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妙华法师:善用当代科技弘传佛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妙华法师:善用当代科技弘传佛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妙华法师:善用当代科技弘传佛法
此文可能从论文的角度与学术规范上都不够严谨,只是本人的一些碎片化的记录,但依然真诚希望提交大会,并请诸位大德指正批评,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遐想与共鸣。
佛教的根本方向是定慧双修,在理论的正确引领下实修实证。所以弘法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引导人们领悟佛法的精髓而加以实证。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行之有效的弘法模式,以种种方便善巧随缘度化众生,是佛教珍贵的财富,值得借鉴。
进入21世纪,人类所居住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诚然是一门“古老”的宗教,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经济方式、传播渠道,佛教如何焕发生机,针对当今人的问题,对症下药?如何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随机施教?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要去探讨并实践的。
众所周知,佛陀在他一生的弘法过程中,经常带领众弟子沿不同的路线托钵、云游,目的就是深入社会、体察民情,以便更好地弘法利生。佛陀如同世间良医,针对众生不同的烦恼,对症下药,随机说法,引导人们步入正确的人生之路。“走入人群,随机施教”,成为历代大德所遵循的最重要的弘法原则,八大宗派的建立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传承脉络。
进入近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特别是互联网,更以其快捷方便、运用自如、超越时空及信息量无比巨大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流方式,互联网、视频、音讯、平面文字书刊等传媒工具的发展运用,扩展和延伸了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知事物的速度和范围。现代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工具的广泛应用,使人足不出户、独自一人便能获得这一切的资讯甚至实物(3D打印)。但是,人类在方便、快速、大范围地获得这些资讯的时候,分别承载着宇宙正能量与宇宙负能量的各类资讯也会一并地涌入我们的六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志、精神产生着不同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前后,佛教界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弘法。很多寺院、佛教团体机构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量法师的讲法内容,都以视频、音频、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网上。弘法者足不出户,一人对着镜头或少数现场听众演讲,便可将讲法的内容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这种“单对多”的模式固然使佛法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流通,但是弘法的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根机、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与佛陀“随机施教”的弘法原则尚有一定的距离。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转眼间,针对个体需求、兴趣的“单对单”传播模式已经出现,媒体的传播方式很快就从“单对多”过度到了“单对单”。这种“单对单”的传播模式能根据受众的个体需要、兴趣而推送不同的内容,与佛陀“随机施教”的理念
一、大数据时代如何让佛教资讯更有效地走进千家万户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互联网公司的老总聊天,得知了大数据以及精准投放广告的技术。原来大家熟知的百度、网易、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根据每个人经常搜索的高频词来推送广告或者推荐信息,比如你经常搜索电子产品,也许你打开的推荐页面都是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内容,但目前此类服务仅限于商业。我想如果佛教网站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根据人们平时搜索的佛教高频词,将最新的佛教新闻、禅修信息等推送给他,这是不是也由被动搜索变成了主动推送弘法呢?
后来此家公司被阿里巴巴收购,老总也去了美国,此话题没有再深入探讨下去。很快,我们就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得到了此种服务。如果你经常搜索某种商品,那么每次进入淘宝或京东,你都会收到不同内容但都是你所喜欢的产品的推荐。在此我也只能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研发佛教App软件
当我们进入应用市场时,各类应用软件应接不暇,产品的更新、替换、模仿层出不穷,但无非都是运用视觉、听觉以及视听结合的动态媒体去吸引大众的神经。
在视觉方面,可以运用视觉功能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动画等影像,生动活泼地呈现弘法情境,藉以发挥演讲多元化的特质与内涵,成功传达弘法布教的讯息。
在听觉方面,可以运用音乐效果制作技术,制作有声书、广播、光碟、佛教歌曲等内容,增进佛法的殊胜摄受力。
在动态媒体方面,可以借助电影、录影媒体、电视视讯、电脑视讯等特效动画制作,将视觉与听觉的元素巧妙运用,使弘法的功能得以无限延伸发展与应用。
期望藉由视觉、听觉与动态媒体的建构与运用,将甚深浩瀚的佛
·腾讯QQ群、QQ空间(发布文字、图片信息,互动问答、组织活动)
·微博(短篇美文、佛语祖训、互动问答)
·微信平台(一对多组群、一对一互动、音频、视频、微信小店)
·淘宝(流通法宝,结缘经书、线上捐款,线下祈福、超度、放生)
·喜马拉雅、荔枝电台(录好的讲经内容、有声书、唱诵、佛曲)
·YY直播、花样直播、唱吧(视频语音直播)
·智慧寺院(新闻、筹款)
·百度云存储、360云盘(大容量内容存储以及分享)
·带有云功能的监控摄像头实现网络视频弘法(具体看带宽,延迟3—5秒)
2和手机品牌生产厂商合作预装佛教软件
截至2016年3月底,据工信部的数据,我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12.9亿,4G用户已达1.6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衔接有软件和硬件升级,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做任何事情,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赚钱、交友、娱乐等方方面面。
现在当我们购买了一部新手机的时候,不同的手机预装了不同内容的战略合作软件。试想,如果佛教也能将自己的软件,比如电子大藏经、佛学大词典、初中高级佛教教材预装在手机里,那不就可以将佛教信息直接呈现在手机使用者面前了吗?无论出于何种使用心态,都会在使用者的八识田中种下永不磨灭的善种。
3将佛教软件通过社会化营销推进应用市场下载渠道
在此主要介绍安卓系统。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安卓应用日均下载量约为1.3亿,应用市场和PC端各大软件管家以及下载站起步较早,已经培养了用户的下载习惯,所以针对于App,各个软件下载平台已成为首选的应用下载道。
一般情况,用户初次的下载,都是来自推荐以及曝光性搜索。一些推广人员研究某些市场的排名规则,进行关键词、评论、星级,下载量等优化。为满足对当下热门的第三方应用市场渠道的推广需求,有专门的代理公司提供这种专业的推广服务。比如腾讯系统(广点通、智慧推),百度系统(百度贴吧、百度百通、百度直通车)、新浪系统(粉丝通、扶翼、九宫格)、今日头条信息流、陌陌信息流、网易、搜狐,等等。
相比之下,有关佛教内容的软件非常之少,加之缺少商业价值,没有开发推广,造成这一方面的空白。其实这个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整合佛教资源,将佛教软件推进市场,并且可以伴有广告信息。因佛弟子中不乏企业家等有德、有势、有财之人,可以运用商业推广模式进行此类尝试,将功德做进互联网,做进千家万户。软件之内可以有偿为功德主企业或良性商品(服装、食品、日用品等等)做广告推广,这样可以进入良性循环。
二、广泛集结制定行之有效的弘法计划和内容
历史上的几次经典集结将佛教弘法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而在今天,基于古圣先贤的成果之上,现代化的弘法必将再次吹响集结号角,将弘法大业鲜明的旗帜再次高举。
当今物质科技飞速发展,在人们对信仰理性回归的需求,呈几何趋势暴增的时候,传统佛教弘法传播模式与之严重不匹配:弘法人才大量缺失、弘法途径狭窄、弘法手段滞后、弘法的时代律动后劲不足,等等。弘法人群的老年固化以及相应的弘法思想都相对落后,与时代格格不入,导致弘法的对于精英层、知识层、艺术层、青年层、家庭层多个层面的脱节。好在近些年来佛教界终于清醒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也不断要求我们要在弘法的内涵上进行提升。
1细分弘法对象
根据受众的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男女性别、社会阶层等相关信息,制定明确的弘法名称、目标、型态、内容等,进行系列设计,进入到弘法对象的细分化平台。如产前胎教营、父母亲子营、青年成长营、工作心态营、企业家提升营、养护生命营、情商升华营、老年念佛营,弘法者教育交流营,等等,这样才始能令弘法布教内容有一致性与统整性的立体风格。
2精准弘法课题
弘法内容应充分掌握世界潮流与社会脉动,明确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三大课题,清楚纳入弘法的课程规划,以利于弘法的多元层面发展。
同时弘法内容的制定应与多方合作,比如可以与教育学、心理学、中西医、艺术等各个界别交流沟通,制定出更具合理性、明确性、可行性与发展性的弘法内容,使弘化内容更具包容性与兼容性,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3详规弘法次第
弘法层次的规划应注意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大多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是图片大于文字,碎片多于完整,所以要制定更具逻辑性、次序性、衔接性与累加性的弘法内容。
三、如何用现代的科技展现古老的佛法
佛经里的宝藏无穷,除了理性高深的大道理外,还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这类小故事,随处可见,数量极多,既有叙述佛陀本人因地修行的本生故事,也有佛陀弟子的前生故事。再加上佛教传入中国后,禅法大兴于天下,中国的禅师们为后人留下了三万个禅宗公案,这些佛教的故事和公案,都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佛陀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十分注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解释佛经的道理,深入浅出,受人欢迎,所以“以事喻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弘法手段。
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效佛所行,将佛教里的故事挖掘整理出来,多多发布在网络、书籍、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上,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元媒体将某些佛经故事制作成电影、游戏,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接受佛法的熏陶。
早在十余年前,一个偶然机会让我看到了Dior的产品发布会,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全息技术,此后我曾经大胆构想,未来佛教也要用此科技前沿的3D全息技术再现诸佛净土,实现佛法全息化、名相图解化、经典视觉化。今天这些已经都不是梦想了,动漫的形式,也已经有了诸多的尝试,如海涛法师发起制作的2D与3D结合的6集动画片《地藏菩萨的故事》,还有《佛陀的一生》、《十大弟子传》,等等。佛经故事非常丰富,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一一实现。
佛教的影视作品对人们了解佛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香港、台湾早期制作的《六祖慧能》、《达摩大师》、《再世情缘》等,大陆方面的《清凉寺的钟声》、《圆瑛大师》、《观音菩萨传奇》、《地藏王》、《了凡四训》、《鉴真东渡》、《百年虚云》、《一轮明月》、《新少林寺》、《栖霞寺1937》、《大唐玄奘》,还有舞台话剧《一轮明月》,纪录片《玄奘西行》,《轮回》等,还有国外的如基诺里维斯主演的《小活佛》、宗萨仁波切导演的《高山上的足球》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并能加深人们对佛法了解的影视作品。最近国外还拍了很多带有佛教或深层的哲学思想的电影,如《发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超体》、《星际穿越》等,可见影视电影是将佛法介绍给人们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我想,佛教也应成立影视公司,通过僧人、居士、导演、编剧共同创作剧本,加入流行元素,结合已经皈依的影视明星的粉丝号召力,制作和拍摄佛教题材或者传播正能量的电影,通过市场行为推广到国内外的院线,将每一座电影院都变成一个弘法的平台。
另外,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音乐、歌曲,它能直接触动人们的感情,使众人生起好感,引起共鸣,因此在佛法的宣传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高科技也可将原本只有出家人念诵的经咒转换成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歌曲,空灵圣洁的音声弘法,震撼人心。
同时还可将佛教元素积极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让佛教文化真正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都市流行徒步,那可以组织周末止语徒步禅活动,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学佛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佛教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宗教,传统的教育、禅修、开示、观机逗教、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等方面的作用是网络和现代信息科技无法取代的。我们在运用信息科技为佛教传播服务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佛教优秀传统的保护和古老修学知识、经验、理论的继承,这样我们的佛教才会“科学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今科技时代,在诸多德才兼备的弘法大德们的努力之下,古老的佛教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普照世间,利益群生。(文:上海药师道场萧泾古寺妙华法师)
原文出处:http://www.fjnet.com/fjlw/201607/t20160727_241203.htm
以上是关于佛法-妙华法师:善用当代科技弘传佛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妙华法师:善用当代科技弘传佛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6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