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社会万象-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6 20:4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社会万象-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社会万象-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台湾地区高雄县政府为了让老人有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在凤山兴建一所老人公寓,取名“崧鹤楼”,交由佛光山承办,叫作“公办民营”。

在佛光山承办凤山老人公寓十几年来,先是由黄美华小姐负责照顾里面的两百多位长者,后来由觉弘法师接替这项任务。觉弘法师毕业于澳大利亚医学院,他的志愿是当乡村医师,由他来照顾这些老人,非常恰当。

有一天,觉弘法师在门口贴了四个大字,“老人爱己”。我原以为老人有什么地方让他不满意,就问他为何贴这四个字来刺激老人。他说这不是刺激他们,而是叫老人们要寻回自己。因为现在的老人,想要儿女床前侍奉孝顺,非常困难;家人朋友,也都各有所忙,没有人能顾得了老人;依赖社会国家的照顾,也总要等到有人巡视后,才会加一些老人年金,这也解决不了老人的问题。贴上“老人爱己”四个字,是要告诉老人们,自己要好自爱之,自己要懂得爱自己。

从这段事情,让我想到,老人确实要懂得自爱,不要求人家来照顾我。老人能自己爱自己,才会快乐。因为老人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例如:

一、爱惜往日的历史。老人在这个世间已经活了七八十年,甚至九十上百年,历史辉煌,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例如,当初如何参加北伐战争,如何抗日抵挡外侮,甚至有的人曾经在金融机构管理过数千万的金圆券,有的人在工商界领导过数百千人。可以说,一句口号,一个命令,功勋彪炳,赫赫威武,如今回想起来,好不自喜。

二、回想一生的大事。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老人回想当年的青春往事,曾在父母监管下,偷偷地和小情人见面,二人相约游山玩水,相约到餐馆吃饭,看一场电影,划一次小舟,好不自在逍遥!当初的山水,一叶小舟,桌上的菜肴,现在回忆起来,仿佛昨天,一一浮现在眼前,你不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快乐吗?

三、回顾曾有的善举。老人一生的岁月,总有一些善行好事,例如曾经帮助朋友渡过难关,曾经济助过穷苦亲戚的生活,曾经在某个寺院随喜添过油香,曾经在某个慈善机构当过义工。甚至自己也曾尊敬过老人,为老人服务,也曾爱护过青年、儿童,给他们一些帮助。如今回想起来,哪一件不值得怀念,哪一件不值得自豪,不觉得自己很可爱吗?

四、诚心深切的忏悔。假如上述所有的事情,你都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辉煌的记录,甚至没有做过助人的好事,那你就应该深深地自我忏悔。活这么一大把年纪,乏善可陈,没有好的记录,只有好好地念佛诵经,反省忏悔。所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从忏悔里,可以得到心安;从忏悔里,会懂得自爱;从忏悔里,还有余晖荡漾,人生仍然是可喜、可爱的。

四等防老

人生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的理则之下,都要老化。如果人过了六十岁就算老人的话,有的人可能活到八十岁、九十岁,甚至有百岁老翁,这当中三四十年的“老人岁月”要如何度过呢?

过去中国人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观念,现在当然也可以“养儿防老”,只是时代变迁,靠儿女养老的人愈来愈少了。因此,如何防老呢?有四个层次,提供参考:

一、用储蓄防老。年轻时要有一些储蓄,以备年老退休后可以作为养老之用。但是如果储蓄太多,儿女觊觎,还是没有好日子可过,所以最好够用就好,其余的可以捐给公益慈善机构。懂得“适可而止”,这是平安之道。

二、用结缘防老。年轻时,如果曾经对人有贡献,或是在社会上当过义工,到了年老有需要的时候,人家也会对你回馈。例如,有的人在寺院当义工,时间久了,寺院可能收留你;有的人在医院当义工,可能看病不收费;有的人在社团里当义工,可能社团会想方法给你一些帮助。

三、用智慧防老。平常如果多读书,拥有丰富的学问、智慧,就像一些学校的高龄教授,退休后学生也不会舍弃他,反而像儿女承欢膝下一般,

佛教知识英文

喜欢亲近他,听他讲道。一般老人之所以会被人舍弃,通常是因为唠叨、不讲理、倚老卖老。如果你是有智慧的老人,学有专长,思路清楚,老来更可将所学及经验传授给年轻子弟,必然会受人欢迎、敬重,所以智慧也是防老的法门。

四、用信仰防老。一般老人到了年老的时候,讲话没有人要听,做事也没有力气,老年岁月,孤独寂寞,日子很难挨过。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自己可以看经、可以念佛、可以禅坐、可以冥想,一样可以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甚至跟自己同样信仰的老友必定会很亲,这也是养老的方法。

除了上述四种养老方法以外,有儿孙的,当然也可以靠儿孙来养老;有亲人的,可以让亲人来帮助;有人缘的,可以用人缘来欢度老年。总之,只要有条件,现在的老人还是有很多生存之道。重要的是,自己要懂得培养兴趣,尤其能有宗教信仰的话,老人生活一样可以过得怡然自得,过得丰富多彩。

老人五要五不要

人,只要活着,总有一天

四大佛教名山知识点

都会老。“老人问题”

学习佛教需要哪些基本知识

已是举世共同面临的大问题,尽管现在社会有不少老人福利措施,诸如安保、健保等,基本上都还在摸索阶段,所以老人问题至今还没有获得根本的解决之道。

老人一生历经数十年的风霜岁月,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各自产生不同应对世界的想法,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必然也有很多反应、想法,甚至对于如何安度晚年,也有他们的需要与排斥。兹列举老人的“五要”与“五不要”,说明如下:

老人的“五要”:

一、老人要有养老本钱。现在社会有

佛教基本知识8

很多养老院,老人住进养老院,有人照顾,也有很多老人为伴,日子还算好过。只是住养老院就需要有钱,所以如果没有储备养老本钱的老人,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二、老人要有专人照顾。老人习性不同,生活起居不便,因此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专人照顾。

三、老人要能去除寂寞。老人最苦的就是孤独、寂寞,每天的时间很难打发,所以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很重要,如能自己读书、念佛自然很好,否则就苦不堪言了。

四、老人要能减少不便。现在社会提倡“无障碍空间”,对老人方便不少。另外,住家的生活空间,其行动路线、设备要以方便老人使用为原则,例如卧室尽量不要设在楼上,以免上下楼梯不方便。

五、老人要有适当保健。老人的身体机能就如一部老旧的车子,不容易修理,所以适当的保健,对老人非常重要。

老人除了“五要”以外,也有“五不要”,分别是:

一、不要吵他。老人怕吵、怕噪音、怕复杂,所以年轻人的摇滚乐、交响乐,对老人而言,只会觉得吵闹难忍。

二、不要烦他。有的老人经常被儿孙或朋友问东问西,虽然老人的智慧值得传承,但有时问得太多、太重复,令他嫌烦,毕竟老人已不再年轻,其体力、精神已不堪负荷,所以不要烦他。

三、不要难他。老人多数眼睛看不清,齿牙动摇,手脚也不大利落,如果经常“要他这样,要他那样”,会让他感觉大家都在为难他,所以对于老人,要尊重他,不要难他。

四、不要气他。老人有时难免唠叨,喜欢讲话。有的老人脾气古怪,有的则是怪僻,想的、讲的都和人不太一样。对于老人的种种,不能嫌他,应该帮助他。如果跟一个老人生气,就如同和婴儿生气一样,都是不当的。

五、不要管他。一个人到了老年,儿子媳妇要管他,医生要管他,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要管他,甚至爱护他的人要他这样、要他那样。在他感觉,大家都在管他,会令他反感,所以对老人不能有太多的要求。

总之,老人的问题很多,老人的心境也不是一般年轻人所容易了解的,所以研究老人问题的人,对于“五要”与“五不要”,应该多加注意,并且有所改进。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7463.html

以上是关于社会万象-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社会万象-佛说:老人爱己 佛说人生;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345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