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关于榆林窟第15窟所绘天王像——大羽惠美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榆林窟-关于榆林窟第15窟所绘天王像——大羽惠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榆林窟第15窟所绘天王像——大羽惠美
前 言 榆林窟位于安西县南七十公里左右距敦煌莫高窟较近的峡谷中,分布在踏实河东西两岸,其构造呈上下两层、东西共计四十二窟。其开始营造的年代尚不明确,具考其中有吐蕃时期开拓的石窟,并且一直持续到元代。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壁画位于第十五窟内,而作为其比较对象的具有相同主题的壁画则位于第二十五窟,这两座石窟均为吐蕃时期营造的石窟。 第十五窟及第二十五窟的壁画主题均可归类为大乘佛教范畴的尊格或者经变,且其中很少含有密教的要素。因此,壁画以惯例的大乘佛教的尊像为主,看不到具有多面多臂的尊格。其中,现今保存状态最好的是第二十五窟的吐蕃时期的壁画。作为本稿考察对象的天王像绘于榆林窟第十五窟的前室北壁中央,右腿弯曲在座台上,左腿向下踩踏呈“游戏坐”。天王为单面双臂的正面像,右手持带有花纹的棍棒,左手放于膝上并持有毛色呈茶色看似豹(鼬科)的动物。所绘的该动物身体上附有宝石,并从口中吐出珠链。天王体态丰满,发髻高挽,不戴冠冕,上半身裸露且戴有耳饰、胸饰、臂环及腕环等饰物,下半身系有腰布。座台上有靠背且两端饰有宝石,双层台座的正面也被装饰的非常精美。中央天王的右侧立有右手弯曲左手持盛有宝珠的托盘,左侧立有身卷虎皮且左手抱有茶色袋子的侍从。 这三尊神像以天王为中心占满了前室北壁。其对面的南壁上绘有披挂甲胄的天王。正如先行研究所指出的:由于东壁的菩萨像与南北的天王像大小、画风均相去甚远,不难推测四方并非四天王的组合,且南北壁画与东侧壁画应出自不同作者。 此外,第十五窟虽为中唐吐蕃时期营造,然而经过宋、西夏、元、清时代的补修,只有前室的壁画残留有中唐时期的原作。迄今为止,第十五窟的天王像仅被称作“天王像”,关于其名称尚未有明确的定论。虽然有人将其定为毗沙门天,但作为根据的文献也仅为本文后述的清代翻译的佛典。因此,第十五窟的天王像虽然在现存众多毗沙门天的图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图像学上的特征,却没有被十分重视。该天王像的特征与印度由来的图像关连甚密。因此在本论文中首先将榆林窟第十五窟所绘的天王像定位为毗沙门天或俱毗罗,从而来考察与1持有猫鼬、2持有宝棒、3裸露身形这三点相关连的梵文文献、汉译文献及藏文文献中的记述。然后将其与具有同样图像学特征的图例进行比较。2图像的典据及问题点1持有猫鼬的图像榆林窟天王像的姿态特征之一是将类似于貂鼠的动物抱于胁下。由于该动物体表有宝石熠熠发光,且口中吐出珠链,所以有理由认为其与印度的持有猫鼬的丰穰神有一定的关连。在印度,猫鼬是丰收的象征,艺术作品中常将其表现为口中吐出宝石的形相。持有猫鼬的尊格有俱毗罗、毗沙门天、宝藏神等主宰丰收的众神。作为俱毗罗的实例,可以举印度多宝山( [1])第一僧院以及中国杭州飞来峰中的神像。飞来峰的俱毗罗神像呈“游戏坐”的坐姿右手持有球状物体,左手持有猫鼬,从猫鼬口中吐出像数珠一样的球链,看上去好似正在生产宝石。另外,在汉译佛典当中记载着四大天王中的毗沙门天的所持物为宝鼠,也可以看到其与猫鼬的关连性。作为持有猫鼬的毗沙门天的典据,可以举出《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清 阿旺吒什补译)中的 “北门中多闻天王。黄色。持宝鼠。”译文。由于该经为清代所译的经典,虽其内容看似与榆林窟天王像有关连,却不能将其视为直接的经典依据。此外,在以毗沙门为主尊的图例中,拿着猫鼬的并不是作为主尊的毗沙门而是其侍从或眷属的作品也多有发现。以榆林窟为例,在第二十五窟前室东壁北(中唐?吐蕃期)处立于主尊侧面的尊格就持有猫鼬。尽管毗沙门天没直接持有猫鼬,但就猫鼬为其侍从代持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体会到猫鼬是被视为毗沙门天的重要的所持物的。与之相对日本的毗沙门天则大多呈手持宝塔的姿势,从而毗沙门天的重要所持物被视为佛塔。从榆林窟或者敦煌莫高窟以及从莫高窟流出的画像来看,毗沙门天通常呈持佛塔的姿势。持有佛塔的毗沙门天与持有猫鼬的毗沙门天均可看作是毗沙门天图像变容过程的不同时期的代表。正如关于持佛塔毗沙门天是来自于于阗传记一说所提及的一样,在印度迄今还没有任何的关于找到持佛塔毗沙门天像的报告。因此可以说持佛塔毗沙门天是诞生于包括于阗在内的中亚地区,之后传入中国以及日本的具有东亚特点的神像。至于持猫鼬的图像,应以印度的俱毗罗或(汉译为毗沙门天)为起源。此外,持有猫鼬以外的另一只手上所持的物件也很有特点,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榆林窟天王像右手所持的宝棒。像右手所持的宝棒。2持宝棒与猫鼬的图像榆林窟天王像右手所持的是表面呈几何图案的棍棒。持有棍棒的图例不能排除以大黑天为代表的忿怒尊、毗沙门天、俱毗罗、宝藏神以外的尊格,但具有这种装饰特点的棍棒还是应该理解为丰收神的所持物较为合理。在印度,俱毗罗均被表示为持有棍棒的形相。根据可能成立于公元400年至500年之间的 中记载俱毗罗像(别名 )为一面四臂,以人为坐骑,身体呈金色,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饰物,腹部鼓起,且右手持有棍棒和枪。与之相关的中国图例有胎藏曼荼罗以及图像抄中的毗沙门天。其特点为右手持宝棒,左手持佛塔。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108/t20110809_183469.htm
以上是关于榆林窟-关于榆林窟第15窟所绘天王像——大羽惠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榆林窟-关于榆林窟第15窟所绘天王像——大羽惠美;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