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佛说:不辜负自己,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佛说:不辜负自己,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不辜负自己,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皈依法”不在于熟读经典,或是念了多少遍,所以有多少功德,而是要从心地里去相应。历史
“皈依僧”原本是指皈依佛陀时代的圣弟子,现在,只要是依佛的戒制而现出家相的人,都是皈依的对象。“僧”泛指所有出家人,不止是汉传的出家人,包括南传、藏传的僧人。至于日本的出家人,我们比较难分辨,因为日本的出家人大部分没落发、穿西装,过的生活跟世俗人几乎一样,我们比较难知道他是僧,但是对日本入来说,他们就是这样认定,即使这个僧和世俗人是一模一样的相,你也要礼敬他。这只是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对日本的出家人,也要一样恭敬,不要有对立。
皈依代表自己不可离开三宝,要以三宝作为慧命安住的地方,心里常知道法依止、自依止,要跟随佛。法在,佛就在,法的传承是靠善知识来教导,但不是靠他人来成就,而是要开发自己内在自性三宝,才叫圆满具足。
你们不是皈依哪个法师,是皈依法鼓山,事实上是皈依圣严师父,但师父圆寂后,是以果东方丈这位僧团的代表者,作为皈依的对象。大家要以欢喜心、感恩心,把修行功德在皈依里做心的誓言,告诉自己要在今生好好修行,不辜负自己。要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也愿身心能把佛陀、祖师以及师父的慧命延续下去。要从内心里有了坚定的信念,才会让自性继续成长,心才有所依止,不会四处彷徨。
现在为各位说五戒。第一条不杀
第二不偷盗。这条戒蛮细的,很难说什么情形叫犯戒。在佛陀时代,犯戒指的是侵占五铢以上的钱。五铢在当时的价值很高,无法用现在的币值来推量,而因偷盗被处斩,就叫破戒。现在侵占别人财物作为己有,就叫犯戒。偷盗也包括抢劫,因为抢劫会用到暴力,抢夺财物使人生活无法维持,或夺取财物害人性命,这叫强盗。这条戒很容易犯,因为准则并不明确,有时候办公室的东西用惯了,你的心没有想要占有,可是却不小心带回家使用或用在私途上,也叫犯戒,为了私人原因而使用办公室的电话,事实上也犯了侵占。
第三不邪淫戒。夫妻之间的行为是不禁止的,夫妻之外的男女关系就是破戒、犯戒了,如果是在自己身心不可抗拒之下被强暴,或被药物迷失,都不算犯戒。在古代强盗会对女众身体凌虐,或在二次大战被日兵凌虐的女众,这些都不叫破戒也不叫犯戒。
第四不妄语。有时候,这条戒很容易犯。有些人在修行后,自己没有到达真实的境界,为了贪求别人的恭敬供养,没见到鬼就说自己见到,没有证到果位就说自己证得,这就犯了大妄语,属于破戒的大妄语。尤其在修证上有一点儿神通体悟的人,很容易犯。如果只是陈述自己身心状况,而没有想要显现出比别人“高”而得到恭敬供养的话,就不算破戒,但若是用欺骗的话来达到想要的目的,就都叫妄语。
妄语包括绮语、两舌、恶口。“绮语”是讲风花雪月的事,使别人的身心受影响。例如,你说某某人长得很漂亮,然后唆使人家去产生过失,这就是绮语。“两舌”指搬弄是非,可能本来没事,可是你搬弄是非,经过左耳到右耳,再经过别人的左耳到右耳,话愈传,相差愈远。你认为没有故意毁谤或挑拨,只是做个传播者,一样都犯了两舌。现代人很喜欢看报纸的小道消息,有时这些故事是虚构的,你把它当真,还像个广播电台一样,把故事一传再传,这都叫两舌。
嘴不说两舌话,耳不
“恶口”最常见的是破口大骂。发脾气时,最控制不了的是语言伤害,修行的人,要观照自己,不要被习气带着跑。你不要以为只要不破口大骂就不是恶口,有些讽刺人家的话,比破口大骂的伤害还深。不要掀人家伤疤,有时候,这样的伤害是很深、很深的。
我长得矮,我小时候更矮,如果人家笑我“矮仔”,反正我本来就矮也就算了,但如果人家骂我“没爸爸的孩子”,我就会跟人家打架。我有爸爸,只是他没照顾我而已,人家如果说我这句,我会很生气,因为伤到心里的最痛处,我最不愿人家提起。所以,你明知道对方有心病,就不要去伤害。话出如箭,是收不回来的,言语的伤害,有时候比打人还要痛,更是折磨。
小时候,我太调皮时,大人也会这样骂我,甚自己的亲戚也这样骂我,这对我的伤害很大。如果他自己儿女遭遇到相同的状况,他就不会用这种话去伤人,但对别人的儿女,却往往用最恶毒的话,这是大部分人无始以来的共同习气。
夫妻之间的很多纠纷,也是因为恶口伤人而来的。比方说,先生一次外遇你已经原谅他了,但三不五时,你就提出来再讲一次,对方可能已经知道过失了,你又再伤害他一次,他当然就会受不了。既然要原谅一个人了,就不必再提起,你不要因为看到他穿得漂亮得体,就说:“又要去找哪个野狐狸?”这都是恶口。
第五条不饮酒。这条戒是制戒,受戒后,在不允许的环境,你可以先舍戒。犯制戒的过失是只有受戒的人才犯,前面四条是性戒,没受戒的人犯了,一样有过失。在世俗里,一般人不会认为喝酒有什么过失,但在佛法五戒里,认为应该守不饮酒,这是因为佛陀说酒能乱性,原本能够守戒的人,一喝了酒,很容易完全失掉理智、杀盗淫妄。
但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遇到一些“必喝”的场合,你可以先舍戒。例如,有时遇到自己儿女嫁娶,会替他们办婚宴,亲友都会来恭喜你,叫你喝一杯,如果不喝,对方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一定要强灌你不可。这时候,你心里可以暂时先舍下不饮酒戒,不要让自己跟别人都下不了台。下一次,你可以聪明一点儿,如果喝的酒是透明无色的,就事先替自己倒白开水。如果喝的酒接近茶色,就先为自己倒杯茶,然后最好事先跟大家说明,你信守佛教五戒,请大家不要为难你,让你以茶代酒感谢大家。你这么一讲,不就都化解了吗?
佛法要融通,比方说,女儿或媳妇生产,都要煮麻油鸡酒为产妇做月子。戒律规定不可以买酒,那怎么办呢?你不煮麻油鸡酒,你的亲家可能会怪你,你的媳妇也可能认为婆婆不关心她,你可以先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233.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佛说:不辜负自己,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佛说:不辜负自己,依圣严师父的教法成就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