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
本文对宋元时期禅门茶汤煎点时茶榜的使用范围、种类、张贴方式、格式、材质、书体、书榜之人,已经茶榜的发展演变等逐一论释,指出茶榜之使用范围仅限于方丈、监院、首
“茶榜”一词,屡见于清规。茶榜本为寺院重大茶会之例应故事,中古寺僧尽人皆知。惟去古日远,今人于此多不甚了然,故不揣辞费,采撷遗文,佐以图画,略为考释如下。
〇、论题和材料之界定
本文所据清规,主要为以下几种:
1.《禅苑清规》:十卷,宋长芦宗赜撰,完成于崇宁二年(1103),故又称《崇宁清规》,是现存丛林清规类书中最古的一部。现存有南宋嘉泰戊戌(1202)年虞翔再刻之《重刻补注禅苑清规》,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
2.《入众须知》: 全一卷。撰者不详。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本书编撰年代不详,仅由‘念诵’项内所云“白大众,如来大师入般涅槃,至今皇宋景定四年(1263),已得二千二百一十三载”之语推测,此卷约成于南宋理宗在位年间。
3.《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二卷,宋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
4.《禅林备用清规》:十卷,元泽山一咸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编成,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
5.《幻住庵清规》:一卷,元中峰明本撰,元延佑四年(1317)冬付梓,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
6.《律苑事规》:十卷,元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泰定二年(1325)序刊,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系以律宗立场为基本,参酌禅寺清规编述而成。
7.《
8.《增修教苑清规》:二卷,元云外自庆编述,至正七年(134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0一册。系以天台宗立场,参酌禅寺清规、律寺教规而制定的教寺清规。
本文以考察宋代禅寺茶牓为主,因此,在资料引用上,一般引据宋代清规,旁参宋僧惠洪(1071~1128)的《林间录》、《石门文字禅》(收茶榜五种)、居简(1164~1246)的《北磵集》(收茶汤榜三种),以及《跨鳌集》(北宋末年李新撰,收茶榜一种)、《芦川归来集》(两宋之际张元干撰,收茶榜三种) 、《莲峰集》(南宋史尧弼撰,收茶榜两种)、《庄靖集》(南宋李俊民撰,收茶榜一种)、《圣宋明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南宋魏齐贤、叶棻编,受宋代文人茶榜14种)等宋人文集,仅在必要且可据时方参考元代清规,但论述茶榜之演变时则不受此限。本文参考的当代学人著述,均随文注出,此不一一枚举。
就起源和基本功能而言,所谓“茶榜”乃是寺院为举办茶会而发布的告示。其基本内容大致为:
①茶会主人某甲
②将于某时
③在某地举办茶会(此茶会特为)
④主宾某乙
⑤某事由而设,邀请
⑥某丙人等(受邀范围)共同参加,
⑦某时
⑧某丁敬白。
以方丈为祝贺新命首座就任而设的茶会为例,其格式为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命
首座聊旌陈 贺之仪仍请
诸知事 大众同垂 光伴
今月 日侍司 某敬白
在这张茶榜中,设立茶会的主人是方丈(“堂头和尚”),茶会的时间是今日早餐以后(“今晨斋退”),地点是僧堂,(“云堂”,取海会云集之意),事由则是祝贺新任首座就职(“特为新命首座聊旌陈贺之仪”),受邀参加茶会的人包括班首执事(“诸知事”)和随喜的本寺僧众(“大众同垂光伴”),张贴时间为当日,告示是以侍者寮(“侍司”)的名义张贴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内容还是格式,它和世俗社会所用的告示并无本质
一、茶榜的类型和使用场合
煎汤点茶是丛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每次煎点都需要张贴茶榜,只有四时节庆、人事更迭、迎来送往等重大的礼节性茶会,才需要张贴茶榜。
1.四时节庆
宋元以来,夏安居和冬安居是丛林生活的重头戏,相应地结夏(即结夏安居,亦称结制)、解夏(亦称解制)、冬至、年朝也就成为丛林的四大节庆。结夏、解夏,系遵印度原制;冬至、年朝,则依中土风俗。其中,冬夏安居属于不同于世俗的宗教节庆,因此于四节之中尤为山门所重。 夏安居三月为期,一般从四月(或五月)十五日开始结夏,至七月(或八月)十五日解夏。冬安居在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十五日的九旬期间进行。夏安居以讲经学律为主,冬安居则专事禅修。“冬禅夏讲”,这是丛林生活的常态。
四时节庆期间,上至方丈,下至寮元,都会设茶汤招待下属。但并非所有煎点都需张榜,一般只有在僧堂内普请大众的茶汤煎点(称为僧堂内煎点)才需要张榜公告。而有资格在僧堂普请的,一般只有方丈、监院、现任首座三者。
以结夏为例,三者的茶榜分别为:
堂头结夏茶牓: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兼请诸知事光伴。今月日。侍者某人敬白。
库司结夏茶牓:
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望众慈同垂光降。今月日。库司比丘某甲敬白。
首座结夏状:
首座比丘某右某,启取今晨斋后就云堂点茶,特为书记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仍请诸知事,伏望众慈同垂光降。谨状。月日。首座比丘某状。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方丈的茶榜是以侍者的名义发布,而监院、首座则是以署本人之名。这应该是出于礼仪的考虑,避免对方丈直呼其名。
第二,无论是方丈还是监院的茶榜,都是以首座为茶汤煎点的“特为”之人,即主宾。监院总理寺务,在寺内的地位职权仅次于方丈,他的茶会也排在首座之前,但方丈的煎点是以首座而非监院为主宾,表示对首座的特别重视,这是因为首座是众僧修道的表率,所有在礼仪上凸显尊重,以示丛林“重道不重粮”的精神。
第三,首座所张贴的告示不称“牓”,而称“状”。状与牓形式相似,但行格不同(关于牓和状的区别下文还将论及,此处不赘言)。
结夏、冬至、新年的茶会张榜同此,仅词句略有调整而已。如结夏云“聊表解制之仪” ,冬牓云“表至节陈贺之仪”,年牓则改“为聊表改岁陈贺之仪”。
2.重要人事更迭
此处所谓重要人事更迭,是指寺院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人事任免,方丈本人的就任不在此列。宋元时期,方丈本人的迎请,首先要得到寺院所在地和拟请方丈所在地官员的同意,然后寺院才能如仪迎请,因此专列一类另行讨论。
重要人事任免在丛林称为大请职,主要包括请知事(如监院、典座、维那、直岁等)、请头首(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等)。其中,监院和首座分别是东西两序大众之首。监院(又称监寺、院主、寺主)有“荷负众僧”之职 ,总领院门诸事,如应对官吏、参辞庆贺、僧集行香、探访施主、吉凶庆吊、借贷往还、院门岁计、钱谷有无、支收出入、准备米麦酱醋等,乃至筹办年度各大斋会等均须负责, 在丛林的日常运作中十分重要。而首座(又称座元、禅头、首众)尤其是前堂首座则有“表率众僧”之职,在修禅办道方面垂范大众,虽不承担很多具体寺务管理,但“表率丛林,人天眼目。分座说法,开凿后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斋粥精粗,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垂恤送终。凡众之事,皆得举行,如衣有领,如网有纲也。” 地位之清要尊显犹在监院之上。 因此,这两种职位的就职庆贺茶会较为隆重,需要张榜公告以示郑重,而其它知事、头首的聘任,虽然也专设煎点为礼,但就现存宋代清规所见,似无需张贴茶牓。兹引述《禅苑清规》如下:
请知事
……住持、知事、头首同共新旧知事交割钱帛、所记文簿等,或当日或来日点茶煎汤而退。次日库司特为置食,次日住持人堂中特为新旧知事煎点(茶牓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旧某知事即表贺谢之仪,兼请首座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茶牓贴堂外上间。新监院候堂头、首座等茶汤罢,入堂与首座大众煎点(茶牓云: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兼请诸知事相伴,伏望众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斋前,具箱复、托茶牓呈首座(词云:上闻首座,今晨斋退,特为堂中煎点,伏望慈悲降赴),或触礼三拜,或只问讯而退。茶牓即令行者贴堂外下间。
这里,方丈为祝贺监院就职而发布的茶榜是直接张贴在(僧)堂外上间,而监院回请首座大众而举行的茶会 ,其茶榜在张贴之前,也是如节庆茶会一样,由监院本人先呈上首座看过之后再张贴,而且位置较方丈的茶榜为低(堂外下间),这都是出于礼仪的考虑
请头首
如请首座,堂头和尚就堂煎点(茶牓首尾同前,但改云:“特为新请首座聊表陈贺之仪(如有旧首座,即云 “特为新旧首座聊表贺谢之仪”),兼请知事大众同垂光伴”)。次日首座却为书记(如无书记,即特为以次头首)、大众就堂煎点(请状云:首座比丘某启:取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书记大众,仍请诸知事相伴,幸冀法慈,同垂光降。月日具前位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具前位某谨封。仍粘在状前箱内,呈请讫。贴僧堂南颊。
这里,方丈为祝贺首座就职而发布的茶榜格式于前相似,只是根据退职首座是否与会,而对文辞略有调整。而首座回请的茶会,是以书记(或以次头首)为主宾,不以方丈、监院为主宾,这同样也是出于礼仪的考虑。而首座所张贴的告示不称“牓”,而称“状”,同前四节茶牓。茶状也是由首座亲自(或委托行者)具箱托呈茶会特为对象的书记过目,但在礼仪规格上或许不如监院呈请首座那么郑重正式,所以有形式性的封皮(并不实际封缄,甚至并不将茶状纳入封内),使之近于书启。待书记看过以后再行张贴,张贴的位置是僧堂南颊。
3.迎请新住持
本寺方丈亡故、退居或是期满时,需由两序班首拟议推举新方丈人选,待获得本地官府许可后,即遣专使前去迎请。而临行前需要准备的文书当中,便有茶榜在内。《(重雕补注)禅苑清规》卷七云:
请尊宿
监院、维那内推排一人,外头首内推排一人,并前资、勤资(方按:当作“旧”)推排有心力、晓丛林惯熟、了事者数人,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岛县开报彼处州县文殊(方按:当作“书”),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
如果尊宿名德接受邀请,答应就任方丈,那么来邀请的专使就“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牓,次日置食点茶。” 这是在未来新住持原来所住的寺院举行的茶会,具体的仪轨可能会因为地域差异、未来新住持是否为原寺院住持而有差异。
尊宿受邀前来,入院之后,照例会有人事贺谢,包括“特为专使参随,并迎请官员、施主及前资勤旧相伴”, 然是否张榜,《禅苑清规》语焉不详,只是说入院时“鸣鼓升堂,次第人事贺谢,如解结之礼”。 但开堂之后,监院代表全寺大众请新方丈煎点,一般都会张榜,至少是具状恭请,而且极为隆重。《入众须知》卷一“新住持入院”云:
都寺怀香,诣方丈请茶。有处有绢素大茶汤榜;如无。即具状请。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云:
住持归方丈。都寺诣方丈请斋退特为茶。茶牓择人叙德,书于绢素,其礼至矣。如无榜,须具状请。都寺怀香展礼,如例程。
这里所用的茶榜,材质用绢,较一般用纸更为考究,以示隆重。而且撰文之人是专门拣选出来的,内容也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例行规矩的茶榜。对此,后文还会详加论述,此处不赘。另外,这张茶榜的张贴位置也比较特殊:
先挂于法堂上下间,至特为时,却移挂僧堂前上下间。
4.其它迎来送往场合
丛林之中,一应人事酬酢、迎来送往都涉及到茶汤煎点,其中不乏与地方要员、护法化主的往还,更有仔细的规定。但就宋代清规所见,这些涉及俗务的茶汤礼仪,例不出榜。住持在寝堂设茶汤招待法嗣、诸山尊宿,也只是开列茶单,由侍者报知邀请之人与会,谓之知单。
但是对前来参学依止的新到学人(礼节上须在结夏的半月以前抵寺),则会由方丈、监院、首座分别为其特为煎点,这种茶汤会,照例出状。这种安排体现对参学者的法身慧命的重视,是一种极高的礼遇,因此受请者无不慎重其事,唯恐有失礼之处。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109/t20110901_184106.htm
以上是关于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宣方: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