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妄念来了当若何?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6 18:1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妄念来了当若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妄念来了当若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妄念来了当若何?

  《五灯会元》中记载药山惟俨禅师的一个公案:一日坐次,有一僧问:“兀兀地考虑什么?”师曰:“考虑个不考虑底。”僧曰:“不考虑底若何考虑?”师曰:“非考虑。”

  这一问答,成为曹洞宗参禅用功的基本。考虑,是有心;不考虑,是无心。从偏于一方而言,有心即病,无心亦病,用以超脱妄念与昏沉的当体,名曰:“考虑个不考虑底。”换一句话来,即“非考虑”是坐禅的当体,既离做作的各种妄念,又非无心不思的冥顽状态,是不起心动念,无心而照,照而无心。非考虑的“

反佛教知识书籍

非”,不是否定之意,而是指坐禅时灵明寂照的正念。非考虑就是解脱,以此为坐禅的正念、正思维,就是脱表现成地离迷悟、超凡圣,念念悉正,心心皆不染污的心行。日本曹洞宗道元禅师在《坐禅仪》中说:“若得此意,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当知处死自现象前,昏散先扑落。”那么,“非考虑”是什么境界呢?

  “非考虑”是有一个真实不虚的状态,是分别意识不动之前的境界。很多人认为打坐时要没有妄念才好,当妄念来了的时刻,就想要把它去除掉。我们要觉知妄念本身是缘生之法,它不属于我们自己的。什么妄念要来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刻跑掉也不知道。正因为我们的分别意识,事后才知道有一个所谓的“妄念”。假如还以为有一个“我”

公众号佛教知识

在知道妄念的往来来往,就又添加一个妄念—这就是所谓的根本无明,修行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妄念的生起跟“无我”的觉知,其实是一体的感化。妄念的本身是意根的感化,其实就是实相。打坐时不要怕妄念的往来来往,因为妄念本身就是我们的实相。也没有别的一个所谓的妄念能让我们知道,因为在每

宗午法师佛教知识

一刻的当下,能和所、根和尘、心和境、妄念和我,本来是弗成分开的,同时往来来往,同时生灭。本来是一体,是我们考虑出这个是妄念,那个不是妄念,其实都是事实之后的意识分别。

  非考虑的正念,能让我们去真实地面对妄念往来来往。面对每一个念头,不管是善念照样恶念,不去管它们,甚至不管也不必管,更不必起心对治,对治是经由过程压制念头来断—事实上也压不住,宗门中把这种落在二边的对治性的用功夫方法,比作“以石压草”,毕竟是劳而无功的。只有在真正打坐的当下,才会悟到我们的心量本来是很广大的,应用无穷。六根应目击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应身知触,应意知法,一切施为运动,皆是法身。六根本来毫无挂碍,无爱无憎,无得无失,无去无来,平等平等地随缘生灭,都是自然解脱。

  曹洞宗祖师认为:打坐的真境界,是在于非考虑的正念。若正念相续,虽行住坐卧,动止威仪,亦不暂离,即可说是大悟的人。非考虑的正念,是正传的坐禅之法。坐的当下就是行佛威仪,就是佛的行履。对于非考虑的正念,宏智正觉禅师在《默照铭》中说,应以清净之心,默照内观,彻见法源,无纤毫障碍,廓然亡象。如澄净的秋潭水,如静夜的明月光,澄净孤明,安闲无双。

  佛法是不二之法,不立一法,亦不舍一法。在没有见道之前,修行人很轻易落入二边之中,取一舍一,死力想抓住个中自己认为好的一面,排斥或压制自己认为不好的一面。药山

佛学常识微博

禅师所说的“非考虑”,教我们远离分别取舍,以无分别心做功夫。所谓无分别心,并不是说如无情之物顽然蒙昧,而是无住生心,无念之念,也就是“考虑个不考虑底”。

  谈及此,末学又想起别的一个公案。药山禅师在马祖座下开悟后,从新回到石头和尚之处。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这里作么?”曰:“一切不为。”

  石头曰 :“恁么即枯坐也。”曰:“若枯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 :“千圣亦不识。”

  石头大喜,以偈赞曰 :

  从来共住不著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圣贤犹不识,冒昧凡流岂可明?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231.html

以上是关于妄念来了当若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妄念来了当若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700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上一篇:不爱不忧
下一篇:佛教-身心言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