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禅宗研究史的力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禅宗-禅宗研究史的力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宗研究史的力作
由吴立民师长教师主持完成的国家八五计划社会科学项目《禅宗宗派源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拜读此书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研究禅宗史较有份量的著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指导思惟准确。此书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来进行写作,力争“比较充分地占领史料,概念、评价力争持之有故,持平公允。”(第20页)该书明确地提出“量力而行地作佛学文章”(第626页);该书的“后记”说: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既还古代禅师活泼自然的智者风貌,又不失学术著作的严谨庄重”(第733页)。这种量力
2.中间线索明确。此书“以般若为红线,贯穿全书。”(第19页)这种以般若空观思惟为线索论述禅宗思惟,虽然是作者一家之言,但却是潜心研究的结果。此书指出
经由过程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说明,此书作者的“般若”说,和学术界其他的几种关于禅宗精髓的概念,如“顿悟”说、“明心见性”说、“直指素心”说、“无我”说一样,都不过是关于禅宗宗教思惟的实质的一种看法罢了,这完全是属于一种学术概念。以“般若为红线,贯穿全书”,就是说作者在研究禅宗时,是将自己的上述学术概念贯穿全书的。这一概念,虽然不一定为学术界所普遍接收,然则它仍不失为一家之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杜继文教授在此课题的评审意见中所说:“以般若为线索贯穿全部禅宗史,这不一定为学术界普遍承认,但就禅实践言,我认为是有意义的。般若的核心涉及到说话概念在指导人生活动中的感化问题,是一个禅实践中大有持续开辟价值的领域。”
3.历史论述完整。此书在结构上改变了以往禅宗史头重脚轻的通病,即主要写六祖以前至六祖一传学生,而五家分宗今后则十分简略。全书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禅宗五家七宗的传承法系,并把这一法系沿续到了近代。这是此书差别于以往禅宗史的重要特色。
此书前三章论述了从达摩到六祖惠能的禅宗早期成长史,并着重分析了南北分宗的问题。第4章“南宗分灯”则主要论述了菏泽神会、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在禅宗成长历史上的地位。从第5章开始至第13章,则集平分析了禅宗的五家七宗。个中,临济宗用了三章篇幅,不仅分析了临济宗的创立,还别论述了黄龙宗和杨岐宗的建立;曹洞宗也用了三章篇幅,分别论述了从唐宋到元明清时期临济宗的成长历史和再次分流。第14章,则分析了禅宗的近代传承,具体论述了圆瑛、太虚、虚云、来果、正果、明真、印顺等人在近代禅宗成长史中的地位。许多学者对于此书的这种篇章结构的安排都比较知足。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富华师长教师指出:&ldq
4.资料收集丰富。这首先表现在此书正文中,不仅留意前人整理研究的成果,而且引用不少新发明的资料,因而纠正了某些沿袭已久的不准确的说法。例如,作者在对于黄龙派的研究,以及曹洞宗在近代的传承,就经由过程实际查询拜访,依据国内孤本《黄龙宗谱》,弥补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填补了以往研究中的重要空白与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次,作者花费了很大精力从各类资估中爬梳整理禅宗宗派传承谱系--《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此图弥补了数百名禅宗人物,纠正了一些前人的传讹,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一份禅宗传承图。
经由过程以上简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此书切实其实是一部关于禅宗史的力作,颇有学术价值,值得一读。
原文出处:http://www.forouchi.com/news/?13356.html
以上是关于禅宗-禅宗研究史的力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禅宗-禅宗研究史的力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