得大家进步很快。我们已经开始学习运用佛法。尝试让所学的道理能够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同自己的身心相融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更应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扎扎实实打好学佛的基础。以下略举修学佛法的三个要点。以资策励。

  第一。发心、发愿。世间上有许多人也懂得发心、发愿。但大多是为自己的家庭、事业、生活发心。为眼前的利益发愿。他们当中有些人尽管事业做得很大。但由于所发的心不够广大。所立的愿不够长远。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福报。我们佛弟子发的是广大的利他心。立的是长远的菩提愿。我们的心愿跟世俗的心愿不一样。获得的成就也就不一样。这些虽然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从生生世世修学佛道的大事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我们不发心、发愿。缺乏心力、信念的支持。就很难做得下去。很难做得好;而如果所发的心愿不能够跟实际所做的事情相联系。就很容易变成悬想、空谈。算不上真正的发心、发愿。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发心、发愿。踏踏实实走好学佛的第一步。

  第二。了解、理解。修学佛法不仅要时时策发自己的愿心。更要进一步了解整体事相。理解宗旨理念。平时我们很容易以个人当时当下的主观心态孤立、片面地了解某次法会、某项活动、某样东西、某一个人。并以此作为自己分析、判断相关人、事、物的唯一依据。这样往往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难对整体组织的运作状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很难对整个团体的宗旨理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不能对整体事相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就容易产生曲解。也就是说。你只是接触到其中的一部分。就认为所有的都是这么一回事。而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如果对团体的宗旨理念理解不够。就会造成误解。也就是说。大家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跟自己所认为的不一样。如此一来。就会逐渐形成个人与整体之间的违缘、与团体之间的疏远。并且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曲解和误解的思维体系当中。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因此。我们在面对日常的生活、学习时。只有发广大、长远的心愿。去关顾整体、缘念团体。增加了解以减少曲解。深入理解以纠正误解。才能够从整体运作中去把握宗旨理念。才能够透过事相的了解渐渐加深对义理的理解。才能够籍由了解和理解逐步确

佛教论坛新闻300字

立佛法的正解。

  第三。服从、服务。发起了愿心。确立了正解。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实行了。这就需要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行善友。如果师长有安排就去做、不安排就不去做。或者仅仅照着师长所说去做。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由。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初级的服从。随着我们程度的慢慢提

新闻联播播放佛教

升。光这一点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能够透过师长的言语教授。领会内在的含义。并将师长的意趣付诸实施。才称得上真正的服从。服务就是将佛法的内涵借助事相显现出来、通过言行表达出来。利益同行善友。造福社会人群。因为人、事、时、地、物等实际状况的不一样。在今天这个时空因缘下成立的事情。换一个时间、换一种环境可能就不适合。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学习。从契合因缘的事行中切切实实地服务他人。当我们真正发起广大的利他心、长远的菩提愿时。一定会关顾整体、缘念团体。一定会通过了解与理解获得佛法的正解。也一定会付诸行动。努力服从师长教授、服务同行善友;而当我们真真正正做到服从和服务时。一定会加深对整体事相的了解和对宗旨理念的理解。也一定会在与整体的融合中增长利他心、从对团体的认同中坚固菩提愿。所以。发心、发愿。了解、理解。服从、服务。三者辗转相因、互为增上。构成了修学佛法的三个要点。并引导我们在三宝的摄受下。在师长的引领和团体的带动下。发起信愿、萌生正解、实践正行。踏踏实实渐次修学。勤勤恳恳累积资粮。直至证入无上佛果。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2/15542232104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三宝」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5536.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