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素食」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
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
世间众生。无不轮转于生死苦海之中。不得出离。实足悲悯。众生的痛苦。除了饱受无常生死之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即必须相互残害才能生存。即所谓食物链。身为生命而又杀生。无论是杀生还是被杀。都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
如何避免或者
也许有人会说。植物也是生命。素食同样是杀生。但植物的生命形式和动物有明显的差别
肉食的理由也有很多。关键是两条。一是为了健康。有很多营养学家说人体中必须有动物蛋白才能健康。这些营养只能来自于动物;二是为了口味。因为肉食好吃。吃肉是生活富足的表现。素食健康还是肉食健康。这个问题讨论了多年。各说各的理。恐怕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答案。这几乎是一个宗教问题。不会有科学的解释。素食者肯定会说素食健康。有许多许多的理由和案例。肉食者也会说食肉健康。也会有同样多的理由和案例。是否健康。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楚。也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多讨论。
然而。健康是需要成本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自己要付出。环境和其他生命同样需要付出。从健康成本的角度来讲。几乎不存在争议。素食肯定低于肉食。
不必说素食的价格一般低于肉食。也不必强调五六斤植物才能长出一斤肉。肉
现在很多人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成一种“金规则”。即所谓普世伦理。这种普世伦理
其实大多数肉食者心里也很清楚。食肉并不健康。但他们可能不愿承认。更重要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无法战胜对所谓美食和口味的追求。美味其实是健康杀手。老子早就说过。“五味令人口爽”。美食往往都是垃圾食品。都是严重破坏健康的食品。为口味害肠胃。为了一时的所谓口感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孰轻孰重。是否划算。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
肉食对自己是慢性自杀(也有快的时候。如误食有毒动物)。对其他生命则是杀生。自杀杀他。自害害他。其危害性还需要再说吗?
人是高级动物。高级在什么地方。不是高级在吃高价食品。住高级宾馆。穿高档服装(毛皮大衣)。而是高级在能够克服和战胜本能上。老子说。自胜者强。人类才能够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欲望。譬如说我们无论怎样教化老虎。让它产生慈悲心。从吃肉改为食素。都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人有这种可能。能够化性起伪。化食色之性。起文明之伪。人性的尊严就体现在对本性的克服方面。
对一个学佛的人或者说是有佛教信仰的人。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讲上面的道理了。佛是两足尊。福慧俱足。福慧从哪里来。从悲智来。从慧得福。由智开慧。学佛当然也要学悲智。修福慧。食肉自害害他。则不智;自杀杀他。则无悲。不悲不智。乃非佛行。因此佛制戒法。第一便是不杀生。要想做到不杀生。最关键的就是不食肉。
学佛而食肉。南辕而北辙;出家而食肉。是造地狱种。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为肉食辩护的理由。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讲行头陀行。无分别心。因此不可拣择。不能挑荤拣素。这一条在当时是成立的。在现在则不成立。因为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出家人不能自己定居造饭。为了不造成施主的负担。实在没有办法。化缘遇到肉食也只好吃掉。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出家人有条件选择做素食。即使化缘。施主也不会提供肉食。二是当时都是罗汉僧。智慧福报极大。能够消受。觉悟的人“万两黄金亦销得”。而现在的人不具备这些条件。无缘消受。
现在的出家人食肉。根本不是没有办法才偶尔用于疗饥疮。而是贪欲过盛。有意追求“口福”。食肉一则沉溺美味。邪欲炽盛。属于贪。二则助长嗔恨。慈悲不足。属于瞋。三则不明利害。愚痴执著。属于痴。执于一味而犯三毒。三毒炽而烦恼重。身披法衣而心在三界。出家不是自欺欺人吗?
无论是哪一国哪一派的佛教。都没有食肉的理由。无悲无智。何以为佛!口说慈悲而身犯杀业。外示智慧而心中愚痴。这样的佛教没有说服力。不能以所谓教派、地方为理由来回避这一问题。因为既然号称佛教。就必须慈悲。慈悲则不能杀生。不杀生就不能食肉。儒家尚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佛教更须讲“饿死事小。犯戒事大”。何况不食肉不会饿死人。如果出家人连这点欲望都战胜不了。又能出什么家呢?
在家居士要求可以降低一点。但尽可能做到不食肉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念佛千声。不如少食一众生肉。口念不如心行。心行不如身体力行。素食没有必要讲太多的理论。再多的理论也不如行动。希望学佛的人。有慈悲心的人。视众生如己。视众生如佛。爱之敬之。而不伤之食之。
原文出处: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8/110026332775.html
以上是关于「素食」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素食」徐文明:素食与慈悲的文化意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xinw/2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