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莲宗八祖永明大师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莲宗八祖永明大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莲宗八祖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904—975)。又称延寿。字仲元。杭州钱塘人。自小便读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期。永明大师做地方税务官。常用官钱买飞禽走兽来放生。由于使用的是官钱。所以被人告发。判罪当死。引赴刑场处斩之时。文穆王派使人窥探。见此人镇定自若。面色不变。监斩官不解而问其故。大师回答:“动用钱库是为了放生。自己没有私用分文。所以于心无愧。”文穆王得知。钦佩其胆识与无私精神。于是命令释放他。大师被释放后。便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时年三十岁。
当时。法眼宗的宗祖文益。他的弟子德韶禅师在天台山弘化传法。大师前往
大师住浙江国清寺期间。常结坛修“法华忏”。精进异常。并到金华寺天柱峰诵《法华经》三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大师住持于奉化雪窦寺。其间完成了著名的传世巨作《宗镜录》的初稿工作。
一天。于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此而获大辩才。一日又于定中见一莲花忽然在手。思忖宿世以来誓愿未曾了结。于是想要修行净土之教。但思想不定。为此特登上智者岩。以抓阄(音:究)的形式来决定自己的修学方向。一个阄上写“一心禅定”;另一个阄上写“万善庄严净土”。大师冥心诚祷。七次拈得净土阄。于是决意专修净业。大师日诵佛号十万声。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摄禅归净。化导众生。在其著名的《四料简》中指出::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四料简》实为末法众生修行道上的指路明灯。”
建隆元年
大师深感末法众生慧薄。如若舍净土法门。便难于了生脱死。所以经常苦口婆心谆谆诲导。劝勉大众老实念佛。并以自己的践行。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除一切义学藩篱。精修万行。庄严净土。大师住持永明寺十五年来。从化弟子数以千计。大师常给大众授菩萨戒。并施食放生。泛爱慈柔。把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以此作共生净土的资粮。
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早起后即焚香辞告众人。跏趺而坐。念佛往生。
永明大师一生所著《宗镜录》百卷。乃会融诸法同入心宗;又著《
一问:行道念佛与坐着念佛。功德如何?
师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
二问:即心是佛。何须外求。若认他尘。自法即隐。
师答:诸佛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门之该摄。六相义之融通。随缘化分。约性常合。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摄所归能。他即是自。且如课念尊号。故有明文唱一声而罪灭尘沙。具十念而形栖净土。拯危拔难。殄障消冤。非但一期暂拔苦津。托此因缘终投觉海。《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后。心佛双亡。双照双亡。定也
三问:触目菩提。举足皆道。何须别立事相道场。役念劳形。岂皆妙旨?
师答:道场有二:一、理道场。二、事道场。理道场者。周遍刹尘;事道场者。净地严饰。即事明理。须假庄严。从俗入真。唯凭建立为归敬之本。作策发之门。睹相严心。自他兼利。书有云:夫归敬三宝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也。佛悬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如无术通人居空造舍也。《金刚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异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岂可滞理亏行。执行违理。《大乘起信论》云:信成就发心有三: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4/336567.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莲宗八祖永明大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莲宗八祖永明大师;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fas/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