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二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25 03:3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二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的修行方法二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

  (念佛修行方法)

  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窍门的一种,不是念佛窍门的独一。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二.念佛功德三.念佛名字

  一.念佛法身:

  佛的法身是什么那?

  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宇宙诸法是由“真如”变现的。无论是组成宇宙法界的物质现象,照样生命的精神现象,都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都具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针对我们有情生命而言,这种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就是我们的至善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或叫法性,这种法性也就是佛的“法身”。

  也就是说:一切有情生命都具有合营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至善的“法身”。

  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有相同的“法身”。只是因为我们曾经因为“妄想分别”,执持虚妄不实的外部事物,与自身的各种感触感染,使得我们变的“自私”.变得“我执”。

  因为我执.自私,使得我们赓续地生起贪.嗔.痴念,我们就在这贪.嗔.痴念赓续地生起与破灭中,坠入无明.坠入死活轮回,受着各种的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强迫。

  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临盆.生活之中,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本来具有合营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至善的“法身”,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坠入死活轮回,受着各种的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强迫。要想摆脱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各种强迫,需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惟与行为;断除一切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因,回归本来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时刻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思惟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这就是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小我的不合根性与秉性,自立开辟。)

  二.念佛功德

  什么是功德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现在在讲一遍。

  功德:

  功:是功夫,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各种感触感染,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的功夫。

  德:是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

  功德,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各种感触感染,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就是功德。

  实践上功德就是禅定,而这里的念佛功德的禅定,并非是我们平日认为的禅定。这里念佛功德的禅定,是只有佛才具有的,只有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才具有的一种定境。

  这种定境也叫“三昧”,就是:正定.正受.正思维(正念)的意思。而我们平日认为的禅定都是外道的禅.外道的定,无论是“无想定”照样“灭尽定”,在这两种世间最高的定境中,是没有感触感染,没有思维的,是一种如同朽木枯石的定境。这种定境中没有真正的愉悦,是不永恒的。一旦出定,烦恼与苦楚的束缚急速现前。

  我们进修佛法修行,是为了最终的解脱,是为了处在永恒的愉悦之中,而不是要修成朽木枯石,所以说:“无想定与灭尽定”都是外道禅.外道定。

  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这种三昧,是有情感.是有感触感染的。可别认为成佛后就一割断除啦。佛是有情感.有感触感染的,这种情感与感触感染是无法用世间的说话与文字可以表诉的。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是无所不定,无有所定的。

  这种定境,来源于我们本来清净的真如法性,来源于我们的清净自性,来源于我们究竟的“无师智”。

  什么叫“无师智”?

  我们在世间的聪明,或从师而学,或经由过程自己对宇宙诸法生灭现象的观察,或从书本上获得,这些都是由外缘而获得的。我们的师长教师.宇宙诸法.书本都是外缘,没有这些外缘我们从谁而学?我去观察什么?我们去看什么?所以,世间的聪明都是由外缘激发的有“漏聪明”。

  而“无师智”,是我们清净的真如法性本来具有的,不是那位师长教师传授给我们的,不是从那本书上可以学到的,是不需要外缘激发的清净聪明,它是清净自性的自然流露。所以,称为“无师智”。

  这种聪明每个有情众生都具有,每个有情众生的“无师智”,都是平等无二,不一不异的。这种“无师智”隐藏在每个有情众生的心识之中,所以叫她“三昧”。昧:就是隐藏.隐蔽的意思。

  念佛功德,也就是忆念有情众生本来具有的这种“无师智”。

  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临盆.生活傍边,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本来具有合营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不一不异的清净聪明,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

佛教知识什么是唯识

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

佛教道场知识有哪些书籍

疏忽了自己本来的清净聪明。使得我们坠入了无明之中,坠入了死活轮回,使我们受着各种的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强迫。要想摆脱死活烦恼与苦楚的各种强迫,需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惟与行为;使自己本来清净的聪明显现出来,回归本来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

  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时刻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的思惟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最终显现自己的清净聪明,这就是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小我的不合根性与秉性,自立开辟。)三.念佛名字

  念佛名字就是忆念佛号。

  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阿弥陀佛”等等的佛号。具体念那一佛号,要依自己的根性与佛的人缘。

  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刻,要忆念佛的法身;要忆念佛的功德;要忆念佛的大愿心。要时刻依佛的大愿心来衡量自己的思惟与行为,要拿佛的大愿心来激发自己的大愿心。

  比如:假如您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刻,要忆念“阿弥陀佛”的法身;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

  假如您认为东净琉璃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东净琉璃世界,就念“药师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刻,要忆念“药师佛”的法身;忆念“药师佛”的功德;忆念“药师

佛学常识三千大千世界

佛”的十二个大愿心;忆念“东净琉璃世界”七佛的大愿心。

  简单地说念佛名字的修行方法,就是把“佛”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

  这三种念佛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体三身,就是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化身。

  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就是忆念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与聪明。

  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本来清净的自性与聪明,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都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的。也就是说:佛与凡夫都具有合营的佛性,无论是药师佛.阿弥陀佛照样十方无量诸佛,都是一样的。

  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也就是以某

藏传佛教知识分子

佛为自己修行的榜样,把自己观想成是某佛在世间的化身,把某佛的愿心经由过程自身,实施到生活中去。

  举两个例子:

  您假如发心往生东方极乐世界,您就以药师等七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算作药师等七佛的化身,把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心,经由过程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来以慈心救度众生。

  您假如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您就以阿弥陀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算作阿弥陀佛的化身,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心,经由过程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以悲心救度众生。

  现在我们在来看看什么是净土的修行方法。

  净土的修行方法,就是能使身心清净无染,稳固不退的修行方法。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清净无染,稳固不退那?

  那就是经由过程佛法的修行,使自己的清净自性显现出来;使自己处在永恒.常住的大涅槃之中,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稳固不退。也就是说只有修行成佛了,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稳固不退。

  而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全是为了教化我们成佛,全是为了接引我们回归自性。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方便的修行方法,无论什么宗派.无论什么窍门.无论什么修行方法,都是净土的修行方法。每个发心修行的人,最终修行的也是“净土”。

  不要一提净土的修行方法,一提净土窍门,就认为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修行净土的一小部分,不是净土修行的独一。(下面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60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二;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653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