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修习不执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如何修习不执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如何修习不执著
如果有人问起:“如何才能修习佛教的精髓——不执著?”我们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话,不必以自己的观点回答。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眼睛看到可见的对象时,只是看;耳朵听到声音时,只是听;鼻子闻到气味时,只是闻舌头尝到味道时,只是尝;身体有所接触时,只是触;当心中生起念头,例如情绪等时,只是清楚知道它。
我为不曾听过的人再说一遍: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看只是看这三句话需要解释:当所看的对象和眼睛接触时,只要认清对象,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就好了,千万别让喜欢和讨厌的念头趁虚而入。如果你生起喜欢的念头,就会想拥有它;如果生起讨厌的念头,就会厌弃它。如此一束,
这是一个最好又简洁的修行原则: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尝只是尝,嗅只是嗅
接下来,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讨论最易证果的修行方法时,没有提及戒、定、慧、行善、布施等呢?”实际上,这些都是辅行,而不是佛法的核心。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终究都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而修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等等,就足以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当接触任何外境时,就不会产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转。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如果有人问你修行的问题,就这样回答他。(摘自《一问一智慧》)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wywz/wywznr/201701/t20170105_243302.htm
以上是关于佛教-如何修习不执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如何修习不执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