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10-26 18: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

佛教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之中自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佛教传承的过程中,理念文化与图式艺术总是以孪生兄弟的关系出现,不管是什么社会的多元结构的任何一层面都离不开这种关系,因而上升到一种学说论著的层面。但在一些文化常识或艺术类活动中的关于佛教教理的理解阐述及其运用,往往是有一些寥误偏差的(尤其是看到一些关于佛教的文学艺术作品)。鉴于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论著,将佛教的发展及对中国社会体系的意义及其响影与大家探讨一下,以求正视。

佛教起源于印度,经中亚西亚传到中国,并以中国为中心,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广大地区,形成了

佛教细节知识图片高清

一个东亚佛教文化圈,其中中国佛教的教理体系最为发达。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

周叔迦佛教基本知识里佛像

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进程,适合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了它自己的教义与学说,并且与儒、道等思想文化互相作用,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佛教的发展,也表明了它与当时的社会制度、阶级利益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的众生平等与儒家的‘仁’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中国人宽厚仁爱的品性,佛教思想中的‘因果’二字更是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所不可避免的重要存在。并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哲学、文学、艺术和民俗都有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公元13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已逐渐消亡。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现在佛教在世界传播的主流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我们认识理解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承,也就明白了中国作为佛教第二故乡在佛教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承

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是形成于古代亚洲的两大文化圈。在地里衔接上,这两个文化圈同城与亚洲大陆之内,尽管陆地相连,但被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所阻隔,因而又形成了完全异化的文化圈。不用说气候、语言、人种、风俗习惯、社会结构等现象也有明显的不同。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吠陀文明繁荣,中国则殷周文明昌盛。佛教的开山祖师释迦牟尼佛所活动的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年代,正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孔子、老子及其他许多思想家争鸣的时代。

公元前2世纪末,西汉哀帝年间,博士弟子秦景先(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初传标志。从那时起就开辟了横断中亚细亚的交通路线,这两种相隔的文化才开始交流。张骞(约公元前126年)回国以后,西至罗马帝国东至长安的丝绸之路被打通了,依靠东西交流的通商贸易扩大了,这也是中国经营西域的结果。公元13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已逐渐消亡,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现在佛教在世界传播的主流也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中国的佛教还有着特别丰富的内容,从佛教历史上看产生了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大部分是上座部佛教,云南西双版纳也属上座部佛教,过去我们称之为‘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又称为‘大乘佛教’)、藏传佛教(西藏、蒙古地区,过去称为‘蒙藏佛教’)。南亚、东南亚地区有从印度传出的南传佛教,但是无论从数量、规模、典籍的保存等各方面来说都没法和中国相比。

佛教从印度西部传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丝绸之路的上对一起传到中国。在印度,不仅印度教深入民众,而且其他宗教也很发达。但是,只有作为印度宗教旁系的佛教传到中亚细亚,今儿进入中国。这不只是历史上的偶然现象,可能佛教本身具有一定的潜在力,它的传播和渗透性是有超民族、超阶级的。

佛教不仅从印度西北部镜中亚细亚传到中国,而且还经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经由南海路线,通过越南传到中国,不仅是印度僧与西域僧来到中国,法显、玄奘、义净等中国高僧为了朝拜释迦牟尼诞生的圣地和搜集佛典,也历尽艰难度过漫长岁月,周游印度西域之后,仍回到了中国。由于不断进行这样的交流,佛教就逐渐传到具有异质文化圈的中国安家落户了。

二、汉译《大藏经》及其诸经典籍

佛教传入中国,由汉末至宋初,都是翻译之时期,佛教大藏中五六千卷之经典,皆是此时之产物。传入中国的经典除《陀罗尼经》外,全部译成了汉语。这是中国人对文字拥有的优越感和引以自豪的中华意志的表现,使用自己语言来理解佛教的结果。因此,至佛教传入中国至唐朝,翻译经典被当作最主要的事业,之后汉到宋朝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进行着这项最伟大的任务。而在六朝与唐朝之间,佛教大师辈出,玄奘大师历尽艰辛在印度求得真经梵本,使玄奘完成翻译事业的译经院这样的国家机构有组织地进行翻译,最终完成了世界翻译史上规模无比庞大的汉译《大藏经》。翻译精确之切实,文笔之精美,实属空前绝后。中国佛教就是根据这部汉译《大藏经》而演化形成的,东亚佛教圈则是和汉字文化圈的形成相结合而传播汉译经典的。中国佛教徒不仅翻译经典,还写了很多的佛教典籍、善本以供后人潜心学习。故当时之思想界、文学界多投于佛门,受诸师之熏陶,对于佛教皆有深切之印象。

过去的概念里没有把汉传佛教(大乘佛教)与北传佛教(蒙藏佛教)进行区隔。蒙藏佛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蒙古族对佛教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西藏相比,有很大的独立性。蒙古佛教有自己独立的经典,蒙古语的经典《丹珠尔》、《甘珠尔》就是蒙古文的《大藏经》,而且有自己的传承经络,寺院也有自己的呼图克图活佛。

我们现在确定语系的前提是有独立的《大藏经》,蒙古族有对《大藏经》的全部翻译和整理,甚至在汉语本里已经散佚的,在蒙语本中还有保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在学术上对一个客观的历史状态做描述。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以《大藏经》为标准,将佛教分为六个语系。除了梵语、满语之外,其他比较活跃的四个语系,汉传、藏传、南传、北传佛教,都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了。

三、传播《大乘佛教》

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这点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南方佛教极为不同。大乘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形成了天台宗、

导游基础知识佛教说课课件

华严宗的教理,产生了禅和净土的实践宗义。从印度佛教发展来说,小乘佛教比原始佛教发达,后来大乘佛教兴起,中国接受佛教的时代正当印度大乘佛教的昌盛时期,因而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发展阶段是毫无关系的,最先流入中国的主要是大乘佛教。构成大乘佛教骨干的《般若经》早以由后汉的支偻迦鑯翻译成汉语。之后鸠摩罗什翻译介绍了《法华经》、《维摩经》等大乘经典,以及《中论》、《百论》等大乘论。在此前后,阿含、本源部等诸经典以及《阿毗坛论》等小乘论被翻译成汉语。为此,中国佛教徒不得不认真对待大乘和小乘的问题。由于对住经典的价值进行判断,产生了对教相的判断解释。中国佛教徒最初从大乘佛教出发,专门探讨大乘佛教的真正意义,终于开拓了使大小乘教成为一体的一乘佛教的教理,并进一步加强实践,产生了中国独自的佛教——禅宗和净土教。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107/t20110709_182511.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传承下的人文思想——简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50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