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鸠摩罗什」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 佛教法师-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2-11-11 01:0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鸠摩罗什」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鸠摩罗什」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农历8月20为法师圆寂纪念。

过去七佛译经师 

颖悟绝伦善知识

恩播法界泽后世

大教流通永护持

在中国唐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位道宣律师。是专门修持戒律的;因为他持戒精进。感应了天人给他送饭。他所吃的饭是天上的人给他送饭吃。有一天。道宣律师因为年老。走路就跌倒了。北方多闻天王的儿子。就来把他扶住了。他一看。是天人来护持他。就问:为什么世间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那是什么道理呢?天人就对道宣律师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

台湾著名佛教法师

─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过去七佛是哪七位呢?第一位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由这一点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特别正确。

鸠摩罗什法师到了中国。这时候。佛法才真正有显著的成就;他的功德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是特别的深厚。报答不完的。所以。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力量所成就的。也就是他的功德庄严所成就的。

天竺智者 将到震旦

中国东晋的时候。苻坚在长安。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号「秦」的朝廷。历史上称为「苻秦」;因为在这以前。战国七雄时代。秦始皇把六国都灭了。建立了秦朝。历史上称为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以后。汉高祖刘邦。又把秦朝给灭了;到了东汉末年。汉分三国──三国就是蜀、魏、吴。蜀就是西蜀。现在是四川;魏就是北魏;吴就是东吴。大约就是在南京这一带。三国以后。就到晋朝;在这个时候的人心。有的还欢喜秦朝。于是苻坚就在长安成立了一个国家。也叫秦。自以为是秦始皇的后人;这国家就是「苻秦」。

当时。有一位管天文学的钦天监。看见天竺(印度)的天空上面有一颗智星──这一个星星是有智慧的;就对苻坚讲:「现在天竺有个大智慧的人。将来会到震旦(中国)。来拥护震旦。这个大智慧人。大概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吧!他在天竺。一般人都非常崇拜他。因为他有智慧……」他怎样有智慧法呢?

龟兹国内 巧说因缘

这位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鸠摩罗炎。是中天竺一个国家丞相的儿子。以当时的制度。本来他应该继承这个丞相的职位。可是他不愿意做官。愿意干什么呢?愿意修道。就想出家修行。于是就各处游学。各处去参访明师。因为鸠摩罗炎的父亲是个大官。所以他到处都受人欢迎。

他一走就走到龟兹国的时候;龟兹国。在现在的新疆库页县。龟兹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家。龟兹国王就到郊外去欢迎他。又请他到宫里头去宴会。吃饭的时候。龟兹国王有个妹妹叫耆婆。对鸠摩罗炎一见就钟情了。因为国王的妹妹。生来就非常聪明。在她本国的所有男人。她都看不上眼。认为都配不上她。这一次见了鸠摩罗炎。一见就倾心。就钟情了。她对她哥哥龟兹国王虽然没有说什么。他哥哥也是聪明人。一看他妹妹对鸠摩罗炎这么样有好感。一定是以身相许啦!于是就把他妹妹嫁给鸠摩罗炎。

智子在肚 具大辩才

龟兹国王就把他妹妹嫁给鸠摩罗炎。没有好久。耆婆就怀孕了;你说怎么样呀?可就奇怪的事情也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呢?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语言。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又会说、又会听。把梵语统统都会了;不单这样。而且她还辩才无碍、智慧大增。

在当时有一位罗汉。就对人说:「喔!这个女人肚里的小孩。可不是平常人。一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这个罗汉就讲起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尊者。他说:「以前舍利弗在他母亲肚子里头的时候。也是使他母亲智慧大增;大概这个小孩和舍利弗是一样的。」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在***妈的肚子里头。就能帮助妈妈增加智慧。

宁可死了 也要出家

耆婆生下鸠摩罗什。过了三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在这个时候。鸠摩罗什的母亲常常到巧黎大寺去听经闻法。因为她自己的根机非常好。一听法师所说的法。就知道人在这个世上。一切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所以她就发心想要出家;这时候。鸠摩罗什才仅仅七岁。

他母亲出家的时候。很费了一点手续。什么手续呢?本来鸠摩罗什的父亲以前是想要出家的。可是和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婚之后。因为对他的太太有一种深重的爱心。所以就不想出家了;他贪恋这漂亮的太太。又有钱。又有地位。所谓富贵到极点。《四十二章经》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所以鸠摩罗炎因为被富贵所迷。不单他自己不出家了。他的太太想要出家。他也不准。

鸠摩罗什的母亲就下决心。发愿说:「我如果不能出家。我宁可死了。也不要在家。如果你不许可我出家修道。我就不吃饭。也不喝水。唯死而已!」鸠摩罗炎就说:「不吃饭。妳就不吃饭;不喝水。妳就不喝水。总而言之。我不许可妳出家。」

那么最初不吃饭。鸠摩罗炎也不以为然。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到了第六天。都不吃饭;不但不吃饭。连水也不喝。什么都没有吃。鸠摩罗炎一看这样子。不行了!如果再不许可她出家。她就真要饿死了;就不想向他太太投降。现在也要投降了。也要低头了。就说:「好啦!妳要出家。我答应妳!妳可以吃东西了!」

鸠摩罗什的母亲说:「你许可我出家吗?那你要先请法师帮我落发之后。我才吃;如果没有落发。等我吃完东西。你又不许可我出家。那我怎么办?」

鸠摩罗炎看在这个情形之下。没有另外的方法。也没有其它的途径可走。就到巧黎大寺。请来寺里的住持方丈。给他太太落了发。落发之后。他太太才吃了东西。

诚心所致 证得初果

鸠摩罗什的母亲吃完了东西。因为落了发。是个出家人啰!以后就要学习佛法了。由这一出家之后。没有好久就证果了。因为她学习心太诚了──我们对佛法一定要有真正的诚心。如果没有诚心。学多久也不会有所得;因为她诚到极点:「不许可我出家。我宁死!」生死都置之度外!所谓「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把什么都放下了;在这个时候。她灵光就现出来。于是就证得初果。

重而不重 唯心所造

证得初果之后。有一天。她就带着鸠摩罗什到一间寺庙里拜佛。

鸠摩罗什那时是七岁的小孩。到了庙里。看见人家拜佛。他就拜佛;看到人家烧香。他也烧香。啊!又看见在佛前有一个很大的鼎炉。大约最轻也有一百磅这么重;这个鼎很重的。甚至于十岁二十岁的小孩也拿不动。鸠摩罗什才仅仅七岁的一个小孩子。看见这个鼎炉很好玩的。很大的。也没有加以思索。很不费力的。把鼎炉拿起来。就顶到头上了;等顶到头上之后。他就想:「呦!我是个小孩子。我怎么可以顶得这么重的一个鼎呢?」心里这么一想。啊!这个鼎就重起来了。他即刻吓了一声。唉呀!就拿不住这个东西。鼎就跌到地上了。

这一玩。他就明白。因为心里有妄想分别的缘故。一分别了。所以就有轻有重啦!由此之后。鸠摩罗什就了悟了。了悟了什么?了悟世间的事情。原来如此!一切唯心造!在他没有思量分别时。是「重而不重」。本来是重的东西。他也拿得动;一生出思量分别。本来不重的。也变成重了。他由此知道。「这一切。原来都是唯心所造。万法唯心!」所以要是没有分别心。那都是神通。神通就是智慧;你要是没有分别。万物皆被你用。无论什么。甚至于你不需要学。你都会明白。

跟着母亲 绝食出家

鸠摩罗什了悟了「一切唯心造」之后。就发心要跟着他母亲出家。

你说。鸠摩罗什这时候出家。他父亲会怎么样?他父亲心里一定很不舍得的;既舍不得太太。又舍不得儿子。太太出家了。儿子也要出家。这时候真是难割难舍。一定有这种情形。或者他父亲就痛哭流涕。也不一定的。但是他的母亲心肠很硬。你就哭。我也一样要出家!鸠摩罗什虽然年纪很小。他也明白出家的道理。所以也要跟着他母亲一起出家。

因为他父亲舍不得他出家;鸠摩罗什虽然年纪小。也照着母亲的方法去做。不吃饭。也不喝水。一定要出家:「我要跟着妈妈出家。要不。我就饿死!」那么也饿了大约四、五天的时间。他父亲一看。就没有法子。于是也准鸠摩罗什出家了。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和他母亲出家的因缘。

鸠摩罗什 童寿耆德

这位鸠摩罗什法师。他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呢?「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童是童子。就是小孩子;寿就是长命、长寿。在这儿就当「老年人」讲。言其童年而有耆德。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这个德行。就是说。鸠摩罗什虽然是个小孩子。年纪不大。但智慧非常大。辩才大。道德也大。有长者的风度。有长者的德行。有长者的思想。所以叫童寿;不是他的寿命长。而是他有长者的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

内外诸经 过目成诵

鸠摩罗什出家之后。就学习小乘的教法;他拜一个师父。谁呢?他师父叫盘陀达多。又叫盘陀蒲达多。每一天。鸠摩罗什法师读诵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偈颂有三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这么多。你看!他一天可以就背诵出;《法华经》那是六万余言。一部《法华经》他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背得出。他读过一遍。就记得了。永远不会忘;不像我们人念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念了一个多月。两个多月。三个多月。还背诵不出来。还要拿着本子来念。有的不拿本子念的。也念得很多错。鸠摩罗什法师是过目不忘。念一遍就记住了。

啊!鸠摩罗什法师以七岁的年龄。一天就背诵三万六千个字;你想一想!这种的聪明智慧。和我们每一个人来比较。如何?你说我们若和鸠摩罗什法师比较。那应该怎么样比法呢?

鸠摩罗什法师一天学三万六千字。很快就把佛所说的小乘经典都学完了。学完了。他又学世间所有的医术──医、卜、星、相。所有的这种知识。他都学。医。就是关于医药、医学的书;卜。就是算卦的;星。就是利用出生的星座方位。给人家看看命运如何?你这一生怎么样啊?相。就是相面。看看你的面貌。哪一部份是出贵?哪一个地方是不出贵?富贵的人相貌怎么样?贫贱的人相貌又怎么样?这叫看相。这医卜星相。所有的世间文字。鸠摩罗什法师都学尽了。

云游访贤 学大乘教

学尽了小乘的经教。和世间所有的知识之后。鸠摩罗什法师又同他母亲到印度去学大乘经典。因为他母亲觉悟到自己是国王的妹妹。出家了后。供养不知有多少。这个供养钱。那个也供养好的饮食。一天到晚有好的享受;她自己不愿意有这么好的享受。发愿要学习佛法。要到佛出生的地方──天竺(印度)。去各处游历。于是她就带着鸠摩罗什法师到天竺。

鸠么罗什法师就跟***妈到沙勒国这地方──沙勒国。在现在的新疆疏勒县──亲近觉名法师。跟他学大乘佛法。学大乘的佛教。鸠摩罗什法师。先前他学小乘。觉得小乘经典非常微妙;到了印度之后。一学习大乘法门。才知道这是妙中之妙。大乘佛法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学了大约一、两年的时候。鸠摩罗什的母亲就带着鸠摩罗什法师回到龟兹国去了。

鸠摩罗什法师又聪明。又不懒惰。由一出家之后。他每一天学三万六千字。因为他聪明。所以学习经典很快;因为他不懒惰。所以学问就多了。如果单单聪明。他懒惰。也就不能学得太多;单单不懒惰。他若不聪明。也不会学得多。他既聪明又勤学。所以学经教也非常之快。这是鸠摩罗什法师学佛法的一种经过。

两个道理 论师反拜

他把大乘的经教学圆满了。就回到龟兹国去弘法、教化众生。

这时。有个国家的一位论师。就是专门用言语和人家辩论道理的人;这个论师自己认为。世上任何人也不能辩胜过他。于是就敲起国家的大鼓;他打这个王鼓。很多人就认为一定是有事情了。都来听了。这个论师就对众人宣布:「无论任何国家的人。任何国家的论师。如果他能把我辩论输了。我就斩首以谢。把我的头割下。送给他作礼物。来谢谢他。」这时候。鸠摩罗什法师正巧从这个国家经过。就问他两个道理;这位论师张口结舌。没有话讲了。没有话讲。但是也舍不得斩头。于是就拜鸠摩罗什法师做师父。跟着他学习。

因为他这样的聪明。这样的勤学。所以一般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聪明的法师;也因为这样子。很多外道的论师就来和他辩论。结果他把所有的外道、三十六旁门、七十二左道。都给战胜了;所以在印度。鸠摩罗什法师的名誉是非常高。人人都崇拜他。

预备去度 小乘师父

鸠摩罗什法师到了龟兹国。因为他的舅父龟兹国王也信了佛法。就非常恭敬他。用金子造了一个狮子座。请鸠摩罗什法师登坛讲经说法。可是。鸠摩罗法师在这个时候。另外有一个目的。就是他预备去度他小乘的师父。因为这个小乘师父。也很多人信仰。如果把他的师父度明白了。就可以度很多人都学习大乘佛教。所以。他的舅父给他造这张椅子的时候。他已有这种计划。想到其它的国家去;可是这样一来。就会令他舅父对他生出一种不好的印象。怎样不好呢?「我这么样好的待遇你。给你造金狮子座。都留不住你在这个国家?啊!你这个外甥对舅父都没有一点情感了。」

正在这个时候。本来鸠摩罗什法师想去见他的小乘师父。他师父却到龟兹国来了。就好像现在的海关。有报告来说:「有位印度法师叫蒲达多。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师父。他现在要到我们国家来。」于是龟兹国的国王和鸠摩罗什法师。就到郊外去迎接他这小乘的师父。

国王就问他师父蒲达多尊者:「你为什么这么

佛教法师为什么不治病

远来到我的国家呢?」鸠摩罗什法师的师父说:「第一。我听说国王你这样相信佛法。恭敬三宝。所以我来。要见一见国王。第二。我又听说鸠摩罗什法师现在法缘盛大。所以我来看一看他。」于是国王就请他进龟兹国。和鸠摩罗什法师住在一起。

大乘小乘 互相为师

鸠摩罗什法师本来要去度他师父。现在他师父来了。于是就为他师父讲《德女所问经》。德女所问的大乘佛教的道理。

讲完了。他师父就问他:「你对于大乘的佛法。觉得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你舍了小乘而学大乘。大乘的教义就讲『空』。什么都没有了。那你学它有什么用处呢?『空』本来就都空了。又何必学呢?」

鸠摩罗什法师说:「这个『空』里边才有『有』。真空里边有妙有。妙有里边也就是真空。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彻底的佛法。不像小乘那么多的名相。那么样的拘谨、拘束。得不到解脱。太死板了!」

他师父就说:「你说这个道理。我有一个譬喻。什么譬喻呢?譬如有一个狂人。请了织丝绵的匠人来给他织丝绵。织了一匹布。他一看。说织得太粗了。叫织丝绵的匠人再往细了织。这个匠人又向细的织。织了很多次。织得这个丝绵精细到极点了;可是。这个狂人还不满意。总说这还是粗。手工不够巧妙。于是。那个匠人用手指着虚空。对狂人说:『你说我这个粗。不是吗?这个最细的丝绵在虚空里边!』狂人看一看。说:『没有啊!虚空里没有丝绵啊!』匠人就说:『虚空里的丝绵。是最精细的;因为它太微细了。连我这个织丝绵的匠人。尚不能以我的眼睛看得见。你不会织的。当然是看不见啦!』狂人一听。认为有道理。于是就赏给他很多很多的钱来酬谢他。于是。其它织丝绵的匠人。也就跟着用这种方法。来骗那个狂人:『我这丝绵是最细的。在空中!』狂人又给了很多钱;左一个。右一个。都是这样。所以你讲大乘法。说是空。空里头才有妙有。但是你看不见!这和这个比喻是一样的。」

鸠摩罗法师说:「不是的!」又给他讲了很多大乘的妙理;来来往往辩论了有一个多月。才把他小乘的师父说服。

这时候。他明白大乘「真空妙有」的道理了!明白之后。你说怎么样呀?他师父说:「我现在要拜你做师父了!」鸠摩罗什法师说:「那不可以的!以前我是拜你做师父的。你现在怎么可以拜我做师父呢?」

盘陀蒲达多尊者说:「我是你的小乘师父。你是我的大乘师父;各有其师。各有其乘。没有关系的!」他这么样一讲。鸠摩罗什法师也就没话说了。就收他师父做徒弟了。

你看!古来的人。根本就没有我相!没有我相。也真是他明白了;如果他不明白呢?「嘿!你讲得再高。还都是我的徒弟嘛!」他不会反拜他做师父。这足证明:古来的人没有我相。就是以道为师;你只要道德高过他。他就拜你做师父。过去的人是这样子。没有阶级的观念。没有人我相的观念。这可以说是无我相、无人相。才能以做得到这种情形。

请师说法 命踏而登

鸠摩罗什法师在龟兹国的时候。有一次。天气非常地旱。很久很久也没有雨下。他就大显神通来求雨。他预知在三天以内。一定有雨的;把法坛设上了。果然不到三天。就下雨了。所以一般人民对鸠摩罗什法师更加信仰。

当时各国的国王。都请他去讲经说法;每一个国王对他恭敬到怎么样呢?当时有个沙勒王请他升座讲经说法。等鸠摩罗什法师讲经的时候。沙勒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就躺到那地方。以他自己的身体做为法座。请鸠摩罗什法师坐到他身上来说法;发这么一种恭敬供养之心。一个国王对一位法师这样恭敬。这种的力量。感化得一般人民对鸠摩罗什法师。都是五体投地的恭敬供养。

因为国王都能这样子去恭敬法师。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上边有欢喜佛法的国王。下边老百姓一定有更相信佛法的。比国王相信得更厉害。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也就是国王──的德行。就像风似的;老百姓的德性。就像草似的;草经过风一刮。就会偃倒到地下。这个倒到地下。并不是真倒到地下。是表示老百姓更加的服从。

因为他有智慧。讲经讲得非常圆满。既扼要又简单。所以让人很容易明白的。当时鸠摩罗什法师不单在龟兹国各处弘扬佛法。在印度到处都讲经说法;他到每一个国家。都受人家恭敬供养。

因地不真 果招纡曲

因为这样。所以苻坚也知道。于是就派一位大将叫吕光。带着七万的兵马去攻打龟兹国。到那儿想把人家国宝给抢来──这个国宝不是珠玉。而是国家一个智人。有智慧的人──把罗什法师给抢来。

说把罗什法师给抢来。这见着我们中国人也是很不讲道理的;我这一说。中国人会有很多人都不高兴。可是我不能不说公道话。当时知道他是国家的一个大德高僧。知道他是一个有智慧的智人。那么应该和人家商量。以外交的的途径。请他到中国来弘扬佛法。他愿意来不愿意来。这个都在不可知之数的。不应该就发了七万兵到那儿硬给抢来了。

所以。你看看。中国佛教兴兴衰衰。三武灭佛(注)。接二连三的。总是有一些个法难。这个法难因为什么呢?就是「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为这个法是抢来的。中国人还自己觉得「我很了不起。这是中国的佛法。」我们现在要知道这个因缘。所以。就是法。我们也不可以盗法。也不可以抢法。也不可以随便去打劫法。要按着真正的方法去学习佛法;这是我的看法。你们的看法怎么样我不知道。

编注: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因信仰道教。诛戮沙门;北周武帝罢沙门。令还俗;唐武宗信道士赵归真言。痛抑佛教。佛教史称「三武之祸」。

菩萨发心 但为众生

鸠摩罗什法师小的时候。跟着他母亲到处游学。曾经遇到一位开悟的罗汉。这位罗汉一见到鸠摩罗什法师。就对他母亲说:「他不是普通的小沙弥。妳要好好的保护着他!如果他过了三十六岁。都不破戒的话。那么他所教化的人。就和印度第四祖优波曲多尊者所教化的众生那么多。」优波曲多尊者当时行道的时候。住在一个石洞里;每度一个人。他就投一支竹签到石洞里去。最后竟把这个石洞都装满了竹签。可见他度的人是太多了!

这位罗汉对他的母亲这样说。她就告诉鸠摩罗什法师。他也就很相信这个说法。

以后。他陪着母亲到处游学。他母亲证得了三果。观察因缘。知道鸠摩罗什法师的因缘在中国。就告诉他说:「你所度的众生。在东震旦(震旦是指中国)。可是对于你自身非常不利。」

鸠摩罗什法师说:「我只要能把佛法流传到震旦去。就是粉身碎骨。或对我自己怎么样不利。我也要去做;因为菩萨发心不是为自己。是要为众生。只要对佛法有所页献、对佛教有益处。我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不在乎。就生命牺牲了。我都愿意!再有困苦艰难的问题。我也要去做去。」后来。苻坚就派大将军吕光到龟兹国去征伐。就想抢这个鸠摩罗什;吕光果然奉命把鸠摩罗什法师接到中国来。

劳师远征 为取国宝

在吕光没有到龟兹国之前。鸠摩罗什法师就对龟兹国王说:「现在中国出兵来征伐我们的国家。你不要和他对敌。他的目的不是想占领我们的国家。他是有所要求。你应该和他讲和。他要什么条件。你就答应他!」孰不知。龟兹国王不听鸠摩罗什法师的建议。等吕光到了。他和吕光开战就打起来。

那么龟兹国的国王就向沙勒国王来求救;沙勒国王就去帮助龟兹国王。想和吕光来作战。把国家的事情就交给他的太子来管理。他就带着兵去救龟兹国。可是。他这个兵还没有到龟兹国的时候。龟兹国已经被吕光给破了。

那时候。中国军队是很强的。龟兹国

佛教法师讲述生平

是一个小国。一战就战败了。龟兹国王就被吕光的军队给杀了。就把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就给抢去了。本来这龟兹国王是很信佛的。那为什么又被中国的军队给杀了呢?就因为龟兹国王在前生的杀业太重。定业不可转。所以没有法子避免这种的业报。

不听良言 吃亏眼前

吕光灭了龟兹国。把鸠摩罗什法师就给抢来了!

那个吕光嘛!还看不起出家人。他心里想:「我们这个皇帝呀!真是没有知识!这么劳师动众。耗费国帑。抢来这么一个穷和尚干什么?智人有什么了不起?他也是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和我们一样要吃饭。」心里不佩服;吕光总是不佩服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觉得他没有什么了不起。不佩服呀。一路上就有一些个问题发生。这些个细节。大约历史也不记载。

可是。走到半路上。经过一个地方。晚间就在那儿扎营下寨。那是在一个山谷里边。地势非常洼下。罗什法师因为有他心通。知道这天晚间会有大水来。就对吕光说:「这地方很危险!不要在这地方扎营!如果大水来了。甚至于都可以把我们全军淹死!」吕光根本就对罗什法师不生信仰。他不相信。就说:「你懂什么!你出家人只懂得讲经说法。你懂得什么排兵布阵!你不要管!淹死?怎么就会淹死呢?」也就不接受他的建议。

这天晚间。到半夜的时候。说巧不巧?嗐!果然山就啸了!山啸就是山洪。山洪暴发。从山里流出水来;这水不知多大。把吕光的军队淹死了五、六千人。他带着七万人马到龟兹国作战。大概死了几千。回来。在这里又淹死了一部份。

由此之后。吕光才知道鸠摩罗什法师是有一点来历的。是有神通的。是个不可思议的人;以后不敢那么轻慢。也就很相信鸠摩罗什法师了。

不可思议 神通境界

那么再往前走。走了一段时间。到了凉州。就是现在新疆燕安一带。在这个时候。吕光就听说长安发生了政变。苻坚被姚苌给杀了;姚苌取而代之。做了秦的皇帝。因为他姓姚。所以就叫「姚秦」。「姚秦」和「嬴秦」、「苻秦」是不同的──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苻坚的时候是叫苻秦。

吕光一听说国内政变了。姚苌做了皇帝;这个时候。他也不回去了。就在凉州这地方。在这半路那儿独立了。就称起皇帝来。国号凉。这就是所谓的「西凉」。

鸠摩罗什法师在凉州这地方的

佛教法师讲吃素是放生

时候。吕光有一位最宠信的臣。叫张知。张知生病的时候。就来了一个婆罗门教的骗子;怎么骗呢?他说他能治好张知的病。于是吕光就给了他很多钱。叫他治病。

鸠摩罗什法师知道这人是个骗子。就对吕光讲:「你就用了多少钱。也治不好张知的病。我可以用一种玩耍的性质。来证明他这个病不会好。我现在用五色线。把它烧成灰。放到水里。如果这条线的灰。还能恢复成五色线的形状。那么张知的病就不会好;如果这个灰放在水里。不能恢复成五色线。那他的病就会好。你如果不信。我们就试验试验!」于是就用五色线烧成灰。放在水碗里。果然灰就浮起来。又变为五色线。

在这个情形之下。吕光还是给张知治病。但是始终也没有治好;没有好久。张知就死了。吕光虽然用了很多钱。也没有一点益处。这是鸠摩罗什法师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神通妙用。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

鸠摩罗什法师种种的经历和神通妙用。说起来很多。我们先知道个大概。慢慢研究佛法的时候。就会完全都明白了。

什师东来 过程曲折

等到姚苌做了几年皇帝。死了。他的儿子姚兴继位。姚兴知道以前苻坚派吕光。去抢鸠摩罗什法师这件事。于是就向吕光要鸠摩罗什法师。吕光不给;吕光死了。儿子吕隆继位做皇帝。姚兴又向吕隆要鸠摩罗什法师。吕隆还是不给。姚兴就发兵去征吕隆。一作战。吕隆战败了;姚兴这才把鸠摩罗什法师请到长安来。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翻译经典的工作是很艰巨的。

为什么吕光去抢鸠摩罗什法师?为什么姚兴又派兵去接鸠摩罗什法师?因为当时鸠摩罗什法师德高望重。一般人都崇拜他、相信他。所以姚兴把他抢到中国来。才翻译很多的经典。这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的因缘。

吃得了针 结得了婚

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姚兴就想:「鸠摩罗什法师智慧太大了。没有人可比的。如果这样有智慧的人。不留下一个后人。这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就强迫鸠摩罗什法师结婚。赐两名

佛教法师会恋爱吗

宫里头的美人。给鸠摩罗什法师做太太;他的目的就是要鸠摩罗什法师生出一个有智慧的儿子。好继续他这种的学问。鸠摩罗什法师因为在皇帝的势力压迫之下。没有法子推辞。也就接受了。

可是。接受这个条件之后怎么样呢?因为鸠摩罗什法师对中文不太清楚。但是他对梵文很精通。所以当时就有八百多个出家人。聚会在一起。帮着鸠摩罗什法师从事翻译经典。鸠摩罗什法师主张出家人没有太太。那么现在他自己有了太太;在这个时候。这八百多个出家人。他们不知道这是环境的压迫。他不得已。所以就不佩服鸠摩罗什法师;于是这一些个法师就很不服气。很生气说:「哼!你看!你教我们不接近女人。教我们没有太太!你现在这样子!你尽讲。你尽骗我们!」

鸠摩罗什法师在一早过堂──出家人吃饭叫过堂。过斋堂吃饭的时候。每一个法师面前没有旁的东西吃。只有一包用纸包着的缝衣针。被放在每个人的面前;做什么呢?鸠摩罗什法师就对大家讲:「今天我们没有饭吃。就吃这个针!」这么一讲。你说怎么样呢?这一些个和尚。你看看我。也不敢吃;他看看你。也不敢吃。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一个人敢吃这个针:「怎么吃针呢?他真是胡闹!真是发狂发颠了!怎么叫我吃针呢?」有一些更发脾气了:「这针怎么能吃呀?你叫我们吃针?你先吃看看!」

鸠摩罗什法师说:「哦!你们不能吃啊?好!拿来我吃!」把这八百多和尚的八百多包针。都拿到他面前;他打开了纸包。就像吃面那样子。把这八百多包针都吃了。这一些和尚:「咦!他在做什么?他是不是会变戏法?这针真能吃吗……?」

针吃完了。鸠摩罗什法师就对他们说:「你们各位都不能吃针吗?现在我告诉你们各位:『吃得针。结得婚;若吃不得针。就不能结婚。』谁要结婚。那就得先吃一包针!」这八百多个法师一看。喔!自己没有这么大的道业。都是不可以的。于是对鸠么罗什法师也不敢轻看了。也不敢再不佩服了!

鸠摩罗什法师下了座。回到自己的房里。有两个侍者跟着他;鸠摩罗什法师对他们说:「你们帮我做一点工。」这两个侍者说:「做什么工?」「你们把我这针都给拔出来!」在毛孔里头。针针往外出。又都出来了。啊!就像变戏法、做魔术或幻术似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鸠摩罗什法师有两个儿子;可是他的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有儿子和有太太。就来看轻鸠摩罗什法师;鸠摩罗什法师真是菩萨示现的。

传译正确 舌根不坏

因为。当时有八百多位出家人。聚会在逍遥园。跟着鸠摩罗什法师一起翻译经典;所以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经典。非常正确的。怎么知道他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呢?

鸠摩罗什法师一生。翻译的经典。有三百卷。他圆寂的时候。对大家讲:「我这一生翻译了很多经典。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确不正确?有没有错误?不过我现在给你们一个证明:如果我翻译的经典都是对的。没有错误。我死之后。用火焚化。我的舌头不会被火烧化;如果翻译得不对。经典翻译错了。那么我的舌头就会烧化了。」

等到鸠摩罗什法师圆寂荼毘的时候──就是用火来焚化。这个舌头果然一点也没有烧坏。完完整整的。没有被火烧化。由这一点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都是正确的。没有错误的地方。

继承志愿 翻译佛经

因为这个。所以我们现在能得到明白经典。讲这个经典。听这个经典。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如果他不翻译过来。我们就不容易闻到佛法;所以我们都要对鸠摩罗法师存一种感恩报德的心。怎么样感恩?怎么样报德?我们就要发愿。也要弘扬佛法。也要想法子把经典多翻译一点。这就是继承鸠摩罗法师的志愿去做。

怎么样翻译呢?佛说的经典。鸠摩罗法师所翻译的。和佛的意思一点都不差的;所以啊!我们现在翻译经典。一定要合佛意。合法意。合僧意。不能用我们个人的知见来翻译经典。

为什么要把翻译的人放在经的前边?因为如果不是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来提倡翻译经典。经典就不会这么快传到中国;为纪念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所以就把他的名字记载到经的前面。作为后人一种的永远的纪念。永远不忘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

恩播法界 大教流通

过去七佛译经师 颖悟绝伦善知识日记三万六千句 月印八百七俱胝畅显神源符圣意 挥发幽致契玄机恩播法界泽后世 大教流通永护持

「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是过去七佛都是由他来翻译经典。「颖悟绝伦善知识」:他这种聪明智慧呀!一般的人都比不了他;他真是一个善知识。

「日记三万六千句」:他一天记三万六千句。「月印八百七俱胝」:印。是印可、印证。因为他当时翻译经典。有很多人在那儿翻译的时候。都要经过他的印证。他给证明过这个是对。是不错的;也就是初译、修正、润色、证明。他丝毫不马虎。一定很慎重地审查。一字也不放过去。所以就有个印。就像盖上一个印似的。不是假的啦!八百。就是大家翻译的经典很多。很多的语句。他都给印证。七俱胝。是个大数目。就是那么多。

「畅显神源符圣意」:畅是畅通。显是显明。畅通而显明;把佛法这个不可思议的源流都形容出来了。都表露出来了。符圣意。符是符合。圣是佛的意思。符合佛的意思;佛说这个经典。他所翻译的。和佛的意思一点都不差的。所以。我们现在翻译经典。一定要合佛意。合法意。合僧意。不能用我们个人的知见来翻译经典。「挥发幽致契玄机」:挥发也就是发挥。发挥那最精奥的、最看不见的那种道理;人不能懂的那种道理。他都给发挥出来了。契是契合。也就是符合;玄机就是玄妙里边的那个意思。真是其味无穷。

「恩播法界泽后世」:法界是无边的。他对我们佛教徒的恩。也是无边的;他的功德。真是对后世的佛教徒是特别的深厚。报答不完的。「大教流通永护持」:大教也就是佛教。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国去。这都是鸠摩罗什法师的这种力量所成就的。也就是他的功德庄严所成就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4220.html

以上是关于「鸠摩罗什」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鸠摩罗什」过去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633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