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西藏壁画艺术 浓缩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传承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艺术-西藏壁画艺术 浓缩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传承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西藏壁画艺术 浓缩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传承者
西藏壁画艺术
西藏壁画艺术
佛教在线西藏讯 西藏壁画分布在寺庙、府第、宫殿、民宅、驿站、旅店等地方的墙壁上。而寺院则为壁画聚集之所。大寺院往往有数十个到数百个殿堂,各个殿堂及其周围走廊的墙壁、天花板等处均绘满了壁画,估计寺庙壁画在10万幅以上,如果把这些壁
大昭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以后,至今已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兴衰重修,原来的壁画经过多次修缮着色,有些仍保留着原来的风韵,二楼各供奉堂的壁画有的保留了原有的残痕,一楼的壁画虽经反复修改涂抹,但仍不失原有的风韵。大昭寺壁画保存了文成公主进藏宣传盛唐文化的业绩,也保存了唐代的壁画艺术, 不仅是历史和艺术的珍品,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实物纪念。
元代时,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皇帝的大力支持和授权下,萨迦王朝统一了西藏,大力修建萨迦寺等寺院,壁画复兴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
明清时代,西藏社会获得平稳发展,积累起大量财富,跟祖国内地联系更加密切,在中央政府大量施赠银两的情况下,寺庙建筑更是拔地而起,壁画艺术更加繁荣。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为了绘制宫殿壁画,达赖除召集寺院画师外,又从各宗(县)调集了60多名画师,并从尼泊尔
藏民族的壁画源出洞穴壁画,又继承了苯教的浪漫主义,有深厚的传统基础。自松赞干布时期修建大昭寺以来,就形成了汉式和尼泊尔式画派,而历代画家们又互相学习,各取所长融合各派,形成了富有藏民族特色的画派。由于融合无间,彼此既有共同特点,又有若干差异,很难断然划分、画线辨认了。藏民族的壁画集中在寺庙,但就其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却并非完全宗教化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壁画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世俗化、民族化,并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将藏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融合一起,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的艺术流派。
西藏壁画中突出绘画的是人像,往往以巨大的篇幅绘画出一尊尊站立式或端坐式的大佛,而在其周围再画若干其它佛像。也有的是点缀其巨像活动的环境,并进行极为华丽精致的装饰。也有的壁画采用连环画图式,所有壁画色彩都很鲜艳,色彩缤纷、片片锦绣,极富吸引力和诱惑力,多用作对群众进行宗教、历史、道德等教育的形象教材。但从本质上说,壁画仍然是社会性的审美艺术。
藏族艺术家们,根据其生存时代的需要,贡献出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创作了极其丰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bty1/gdnr/201507/t20150731_232952.htm
以上是关于艺术-西藏壁画艺术 浓缩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传承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艺术-西藏壁画艺术 浓缩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传承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