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身心言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身心言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身心言行
身心言行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法句经卷下忿怒品》
此偈是说,把身、口、意的三类行为都好好照顾,对外来的刺激或进击都不起嗔恨心,就是行的正道,也就是忍辱产生的力量。“忍辱”是柔韧的表现,因为柔能克刚,所所以“最强”。
这四句话,把人的行为都点出来了,包括身体
“节”是有分寸、有控制;“节身”是对人要有礼貌节度,不得有打杀、窃盗、邪淫等三种行为。
“慎言”是谨防口过,鄙谚说祸从口出,弗成不小心。说话是用来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调和、交换意见等的对象,不该有的说话行为,就是以假话骗人,以毒口伤人,搬弄长短,闲言秽语。
“守摄其心”是守住自己的心,不让心念狼藉,不仅不起邪念,同时要演习做到心口一致、身心一致,不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把心放在那些工作上,把心放在那些说话上,即使在散步时,也不胡思乱想,或者专心走路,或者专心欣赏风光,那就不会有杂念
“舍恚”也是心理行为。“恚&
前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一时之气,可保百年之身,能占到很多的便宜,获得很多利益。至少可以免了血压上升,不致当场中风,省得自己那么怫郁,可以保持健康的身心。同时也不会用恶劣的言行回应对方,就不致遭到更多的侮辱和更大的损失。忍辱者必多福,原因就是能忍的人弹性最大,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柔韧的人比顽强的人有更多的回旋空间。外面看来忍辱是受委屈,其实那才是真正的勇者。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48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身心言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身心言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